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萬蘭
摘 要:閱讀教學活動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關鍵組成部分,在調動學生英語學習興趣,鍛煉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為了進一步提升英語閱讀課堂教學活力,教師應加強探索與實踐,將學生主體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獲得更理想的授課效果。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活力;提升策略
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運用更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來突顯、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全面增強學生英語學習積極、主動性,構建更高效、生動的英語課堂氛圍,以此來進一步挖掘學生各方面的學習潛能,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其今后的英語學習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一、營造生活化教學氛圍
作為一種交際性語言,英語自身其實就是對生活的一種提煉與反映,對此,為了不斷拉近英語語言與學生間的距離,讓學生充分感受到英語學習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也通過這種生活化教學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對語言學習的和諧性、人文性有更深刻的理解,全面激活學生英語思維,以此來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全面發揮出來。
例如:某位教師在開展“Reading Giant pandas”的相關教學活動時,就采用了以下方法來為學生營造生活學習氛圍,并以此來全面激發學生學習熱情。一是鼓勵學生運用相關道具來進行大熊貓的扮演,并引導學生利用現有資源,充分發揮想象力將教室布置成翠竹園,讓學生對大熊貓的生活場景有更真實的體會;二是指導學生結合文章介紹來為全班學生進行大熊貓相關生活、生長習性的介紹;三是引導學生思考Why do pandas like eat bamboo?等問題,讓其從大熊貓的角度出發給予相關描述,這樣在幫助學生輕松、準確掌握相關知識點的同時,也有助于激發學生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情感。
二、增強教學過程趣味性
新課程教育理念強調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指導中,不僅要對學生英語學習情感給予充分關注,還要重視自身主導作用的有效發揮,以此來讓學生產生更深刻的理解與感悟,也讓學生充分感受到教師給予的尊重與信任,以此來促進學生將所學知識、技能內化為自身綜合能力。而通過增強閱讀教學過程的趣味性,不僅能夠進一步增強課堂活力,也能夠在關注學生思想情感的基礎上,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吸引更多學生全身心投入到學習探究中。同時,不斷增強閱讀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也能夠幫助學生更透徹、熟練地理解掌握相關知識信息,有效緩解緊張的課堂教學氛圍。
比如:某位教師在講解“Birds in Zhalong”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通過不斷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趣味性來增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與感悟。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播放了“ Zhalong”的生態環境,讓學生對大自然的神奇之處有全面了解,以此來激發其閱讀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思考:若自己就是當地的一只小鳥,會產生怎樣的想法與行為;鼓勵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充分發揮自身想象力,繪畫出一幅生態圖,以此來不斷拓展學生語言綜合學習、應用能力。之后,鼓勵學生嘗試圍繞“Birds need protect”這一題目來開展寫作練習,再以展覽的形式將學生的習作內容呈現出來,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興趣、水平的提升,也能夠引導學生更輕松、愉快地完成各項寫作練習任務,真正實現讀寫有機整合。
三、注重學生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
除了要增強閱讀教學趣味性,營造良好教學氛圍之外,還應重視學生自主閱讀學習能力的培養,對學生心理特點做出全面了解,突破傳統閱讀教學方法上的種種局限,采用更新穎、適合的教學模式來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閱讀學習當中,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閱讀教學活動,盡可能多地為學生創設自主閱讀學習、探究空間,以此來進一步拓展學生閱讀能力。
比如:在講解“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的相關內容時,就可以將課程合理劃分成兩部分來進行講解:上半部分,教師應先引導學生熟練掌握生詞,提出與文章內容息息相關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文章,找到解決教師問題的答案,并在教師指導下,對英語閱讀規律做出準確把握。下半部分,要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全面掌握的基礎上,采用恰當方式來合理檢驗學生的自學情況,可以通過各項問答來全面評價指導學生的整個閱讀學習過程,為其傳授更適合的學習方法,這樣不僅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也能夠讓其對所學內容產生深刻理解,從整體上提高初中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為其課外閱讀拓展學習奠定良好基礎,充分尊重、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
綜上所述,廣大初中英語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設計與組織中應正確認識到,提升英語閱讀課堂活力,不論是對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與信心,還是優化閱讀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積極采用更新穎、多樣化的教學策略來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以此來促進學生閱讀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吳萍.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活力的方法探討[J].校園英語(中旬),2016(3):157.
[2]龍昌媛.提高初中英語閱讀課堂活力的方法[J].求知導刊,2015(22):112.
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