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真實課堂關注相關的教和學的真諦,體現出對于生命的意義的追尋,這是教學的起點。所謂的“真”,就是價值規律要符合小學生的實際生活體驗,以及遵從小學數學教育規律。所謂的“實”就是要體現在教學內容和形式的“實在”,借此保證教學最優化的實現,能夠保證采用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本文結合當前小學數學教學情況,就如何追求原生態,構建小學數學真實課堂的具體措施,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真實課堂;課堂教學;教學應用
在開展真實課堂教學中,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育人成才”的教育價值觀,重視人文精神的弘揚,能將小學數學教育回歸到符合小學生成長的教育的實踐中,構建和諧、真實的小學數學教學課堂。通過真實課堂教學,保證學生具有較高的數學素養,同時能有效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保障教師具有較強的課堂專業教學水平,有效保證數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積極將課堂構建為師生幸福的樂園。
一、 充分挖掘學生的本真潛質,打造原生態數學課堂
要保障數學課堂的活力,應該體現出學生的主體性,充分認識每堂數學課的教學價值所在,這都是一筆不可復制、不可預設的寶貴財富,這對于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通過真實課堂,能更好體現出數學教學中的教和學,更好去探索教學中的生命存在的意義,更加符合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學習觀、學生觀、教學觀以及評價觀。
首先,需要樹立正確的小學數學“真實課堂”的學習觀,要求學生真正參與課堂的構建活動。在真實課堂教學中,應該保障全體學生能夠體會到知識的“再創造”過程,體會到主動建構發展的內容。要求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應用,做到彼此相互呼應,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并留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來進行計算、推理、猜測、實驗、觀察以及驗證等過程。數學教學并不告知,是鼓勵學生去主動探索未知領域中的大千世界,從自身的興趣點出發,利用探索、思考和交流,保證獲取更多知識。
其次,樹立正確的小學數學“真實課堂”的學生觀,保證實現回歸學生本真。學生則是具有很強的活力,從小學年齡特點來看,他們都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過有效的教學,應該進一步刺激這種求知欲,激發興趣。學生自小喜歡提問、回答問題,應該鼓勵學生對新事物的興趣,不斷刺激學習中所產生的需求。活動則是學生的本性,活動中學習往往具有更好的效果。教學并不為了想要改造學生,而是順應學生的發展。在開展真實課堂教學中,主要就是從學生天性角度出發,讓學生回歸本真。
二、 積極探尋數學學科的本質,選擇生活化的教學內容
教師應該發揮良好的學生學習生活的組織作用,積極探尋數學學科本質,通過用心的準備和組織,能夠將全面的學習資料展示給學生,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好教材的優勢,以期實現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學中,學生對于學習方式有著自己的想法,應該從學生角度思考問題,盡量采用適合學生的方式進行思考和推理。從學生需求出發,進行學習材料的改造,以便符合學生學習的發展,激發學習興趣。同時,應該積極開展各種類型的有效學習活動,教師則應該起到能夠實現課堂活動有效開展的作用,保證順利實現活動以及社會交往,能充分提升學生的綜合數學素養。生活化對于構建生態課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為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遵循數學知識源于生活的思想,例如,分數教學中,在引入新課時通過“闖關游戲”讓學生解決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分餅”問題,讓學生通過對已有生活經驗的充分運用,動手畫圖方格表示分數1/2,1/4,1/3,來感知比較它們大小的方法,對分數的價值更好的體現,并對學生們的生活能力和實踐能力進行培養。
三、 通過教學基調的趣味化,實現教學方法上的回歸
在進行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自然會聯想起相應原有知識和經驗結構,完成相關的知識構建。在新知識學習中,并不是直接通過完全抽象方式來理解,然后,再進行原有知識的關聯。其實,應該在原有知識體系結構上,來進行解釋新學知識點。在開展小學數學“真實課堂”的過程中,應該面對學生真實的認知起點,使得他們的真實學習過程得到展示,有效實現“再創造”過程,這其實也是一種主動建構的過程,可以滿足課堂教學的真實性要求。
比如,在進行《倒數的認識》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真實認知的要求和起點,從分數計算入手。認識倒數,主要是在分數乘法的基礎上進行,一般來說,重點分析積是1的算式,遵照從一般到特殊的原則來尋找積是1的算式,并穿插和是1與差是1的算式,通過對比法,更為深刻理解好相關的定義,在能初步掌握乘積是1的兩個分數的基礎上,進行相關的設計比賽。進行兩個分數相乘積是1的算式的設計,通過比賽形式,讓學生自己去尋找“倒數”的含義,通過上述方式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于數學概念的理解。并據此,發問:“在比賽中,我們設計的是兩個分數相乘的算式,另外,還能存在其他的算式嗎?”通過小組合作交流,能夠從分數相乘擴展到兩個數相乘,也就是從形式上升到本質,能夠進一步加深對于倒數的認識,更好地理解了非0數倒數的計算方法,也能利用倒數概念,更好理解乘、除法之間的相互轉換。從實際教學中來看,能展示出學生的真實學習過程,能更為真實地反映出具體的思維發展情況,通過不斷完善認識,有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智慧。
結合兒童的數學現實情況,數學教師應該對于學生的真實思維能力進行關注,分析具體出錯的原因,進一步深刻認識認知提升的困難所在,并據此提出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實現兒童在新知學習和舊知經驗間的“平衡”。
四、 結語
小學數學課堂會因為真實而變得更加精彩和美麗。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應該僅僅重視表面的花哨追求,而應該尋求創新的突破。盡管可能真實的課堂教學較為平淡,并沒有太多的花哨之處,但能夠將學生最為真實的感受得到反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情緒體驗。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該重視如何去構建師生之間真正互動、真實傾聽的課堂,學生在課堂中,敢想、敢問、敢于嘗試,這些才是進行數學教學需要關注的內容,才有利于符合新課標的教學要求。
參考文獻:
[1]樊穎.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導學,2014,23.
[2]鐘旻芬.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滲透“生活味”[J].新課程(小學),2014,08.
[3]楊競.擁有一個真實的小學數學課堂[J].小學時代(教育研究),2014,20.
[4]聶其升,曹毅梅.如何讓小學數學課堂活躍起來[J].新課程(上),2015,01.
[5]馬美琴.淺談小學數學課中學習興趣的培養[J].學周刊,2015,12.
作者簡介:
姚雅靜,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市石碼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