邢華杏
【摘 要】本文結合思想政治課教學的課堂觀察與課堂實踐,分析影響學生主動探究的因素,并從給予學生主動探究的勇氣、機會、興趣、方向的角度詳述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四種有效策略,即: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法、創設生活化情境、巧妙設計問題,以期提高思想政治課堂效率。
【關鍵詞】導學案 主動探究 障礙 激發策略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7B-0040-02
“導學案”教學,是目前各學校普遍采用的一種教學模式。“導學案”教學的基本教學方式是情境問題式導學,通過情境創設、問題鏈接,激發學生思維,鼓勵學生通過自學、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主動探究問題,從而獲取知識,習得能力,體驗學習的樂趣。然而,在使用導學案教學的過程中,由于學生主動探究的廣度和深度不夠,許多教師感覺導學案的導學功能與課前的預設有較大差距。下面,筆者結合課堂觀察與課堂實踐, 就影響學生主動探究的因素、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方法和途徑,進行反思與總結。
一、影響學生主動探究的因素
(一)陳舊的教學方式遏制著學生主動探究。“導學案”教學的關鍵是“導”,要求教師重視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教師通過對情境和問題的巧妙創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問題的探究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但是,有些教師教學觀念落后,教學方法陳舊,重教輕學,使用導學案上課時換湯不換藥,仍習慣于走老路,以講解為主。認為導學案中設計的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等環節是玩花招,圖形式,耽誤時間。于是,盡管每節課有導學案,但上課基本是教師講,學生聽和記,久而久之,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受到遏制。
(二)緊張與依賴的心理鉗制著學生主動探究。高中階段,由于身心發展,學生不再像初中那么活潑。特別是高一階段,同學之間比較陌生,有一個相互了解、熟悉的過程。課堂上,不少學生有“錯了,惹人笑話”的心理,缺少主動與同學共同探究、交流、分享的勇氣。尤其是性格內向、基礎差的學生,他們認為自己不會說話、頭腦笨,更不敢主動參與合作探究。
在課堂上,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現。為了完成每節課的教學任務,教師給他們更多機會參與課堂,但大多數學生則成了配角。長此以往,這些學生就會把自己定位成一個旁聽者,不愿意主動參與探究。面對挑戰性大的問題,更不愿思考,總是有一種心理:反正有同學會參與或者老師要講。于是,上課經常是沉默不語,坐等答案。
(三)情境和問題的設計抑制著學生主動探究。“導學案”教學,以情境做鋪墊,以問題為導向,推動學生不斷深入學習。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設計直接關系到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
在導學案編寫過程中,有些教師沒有認真研究教材,不考慮學生實際,情境的設置比較隨意,教學情境脫離教材、脫離學生,缺少時代感。情境材料假、大、空、舊,學生不感興趣,思維受到抑制。
在問題的設計中,有些教師設計的問題缺少思維含量。編制的導學案有的只是將教學內容填空化,或者只是把教學內容編制成幾個簡單習題。使用這樣的導學案進行教學,課堂就變成了學生抄課本,沒有探究的必要。
二、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有效策略
(一)營造平等和諧的教學氛圍,給學生主動探究的勇氣。自由、平等、和諧的教學環境,有利于激發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營造寬松的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克服緊張心理,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主動參與合作探究,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或者對其他同學的觀點提出質疑。對學生片面或者錯誤的觀點,教師要有智慧,以呵護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和勇氣。
在“民主選舉:投出理性一票”的觀摩教學時,有一位學生就提出:選舉是形式和走過場。當時,許多學生一邊看該學生,一邊看著教師。教師沒有詫異,更沒有立即否定,而是給予學生充分表達的機會,讓他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然后再根據學生的回答組織學生討論,總結出“公民要珍惜自己的選舉權利”的結論。由于教師充分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大膽發言予以保護和鼓勵,極大地提高了學生探究質疑的勇氣,整個課堂氣氛很活躍。教師適時介入討論或指導,使學生在討論中習得了知識,提高了能力。
(二)轉變教學觀念,改變教學方法,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使用“導學案”教學,教師必須給學生留足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合作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知識、培養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因此,運用導學案教學,教師必須改變教學觀念,摒棄“滿堂灌”的教法,真正實現由“教師中心”向“學生中心”的轉變。課前,教師圍繞教學重點、難點,精心設計導學案,為學生主動探究創造條件。課堂教學中,把有利于學生主動參與的小組合作等方法引入課堂,實行開放式教學,給學生充分的主動探究和發表見解的機會,對重點難點問題采用點撥的方式,引導學生探究、質疑。
在“經濟生活”第五課的教學中,教師圍繞“影響企業經營成功的因素”這一知識點,設計“假如你是經理,你如何在競爭中帶領企業走向成功”這一問題進行討論。由于問題開放,學生很快進入“經理”角色,發言踴躍,氣氛熱烈。通過探究、質疑、釋疑,不僅解決了本課的重點問題,并提出了不少問題。如:當今社會上有些人非法經營,通過制假售假謀取暴利。如何看待這一社會現象?盡管在探究中生成的問題好像與本課關系不大,但從培養學生能力的角度看,問題的生成超越了問題的解決能力本身。
(三)創設生活化情境,給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高中學生普遍缺少生活經驗,思想政治課中的理論觀點在他們的眼中往往是比較空洞的。教師要基于學生實際,將理論知識情境化、情境材料生活化,通過設置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富有時代性、趣味性的情境,讓學生有話可說,激發學生主動探究的興趣。
在進行“企業的經營”的教學時,教師結合國家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破常規,圍繞“我的創業,我的夢”這個主題,設計了“創業夢——準備篇”“創業夢——創業篇”“創業夢——經營篇”三個教學環節,每個環節圍繞重點知識設計幾個問題,如在“創業夢—準備篇”中,設計了以下幾個問題:
生活化的情境,新穎的呈現方式,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進入問題探究的狀態之中。
(四)巧妙設計問題,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方向。問題是學生主動探究的起點。“導學案”教學,教師一要注意問題設計的關聯性,通過前后聯系的有效問題使情境材料有機聯系。二是要注意問題設計的層次性,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使優秀生感到挑戰,一般學生受到激勵,學習困難的學生在組內成員的幫助下也能嘗到成功的喜悅。
在“民主決策”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以“開發區公共交通如何建設”為主題,設計了四個有前后順序的情境:開發區乘車難——如何解決開發區乘車難——開發區公共交通站點如何分布——開發區公共交通如何制訂票價。四個情境分別對應四個知識點,即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專家咨詢制度——重大事項社會公示制度——社會聽證制度。由于學校地處開發區,乘車擁擠是學生每天碰到的實際問題。生活化的情境,點燃了學生討論的熱情。環環相扣的問題鏈接,更使學生目標明確。盡管學生討論熱烈,甚至爭論,但由于情境材料中設計的問題為學生的主動探究指明了方向,學生的討論始終圍繞四個問題,沒有偏離課堂主題,學生探究與課堂教學目標真正做到了統一。
總之,“導學案”教學是通過情境創設與問題導學,學生主動探究解決問題、習得知識、提高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模式。只要我們堅持以學生為本,改變陳舊的教學方式,不斷提高導學案質量,反思課堂教學,導學案的“導學”功能一定會得到充分發揮。
(責編 羅汝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