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靜芳
摘 要:陶行知先生的“知行合一”“六大解放”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素質教育的今天依然有著廣泛的意義和實用價值。他提出社會進步需要從幼兒階段就培育他們的創造力,并呼吁幼兒家長和老師在日常生活中,發現教育的最佳有利時機,善于去站到幼兒的立場看問題等,信任和鼓勵他們,讓他們體會創造的快樂。主要探究陶行知的教育理念與思想在幼兒教學實踐中的運用。
關鍵詞:知行合一;教學生活化;六大解放
陶行知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他的品德和為人都堪稱舉世楷模,從發現孩子創造力到六大解放的提出,教育生活化理念的提出,無不展現出一個教育家對教育面向科學、面向未來、面向現代化的思考。尤其是他對于創新能力的理念,已經在幼兒園的教學中得到實踐與印證。那么,什么是創新能力,也就是主體在創造性活動中發展與表現出來的各種能力的總和。那么在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中如何讓孩子利用教學時機,發展創新能力。
一、通過藝術教學提升幼兒創新能力
在實際教學中,時時處處都蘊含著發展孩子創新能力的空間,關鍵在于育人者如何啟迪與對待。幼兒的創新能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于我們成人如何去發現這一點。所以作為幼兒教育的教學者,一定要從唱好一首歌、說好一句話、作好一幅畫著手,來發展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因此,我們可以通過藝術活動,如音樂、美術、生活等課程來發展幼兒的創新能力。如在幼兒學習歌曲《我會變》中,讓他們通過自己的理解進行創意改編,如教師可以通過問題提問來引發幼兒說話:“你想變成什么?”有的幼兒說,我要變成孫悟空,有的幼兒想變成大黃蜂,有的想變成迪迦奧特曼,這些都是幼兒通過看動畫片得來的形象,這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給予肯定,讓他們將此創意編輯到兒歌里。
也可以在幼兒的美術教學活動中,將自己的想象力融入繪畫創作中,比如在孩子畫了一個大太陽,卻涂上了藍色時,讓孩子說出自己涂藍色的理由,他說夏天的大陽太曬了,給太陽戴上一個藍色的眼鏡就涼快了。
二、提倡愛的教育
陶行知先生主張把愛作為教育的內核,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的問題,允許幼兒犯錯,堅信其成長是可以造就的,因此教育孩子應該把自己變成孩子,去感受他們的感受,和幼兒對話。堅信每個孩子都是可以積極成長的,是充滿創造性的。
通過愛的氛圍來構建和諧、溫馨、親切的師幼關系。讓每個幼兒的個性都能得到充分發展,從而形成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這也是發揮其創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礎,因此,教師要尊重和照顧到學生的這個基礎,多用正向、積極的語言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善于通過他們的表情、神態、語言、動作等,了解幼兒的想法,多關注孩子身上所具有的那種自我提高和完善的內在需要和傾向。
三、培養兒童動手操作能力,煥發幼兒的創造欲望
動手、動腦對于發展幼兒的創造力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兒童來說,他們的學習始于對客觀事件的感觸,從這種不斷探索、不斷嘗試的接觸中來激活其創新意識。自由的探索空間和動手操作是發展幼兒創造力的先決條件。
以幼兒對語言的學習為例,當他們在教學中與具象化的教具或實物接觸時,往往學習效果最佳。其實就是調動了其全身的感知細胞,如通過看、聽、聞、嗅、摸來認識什么是水果、什么是動物、什么是植物、什么是蔬菜等等。事實上,當兒童在一次次動手操作中總能發掘出不同的體驗,通過這種體驗來加深理解,拓展思路,解決現實中遇到的問題。這其實也是一種創造力在學習中得到發展的表現。
例如,在幼兒教學的活動室,可以看到陳列的各種教具,如積木、橡皮泥、插片等,每個幼兒在活動課上都可以通過這些東西來進行小制作、搞小發明等。由此可見,通過動手能力的發展,幼兒可以認識外界。通過這樣的環境創設,讓幼兒通過其感興趣的方式,來促進其創新能力的獲得。對于教師來說,應該在其操作過程中,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盡可能少插手、多觀察,給他們多一些自主的時空、材料或選擇機會,從而保護他們創新力的小火苗能夠越燒越旺。
四、將教育與生活結合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倡導將教育和生活結合起來。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從課堂中走出來,在廣袤的自然界中尋找教育的資源,以社會化生活為教育的課堂,讓幼兒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汲取知識,發展思維和創造力。例如,教師引導學生參觀植物園,然后畫出自己最喜歡的植物。教師應該通過教學引導,讓幼兒去觀察自然、發現事物的特征,從而增加其發揮創新性的空間,不斷地提供機會和資料確保他們的創新能力不斷提升。
綜上所述,陶行知的教育理念給我們的幼兒教學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因此作為幼兒教師應該秉持陶行知的教育觀、發展觀,在教學實踐中靈活運用,為提升我國幼兒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戴自俺,龔思雪.陶行知幼兒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7.
[2]華中師范學院教育科學研究所.陶行知全集(第1卷)[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