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兵
摘 要:高效課堂是各科教師一直追求的目標,初中歷史教師也不例外。課堂效率的影響因素諸多,想要對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行有效提高,需要教師與學生雙方共同的努力,將課堂上諸多因素調動起來,為構建高效課堂服務。歷史學科雖是初中的小科,但仍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與學生應重視對歷史高效課堂的探究。
關鍵詞: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高效課堂研究是課程深化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歷史教師自身素質的需要,更是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學生個人的發展不僅僅停留在學習成績的提高上,而是全面素質的發展。本篇文章將結合筆者自己多年初中歷史教學經驗對歷史高效課堂進行探討,意在為更多的初中歷史教師提高課堂效率提供幫助。
一、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無論是哪一門學科的知識,學生接受并且進行準確理解的前提都是擁有學習該學科的興趣,只有對學習材料的喜愛,才能產生學習下去的動力,歷史學科也不例外,尤其是初中的歷史。初中是學生正式接觸歷史知識的開端,該階段除了傳授系統的歷史知識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培養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在學生剛接觸該門知識時,培養興趣極為重要,這影響到學生以后的歷史學習。對歷史產生學習熱情的前提是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價值所在,歷史雖不是初中的主科,但仍具有重要地位,歷史教師要引導學生理性認識歷史,讓學生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所在,使學生端正學習歷史的態度,為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準備。
二、實現學生學習方式與活動的多樣化
學習每一門科目,學生若不斷重復一個學習方式,即使該學習方式再精彩、再生動,久而久之也會厭煩,尤其在初中階段,初中生理性支配還沒有處于主導地位,感性占絕大部分,所以,單一無味的學習方式會讓初中生感到厭煩,此時就需要歷史教師的引導,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方式,讓學生體會到學習方式多樣性的樂
趣,為學生提高多種可供選擇的學習方式。例如,教師可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一個較為新穎的學習方式,即小組學習法,為學生提供一個有探索空間又適宜學生能力的課題,引導學生小組內部合作探究,不同小組之間進行競爭,小組內部合理進行分工,劃定每個組員的任務。該方法不僅能夠讓學生在合作之余收獲知識,還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競爭意識、人際交往能力等,使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獲不僅僅停留在知識層面,還能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三、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歷史教學
歷史的精彩之處在于它不是一本教科書,而是一本本的故事集,它為教師的講解提供了原始材料,教師要精心加工歷史教材所提供的材料,將其內容用精彩的方法展示給學生。多媒體的出現為歷史教材的講解提供了更為新穎的方式,其能夠將教學內容通過圖畫、視頻、聲音等多種方式展現出來,將遙遠的歷史知識具體又生動地呈現在學生的眼前,不知不覺中拉近了歷史與學生的距離,使知識得到立體化呈現,還能夠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相對于文字而言,多媒體的立體呈現更受學生的喜愛。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精心做好多媒體課件,運用多媒體技術為課堂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多媒體在提高歷史課堂效率方面做出最大貢獻。
四、師生雙方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
課堂是短暫的、有限的,教師想要在短時間內實現高效率教學,離不開教師與學生的課前準備。課堂如戰場,知識如敵人,只有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因此,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是同一陣營的伙伴,都要做好充足的準備再上戰場。教師在課前的準備即備課,備好課才能上好課,教師在備課時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還要進行課外知識的延伸。當今的學生想象力豐富,教師只有做好充足的準備,才能滿足學生腦洞大開的需求,教師還要準備好教學工具,提高學生的信息技術素養及語言表達能力;而學生的課前準備即預習,對即將進行的課程進行瀏覽,標記不懂之處,對重難點內容進行標記,加快課堂教學的整體步伐。
總之,歷史課與其他學科不同,是一門有著自己獨特風格的課程,所以,歷史課堂效率的提高需要結合歷史課程自身的特點而展開。以上諸多方面的探究,教師在采納時都要以學生和學科的特點為中心,確保能夠使這些措施有效運行。除以上提到的四點,提高歷史課堂效率的渠道仍有許多,一線初中歷史教師可以根據課堂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摸索,找到最適宜學生和教師的方法,這就對教師提出了較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在學校工作生活中能夠細心、用心、耐心、走心,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最大限度地接受歷史知識,提高自己的歷史素養。
參考文獻:
[1]閆向濤.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措施[J].初中生優秀作文,2015(20).
[2]朱秋麗.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低效現象分析及對策[J].中華少年,2017(12).
[3]陳艷.淺談提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效果的有效對策[J].赤子(上中旬),2015(23).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