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君
摘 要:教育教學不斷發展和進步,初中德育培養學生素質逐漸受到關注,再加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使學生獲取信息和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一些不健康的讀物、影視以及反面行為,對正處于發展階段的青少年影響巨大。因此,必須立足實踐,根據青少年的心理、興趣、個性、成長環境等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德育,有目標、有計劃、有繼承、有批判地進行初中德育,為學生創建一個積極、健康的學習和成長環境,為他們今后身心的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初中;身心發展;思考
目前,我國實施素質教育,但是,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一些不合時宜的教學理念以及學生要面對激烈的“中考”壓力,導致德育課堂目標偏離了素質教育的本質,對初中德育的重視度不夠[1]。因此,在初中德育中我們對這些正處于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階段的學生,要正確地引導、合理地指導,改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法,發展創造德育。本文主要從三個方面探究德育的實施策略,不斷提高初中德育質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勇于創新、積極健康的思想意識。
一、提高德育課堂靈活性
初中德育的主要陣地依然以課堂為主,以課本教材為主要教學資料,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死板”,而素質教育涉及范圍廣,僅僅以課堂教學和課本為教學手段,局限了德育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把握教材的德育思想,不拘泥于教材的束縛,靈活地、創新地進行德育,建立素質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有計劃、有目標、有行動地滲透德育[2]。
例如,德育是不分課堂與課外的,我們接觸到的事件都有德育的身影。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收集資料,每天為大家講一個近期發生的事件,然后在課堂上與大家分享,學生可以自由地發表意見,如一個學生分享:最美癌癥少女直播死亡歷程,學生在講述完事件的過程后發表意見:“我覺得我們應該珍惜生命。”“我覺得小寧是堅強的,我們應該學習她的勇敢、堅強。”學生積極熱情地參與到討論中。由此可見,德育課堂應突破束縛,提高課堂靈活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開展德育實踐活動
初中階段的德育應當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開展教育實踐活動時以學生為中心,在實踐活動中熏陶學生,滲透德育,陶冶學生的情操,端正學生的思想。一切的理論都是為實踐做準備的,為了避免空談理論忽視實踐活動,在進行初中德育的時候,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課本的要求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在實踐中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感,讓學生通過實踐對事物的好壞有一個正確的判斷,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例如,在學習與尊老愛幼相關的教學內容的時候,我們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敬老院探望活動,在節假日的時候帶領學生去實踐,帶著自己的禮物或者一些吃的、用的探望敬老院的老人,給敬老院的老人們準備娛樂節目,陪他們嘮嗑,給他們打掃衛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們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到敬老的重要性,學會有責任心,改變現在獨生子女自私、任性、沒有責任心的特點,提高他們的品質、素質,提升德育的教學效果。
三、將德育聯系生活實際
教育取之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德育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將教育聯系實際,緊緊抓住時勢,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在生活中找到具體的案例,應用到教學實踐中,提高德育案例的真實性、說服力、正確性,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聯系生活實際科學地落實德育對學生知識、情感、意識、行為的培養任務,達到德育的最終目的,提高初中德育的實效性。
例如,在德育中我們要以自身的事例為教材,提高德育的真實性、可信性,我們可以給學生布置觀察的任務,讓學生回家觀察自己的父母都是如何對待他們的父母的,然后寫成觀后感與同學們分享,“我父親晚上的時候會親自給我的爺爺打洗腳水。”“我們家吃晚飯,如果家中的老人沒有入座的時候,別人是不被允許提前吃的。”然后,讓同學們互相分析其中蘊含的德育內容,與課本教材聯系,討論自己的感受。因此,德育一定要聯系生活實際,讓學生感受到德育是存在于自己生活中的,而不是存在于教材中的,提高德育的真實性、可行性,達到德育的目的。
綜上所述,初中課堂教學作為學生德育的重要場所,學生在初中課堂教學中除了要學習各種文化知識、專業技能,更重要的是在“學習好”的基礎上不能忽視“素質好”,貫徹落實德育,讓學生在初中的德育學習過程中獲得足夠的信心,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學會對人、對事、對物有責任心,勇于承擔責任,培養遵守制度的習慣,做事、做人有規矩、有誠信、有品質。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是初中德育的真正目標,才是素質教育的核心。
參考文獻:
[1]石峰.制度倫理建設與學校德育教育[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5.
[2]趙婷.重慶市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思想品德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現代教育,2013(21).
編輯 郭小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