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形結合思想是當前較為常見且多用的教學方法與數學思想,將其應用于小學數學中,意義重大、作用顯著。文章圍繞小學數學教學,分別從概念形成時、公式推導時、例題處理時及練習設計時等階段,探討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策略,以期為小學數學教學研究提供學習參考。
關鍵詞:數形結合思想;小學數學;應用
“數”與“形”不僅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點研究內容,同時還是穿梭小學數學教材始終的主線。數形結合除了是一種數學思想之外,還是一種能夠切實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方法。對于幾何圖形而言,直觀、形象及好理解為其優點,而可操作性強、可機械化解題及便于理解則為代數方法的主要優點。所以,以數助形,以形助數,推動“數”與“形”的緊密融合,此乃學好數學尤其是小學數學的重要指針與思想支撐。
一、 數形結合思想在概念形成時的應用
數學概念作為知識教學的基本構成,但由于其具有枯燥性及抽象性等特點,使得學生掌握不理想,教學效果不佳。而運用直觀、形象的圖形,則能夠把原本的概念教學呈現形象化與趣味化,進而幫助并引導學生,在一種愉悅、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中,理解、掌握概念及其形成過程。比如在《近似數》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掌握怎樣運用“四舍五入法”將一個數的近似數求出來,此乃該節課的教學難點與重點。大部分教師習慣做法即把“四舍五入法”這一概念直接告知學生,然后經大量練習,達到加強正確求解近似數的目的。此時,不妨自問一下:即便學生做對了,那么,是不是表明學生已對“四舍五入法”概念與涵義有一深徹理解呢?一些學生之所以能夠正確解題,是否因其僥幸而得?或者是構建在機械模仿概念的基礎上呢?事實上,此種機械模仿狀況乃是普遍且客觀存在的。怎樣以一種妥當、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從根本上理解“五要入,四要舍”的基本意義呢?對此,教師可以在此節課中引入直觀的數軸,以此來幫助學生建立理解、掌握新知的平臺。當學生大致感知了“近似數”的定義之后,教師可進行如下教學:教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從31至39這幾個數中選擇出最近的路,它們分別會去誰的家?學生:31與30最近,會去30的家。教師:可以將31的近似數看作30,那么,可記作31≈30,可讀成31約等于30。教師:在31至39間,還有哪些數與30接近呢?(學生回答道:32、33、34,教師將式子板書出來)。教師:哪些數與40接近呢?(學生回答道:39、38、37、36等,教師同樣將相應式子板書到黑板上)。教師:那么,35呢?學生:35到30的家與35到40的家距離相同,兩個家均能去。教師:有道理!同學們還有其他想法嗎?學生:好像是40,我們在對除數是兩位數的除法進行學習時,將35當作40來進行試商的。教師:這位同學說得很好!35的近似數究竟是多少呢?為了避免35為難,數學家經一致認定,讓35回40的家。如此一來,35≈40(進行板書)。現在請同學們對板書的式子進行仔細觀察,你從中會發現什么呢?學生:將末尾為1、2、3、4的數舍去之后,就變成了30;而將末尾為5、6、7、8、9的數進1時,便成為了40。教師:末尾數不僅有1到9,還包括0。此時,是選擇往前進一還是直接舍去呢?(教師將601到609這9個數展示給同學,讓學生指出這些數分別接近哪個整數?;诖?,便能引導學生將“四舍五入法”的涵義概括出來)
二、 數形結合思想在公式推導時的應用
讓學生經歷、感受各類公式的推導過程,乃是幫助學生構建數學思想方法的基礎步驟與重要環節。對于此種數學思想方法而言,其呈現方式帶有隱蔽性,這便造成大部分學生在記憶公式上采用機械記憶的方式,而不重視公式隱藏的數學思想方法的感知與挖掘。而通過數形結合,能夠有效規避傳統的“生搬硬套”學習方式,幫助并引導學生掌握各種有效的數學思想方法,因此,可以較好的推動學生聯系實際,以一種靈活方式解決各類數學問題。
三、 數形結合思想在練習設計時的應用
線段圖作為一種常用教學輔助工具,能夠幫助理解抽象數量關系,使之視覺化與形象化。在理解或求解部分數量關系比較復雜的問題時,通過數形結合,便能使原本復雜、抽象的數量關系簡單化、明了化,還能使原本抽象的數學問題變得形象化、直觀化。
四、 數形結合思想在例題處理時的應用
針對學生來講,要想較好地掌握數學思想,實際為一反復運用且需長期積累的過程。所以,引導學生以自主姿態利用數學思想解決各類實際問題,應為數學學習的基本綱領。例題乃為整個課堂教學必不可少的資源構成,教師在處理例題的過程中,可結合教學內容,融入數形結合思想。
五、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數形結合思想,能夠實現“數”與“形”的完美結合,使一些看似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另外,通過數形結合思想的應用,除了有助于提升學生理解、掌握數學概念、原理的能力與效率之外,還能提高學生在解決問題方面的能力,因此,將數形結合思想應用于小學數學教學中,作用多元且重大。
參考文獻:
[1] 楊重林.“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與應用[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3,7(22):119.
[2] 李文玲.“數形結合”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173.
[3] 吳志鵬.淺談數形結合思想及其在小學數學中的應用[J].時代教育,2016(10):223.
作者簡介:張貴宇,江蘇省邳州市,江蘇省邳州市灘上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