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平
【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發散性思維是學生創新能力發展的基礎,也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核心.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躍,是發展思維能力和提高數學綜合素質的關鍵時期.在高中數學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訓練,還應強化對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以適應新時期對于培養創新性人才的要求.這既是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高中數學教學發展的趨勢.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加強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進行探討.
【關鍵詞】高中數學教學;發散性思維能力;培養策略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在當今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發散思維、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是當今教育的主要目標.數學作為高中階段的重點學科,一直以來都備受重視.數學新課標要求數學教育要以發展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他們的創新能力為目標.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應有目的地、有針對性地、多方位地開闊學生的思維模式,拓寬其思維領域,使學生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得到發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本文就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必要性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實踐著重對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策略進行探討.
一、高中數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必要性
發散性思維又稱為輻射性、求異性或擴散性思維.其本質是從多方向、多種角度來進行合理想象,進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通俗地講,就是對一個問題從多個方面對信息或條件加以重新組合,橫向拓展思路、縱向深入探索研究,得到多種解答方案的思維方式.高中學生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知識和經驗,他們的思維非常活躍,在高中數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有助于他們全方位、多角度地觀察問題、理解問題、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創新性能力的發展.可以說發散性思維是數學學習與創新能力不可或缺的思維形式,它不受固定的邏輯形式的限制,有鮮明的靈活性和創造性,是提出數學新思想、創立新理論的重要工具.
二、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策略
(一)營造平等、和諧、輕松的課堂教學氛圍
高中數學教師要更新教育理念,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引,改變傳統以教師為中心的教育模式,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努力營造民主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為學生提供一種平等、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平等自由的環境中敢于提出與眾不同的思路與方法,激發他們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性,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激活學生的思維意識,逐步養成樂思、善思、勤思和敢思的思維品質.
(二)激發學生的創新興趣,誘發心理動因
興趣是創新的動力,創新的過程需要興趣來維持.從心理學來看,以學生需要為核心,以興趣、情感為內容的心理動因,對創新能力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影響.因此,高中數學教學中,要注重學生創新興趣的培養,誘發學生的心理動因.教學中,教師要針對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積極思考,體會數學給他們帶來的成功機會和快樂,培養創新的興趣.還可以結合學生現有的知識基礎,準確找出能夠引起學生進行發散性思考的點,設置相應的問題,利用他們“渴求未知的、力所能及的問題”的心理,激發學生強烈的興趣和求知欲,使他們因興趣而學、而思維,并提出新質疑,主動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
(三)注重發展學生想象和猜想能力
想象力是人腦在感性形象的基礎上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是發散思維的重要形式.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想象力是創新的基礎,沒有想象,就沒有進步.因此,先進教育思想中將學生想象力的培養作為重要內容和目標.猜想屬于合情推理的范疇,是一種高級的創造性思維形式.在數學學習中,猜想是發現解題思路的重要思維方式,而且還是發現新原理、新方法的起點.因此,在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必須要注重對想象和猜想能力的培養.
(四)巧妙利用糾錯過程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總會出現錯誤,這是不可避免的.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糾錯過程來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贊可夫說過:“凡是沒有發自內心求知欲和興趣的東西,是很容易從記憶中揮發掉的.”而學生出現的錯誤,能讓他們有更深刻的印象和記憶,通過進行反思與引申,有利于數學發散性思維能力的發展.例如,有些恒成立問題的例題看起來很相似,學生解答時往往會犯經驗主義錯誤,缺乏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習慣,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學生出現的錯誤,幫助他們分析出錯的原因,重新思考解題思路,加強學生思維變通性訓練,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五)在多種形式的訓練中,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合理利用“一題多問”“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等方式,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以達到誘導學生思維發散,培養發散思維能力的目的.通過多種形式的訓練,對題中的條件、問題、情節做各種擴縮、順逆、對比或敘述形式的變化,讓學生在各種變化了的情境中,從各種不同角度認識數量關系,既發展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又能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和深化,促進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發展.
三、總結
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對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實現素質教育目標都十分重要.當然,培養發散性思維能力是一個長期的、復雜的艱巨過程.高中數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學習和探索,將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能力作為教學的重要任務,促進他們創新能力的發展,為他們將來成長為現代化人才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古偉萍.淺談數學教學中發散思維的培養[J].中國科技信息,2005(16B):209.
[2]張蕾.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發散性思維的培養[J].現代教育科學,2014(6):1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