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勝
摘 要:批判性思維培養是提升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點,以當前初中物理教學工作開展情況為基礎,結合近年來初中物理課程教學經驗,以滬粵版初中物理教材為例,對初中物理教學中批判性思維培養進行分析,以期起到提升初中物理課程教學質量的效果。
關鍵詞:初中;物理;批判性思維;培養;分析
批判性思維作為當前一種十分高級的邏輯思維,是人們對于現實生活中某些現象的批判解析。初中物理作為物理課程學習的初期階段,教師需要側重培育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其也是課程教育改革提出的一項教育目標。
一、精心設置反思性學習問題
一般情況下,學習思維是借助問題來誘發或啟發的,只有充分利用學習問題,學生才可以自主進行疑問反思,進而形成自己的批判性思維。基于此,初中教育階段物理教師需要在設計提問問題的過程中,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具有反思性的問題,運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進而培養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1]。為了有效誘發學生的學習反思情緒,教師需要在初期設置批判性問題時,充分考慮班級中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問的問題不可以過于機械生硬,也不可以過于簡單,要在遵循由淺至深的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增加問題的難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進而有效提升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質量與效率。
如,教師在教學滬粵版九年級物理上冊“怎樣使用電器正常工作”這一課時,為了有效激起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運用現實生活中一些比較常見的現象進行設問。如:“明明家的臺燈突然不工作了,明明的媽媽稱是線路出現問題,那么怎樣才可以使臺燈正常工作呢?”借助學生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設置疑問,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在實際操作前嘗試設計本次實驗的電路圖,教師則需要在一旁巡視,并指出設計中存在的不足。在學生連接好實物圖后,教師可以請學生改變電路中滑動變阻器的電阻,觀察電壓表與電流表的示數及燈泡亮度的變化,為了不使小燈泡被損壞,在調節滑動變阻器時,不能使小燈泡兩端的電壓超過額定電壓的0.2倍,并將實驗現象與數據進行記錄。在進行實驗過程中學生經過學習討論與反思,有效得出小燈泡的額定功率。學生發現經過實驗求出的答案與事先預想的答案不一致,教師此時需要緊緊抓緊時機講述知識,有效引導學生對生活中遇到的一些現象進行反思,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反思能力。
二、積極開展探究教學
眾所周知,批判性思維一種十分顯著的特質就是精準發現核心要素、解析問題條件與解答問題。因此,如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成為困擾教師群體的又一問題,教師需要及時擬定解決方案,積極解決教學問題。教師可以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積極開展探究式學習,充分鍛煉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事先選定某一問題,引導學生自主解析問題,并在解答問題過程中充分運用物理學知識,在解決問題過程中掌握思維探究的方法與技巧。在物理探究中總結學習經驗,在學習反思中升華自己。在探究過程中學生會自主反思學習行為,針對自己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決,進而有效強化自我學習
能力。
如,教師在教學滬粵版初中物理“探究小燈泡的電功率”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采用探究教學法開展實踐教學。學生四個人為一組,每組配有電源(電池組)、電流表、電壓表、滑動變阻器、小燈泡(帶燈座)、開關、導線若干。在正式實驗前向學生提出學習問題:“如何測小燈泡的電功率呢?”要求學生圍繞這一問題展開實驗探究。A組選擇利用電能表和鐘表測;B組選擇利用公式P=IU測出電壓和電流,計算出電功率。在聽到學生的實驗方案后引導學生分別測量以下兩種情況下的實際功率:
(1)使小燈泡在額定電壓下發光,測出其功率,觀察小燈泡
亮度。
(2)使小燈泡兩端電壓是額定電壓的1.2倍,測出其功率,并觀察小燈泡亮度。
為了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反思,教師需要要求學生綜合對比以上兩種實驗方法。學生在明確學習任務后進行實驗,經實驗證實第二種方案更加有效。這樣一來,借助探究問題的實驗操作,有效培養初中生的實驗動手能力,從而強化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三、積極開展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主要是借助成員之間互相合作來完成預期的學習任務。在共同學習目標的驅使下,學生會積極進行學習交流,在交流過程中表達自己的想法,針對某一價值信息進行反思和批判,從某一角度分析,合作學習十分適合培養初中生的批判性思維[2]。因此,教師需要積極開展合作學習,運用問題有效刺激學生的學習情緒,科學劃分小組學習任務,并及時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在全面掌握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充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綜上所述,物理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展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使學生自主參與到探究活動中,勇于提出學習反思,深刻體驗學習的樂趣,進而推進初中生批判性思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楊俊曄,李曉琳,梁旭,等.淺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批判性思維的培養[J].亞太教育,2015(15):52-53.
[2]阮連華.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J].好家長,2016(33):134.
編輯 李博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