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建國
【摘要】與其它技藝型專業有所不同,水利工程專業更注重對學生水利工程意識的培養,注重提高學生在工程實踐過程中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因此,對于中職學校而言,水利工程專業教學體系的構建離不開人才培養計劃、教學實踐規劃、水利工程意識、直觀教學和系統總結幾個方面。
【關鍵詞】中職學校 水利工程專業 教學體系
就目前我國中職教育的宏觀形勢來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理論重于實踐、教學方法脫離學生實際的情況普遍存在。目前,國內接受中職教育的學生多為中考的落榜生,因此,學校方面在制定教學方略、設計課程體系時要從實際出發、從這些學生的學習基礎出發,水利工程專業也不例外。
一、結合專業特色,制定人才培養方案
學校要結合水利工程專業的就業范圍和就業崗位,成立由專業帶頭人、用人單位專家、教學管理人員組成的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在認真討論與研究的基礎上,確立具體的人才培養方案。人才培養方案應當包括崗位能力分析以及關于能力培養所需的各門課程,這樣做的目的是能夠有效精簡和壓縮理論教學內容,從而生成恰到好處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另一方面,人才培養方案要以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為目標,通過增加實訓環節、強化實踐教學,采用學分制的自主選課模式、體現彈性教學的特征,來制定出適用于本校的水利工程專業人才的培養策略。
二、圍繞社會需求,構建教學實踐體系
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通過調研、總結,同時結合社會用人單位的意見,從具體的目標出發,制定出符合社會用人單位人才需求的教學實踐體系。首先,該體系突出對學生實踐技能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通過在校內建設實訓基地的方式,讓學生在校內便完成基本的工種實習;其次,與用人單位開展長期合作,建立校外實習基地,讓學生可以到具體的工作環境中進行認知實習、工程實習及畢業實習。而校內的基本工種實習和校外實習的總體時長要與校內的理論教學持平,不得低于1:1的比例;最后,對于即將從校內畢業的學生,教師將指導他們從適于水利工程專業就業的4個工種中選擇1~2個考取職業資格證書,為未來就業提供最為基礎的保障。
三、結合水利實際,融入資源水利思想
自建國以來,我國各大院校的水利工程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始終以“工程水利”的思想指導教學,即如何圍繞一項具體的工程進行理論教學、實踐應用。但是,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與國際社會接軌的頻率日益加快,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我國各類工程建設的大主題。我國在21世紀初便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資源水利邁進的全新思路,這意味著中職學校水利工程專業的學生要及時調整個人的思想意識,適應我國水利事業發展的需要,將可持續發展思想貫穿于學習理論知識和應用實踐的全過程。教學體系的設計者和執行者更要追隨這種“潮流”,及時轉變教學思路和治學思想,培養學生的新意識,不斷拓展其知識層面,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的水利事業。
四、采取直觀教學,增加學生感性認知
水利工程是一門實踐性頗強的應用型學科,其涵蓋了諸如水利工程的施工工藝、質量操作標準等一系列難以量化、操作性極強的知識。所以,采用直觀教學的方法,有助于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知識要點。因為水利工程投資大、建設局限性多,學生在涉及到具體的教學內容時,很難在現實生活中恰到好處地觀摩到具體的水利工程,因此,直觀教學所采用的錄像資料、施工現場照片、實物模型等都有助于學生直觀地感受施工現場。此外,隨著社會發展速率的提升,水利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隨時會面臨新問題、呈現新技術,采用直觀教學法、使用各類輔助性教學工具,可以隨時結合實際進行調整,使其更適于時代所需。
五、進行系統總結,深化知識接收效果
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會采用課件、影像資料等輔助教學,而學生大多通過這些可視化的教學內容獲取感性知識,并在教師的解說、指導的輔助下,階段性地掌握相關要點。但是,從嚴格意義來說,這些知識出現的前后、章節的設置都有其潛在的規律,隨著學生知識的不斷累積,這些規律會愈發凸顯、細膩和表象。為了讓學生深化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把握其內在聯系,教師要適時進行總結,或指導學生進行自行總結。比如,以某關鍵詞為核心,形成放射狀的思維導圖,或以某一具體問題的解決方式為核心,形成線性知識網絡,讓學生可以隨著知識的增加,不斷增補內容,完善系統,助力自我研究的實現與實踐能力的提升。
總而言之,在中職水利工程專業教學體系建構的過程中,一定要將其與人才培養目標及社會需求相結合,在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的基礎上,努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要讓學生在水利資源及水利工程意識生成及不斷強化的過程中,培養其向現代水利、可持續發展水利的方向去學習、前行的意識,從而成為社會和國家所需的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袁峰,于佳.新時期中職水利工程專業實訓教學改革與探討[J].赤子,2014,(11):127.
[2]王啟.淺談中職水利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構建和課程改革[J].卷宗,2014,(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