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昌
摘 要:城市管理是政府的重要職能,隨著城鄉統籌的深入推進和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城市管理工作越來越凸顯其重要性。實現城市化、構建和諧社會則必須加強城市管理體制的改革與創新,如何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一直是政府城市管理部門的努力方向。本文通過分析資興市城市管理的現狀和問題,提出相關建議和對策優化資興城市管理。
關鍵詞:城市管理;資興;思考
城市是現代文明的標志,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載體。1984年,資興撤縣建市,經過30多年的建設和發展,資興已發展成為一座擁有城市人口12萬、城區面積11.04平方公里的新興城區。近年來,資興市委市政府大力實施“五個資興”發展戰略,縣域經濟綜合實力躋身全省十強,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文明城市”、“國家園林城市”等,市容市貌有了質的提升。資興市城市面貌的變化離不開城市管理,而城市管理又面臨著各種挑戰,本文就資興市城市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一定的對策,以期進一步提升資興市城市管理的效果。
一、資興城市管理的基本情況
2012年10月份,經湖南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資興市在資興市管理領域開展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并明確資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為行使行政處罰權的行政機關,資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及其執法人員所需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由財政全額拔款。2013年3月,資興市政府下發《資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以下簡稱“三定方案”),明確資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以下簡稱“市城管局”)為正科級行政執法部門,核定事業編20人,市城管局下設城管大隊和環衛處兩個二級機構。2015年12月,按郴州市委、市政府機構改革通知精神,明確市城局管為資興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門,核定行政編制12人,機關事業編制8人,保留原有的市城管大隊、市環衛處兩個二級機構,同時將原由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管理的市園林管理處、市市政管理處、市鯉魚江大橋管理所、市秀流公園、市燃氣管理辦公室劃歸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管理。其中,市城管大隊為副科級全額撥款參公單位,有編制65名。市環衛處為副科級全額撥款單位,有全額撥款事業編制27個,聘用合同工442人。下設資興市萬潔環境衛生有限責任公司、資興市固體廢棄物處理中心。市數字化城市管理監督指揮中心為正股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4名。市園林管理處為副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7名。市市政管理處為的副科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20名。市秀流公園為正股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15名。市燃氣管理辦公室更名為城市燃氣服務中心為正股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核定全額撥款事業編制2名。因工作原因,資興市市政管理處和市燃氣管理辦公室暫未接管。2016年城管局人員機構已按要求全部到位,各部門工作正逐步完善,對二級單位的管理及各項制度正在制定和完善中。
二、資興城市管理存在的問題
2016年以來,資興市的城市建設得到了更加迅猛發展,城市管理的體制基本建立,管理水平逐步提高,城市面貌得到極大改觀。但是,就目前資興城市管理工作來看,仍然存在著諸多與城市管理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嚴重阻礙著城市管理工作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城市規劃缺乏遠景
由于城市規劃滯后,城市道路、廣場拆建頻繁,城市已建下水道、排污管道、綠化帶等方面規劃還有待改進,電線、通訊線路交叉現象還應完善設計,“蜘蛛網”現象、溝渠不暢、衛生設施不足等現狀急需改變。
(二)城市管理意識滯后
當前,隨著資興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城市品位的不斷提升、流動人口的不斷增多、城市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城市管理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不論是城市管理人員,還是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城市管理的意識相對滯后。如小攤小販隨意占道經營;車輛亂停亂放亂闖;各類廣告亂拉亂掛亂貼亂寫;行人亂吐亂丟棄物,垃圾亂倒亂堆等等,這些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常常是抓一抓,好一陣,稍一放松就出現反彈;同時,城市管理隊伍作為維護城市秩序、規范市容管理的重要力量,在進行執法時,常常不被人們理解,往往遭到辱罵甚至毆打,導致城管人員在執法處理時進退兩難。
(三)城市管理不到位
城市管理工作中執法職能部門較多,城市管理的大量工作需要城建、公安、工商、衛生、交通、文化等部門之間的密切配合,橫向配合與銜接一直是一個薄弱環節。由于職能交叉,加上體制和法律規定上的不統一,部門扯皮、推諉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影響到工作效果。如背街小巷、城中村等區域的管理部門不是很明確,違法建設的管理涉及到規劃、國土、當地街道政府等部門。各部門之間由于缺乏有效的溝通和配合,造成了許多管理環節上的漏洞,使城市環境臟、亂、差狀況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也給城市管理工作帶來被動。
(四)執法力量不足,精細化管理工作難以推進
市城管大隊現有城管執法編制65人,實際從事一線執法人員不足40人。但是整個城區有城市道路28條,長約40公里,根據道路管理難易程度、道路長度、基礎設施狀況、沿街“五小”經營場所情況、管理重點時段時間長短等綜合因素,劃分成19個管理網格,平均每個網格不到3人。在興華路、水電路、資興大道、大興路、陽安路等重點管理路段,每個路段需要10余人才能管理到位。因此,大多數路段無法兼顧,出現問題時,人員調動只能采取“拆東墻補西墻”的辦法。加上市里許多中心工作經常抽調城管人員參加,人員更加緊張。因此,城市管理精細化工作很難推進,直接影響整個城區管理效果。
(五)城市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入不足
雖然資興市近兩年對城區進行了提質改造,但部分區域路段的基礎設施還是不能滿足要求。城市公廁、垃圾中轉站、農貿市場布局不合理,城市管理壓力大,如鯉魚江片區,受地域條件限制,至今只有一座公廁,還建在人流稀少的地段;中心城區興華市場規模小,周邊農貿市場規劃選址不合理、培育力度不夠,形成了中心興華市場人滿為患、周邊市場無人問津的尷尬局面,大量菜農、果農擁至興華市場周邊,導致興華路人行道、馬路常年擁堵,嚴重影響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城市停車場缺失,難以滿足城市車輛快速增長的需求,因而出現了馬路邊、人行道車輛亂停現象的發生。endprint
三、加強資興市城市管理的思考
(一)高起點規劃,夯實城市管理基礎
一是要本著高起點、高標準、遠謀劃的指導思想,重點搞好城市建設風貌規劃設計,通過實施規劃來保證城市基礎設施的完整性、協調性,從源頭上避免市容市貌管理工作中常常遇到的“先污染后治理”現象的發生;二是在組織實施城市建設過程中,要堅持主體工程和配套工程“三同時”即同時規劃、同時建設、同時交付使用,做到開發一片、配套一片、完善一片。在道路修建改造時,堅持與管線鋪設同步設計,特別要解決地上管線交織、影響景觀和重復開挖建設問題。三是嚴格控制分區,城市規劃區內飲食、娛樂、車輛維修、廢品收購等各種行業要嚴格控制在區域范圍內經營。各相關部門要對上述行業的從業申請進行聯合會審,各負其責,凡不具備條件的一律不允許開業經營。
(二)加強管理,著力改善城市環境
一是要加強占道經營整治。按照“堵疏結合”的原則,對城區占道經營行為進行整治。特別對群眾反映強烈、媒體多次曝光、嚴重影響交通秩序和擾民的無證占道經營攤點、攤群的各類伸出門店外經營行為進行集中整治。要堅持堵疏結合,在不影響市容和交通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在背街小巷、居民小區、閑置廠房、待建工地規劃一批便民服務站點,引攤入店、入場、入院經營,方便群眾生活。二是要加大違章建筑整治力度。實行執法隊伍查處與單位、個人自查相結合的整治辦法,由責任單位、個人自查自糾,限期整改;對未按期自行拆除的違章建筑,組織綜合整治隊伍,依法予以強制拆除。三是要加強車輛亂停亂放問題整治。科學規劃臨時停車點。進一步規范標志、標線,完善交通設施,使城區標志標線清晰、醒目,人車分道,通行有序;整治交通秩序,對車輛亂停亂放等違章現象實施嚴管重罰,確保車輛停放整齊有序。四是要抓好亂張貼問題整治。城監、工商、公安等部門要聯合行動,對違章違法亂張貼、亂涂寫行為進行嚴肅查處。
(三)加強部門聯合,齊抓共管
一是充分發揮市政府的協調職能,由市城管局牽頭,定期組織相關部門召開城市管理聯席會議,研究解決城市管理工作中出現的熱點、難點問題,明確職責,落實責任,保證城市管理工作高效運行。二是各城市管理職能部門要協同配合,齊抓共管,提高城市綜合管理水平。城市管理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通過牽頭協調、借助外力、形成合力才能得到解決,各城市管理部門應在市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負其責,積極參與,密切配合,抓好城市管理各項工作的落實。三是加強城市管理隊伍建設,提高隊伍的綜合素質。要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規范辦案程序,提高執法效率和水平。加強對城市管理“門前三包”責任制的考核,建立健全激勵制約機制,進一步增強執法人員的責任意識。
(四)加大城市管理宣傳力度,增強市民城市管理意識
一是要利用各種新聞媒體廣泛宣傳正、反面典型,強化“城管是我家,管理靠大家”的觀念,要通過一系列的宣傳,教育和動員廣大城市居民參與城市管理,使市民群眾自覺地維護城市的整潔并主動對不文明行為予以勸導。二是要加大嚴管重罰力度,尤其對一些重點難點問題,要通過制定嚴格的管理制度對違規違章行為嚴管重罰,使之不敢輕易觸犯。三是要建立社會監督約束機制,通過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對一些不文明行為和損害市容行為進行曝光,通過社會輿論壓力使人們遵守規章制度,自覺融入維護市容市貌的行列。
參考文獻:
[1]樓金平.[城建監察](2014第4期).
[2]資興市市民文明素質教育簡明讀本.
[3]資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資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資政辦發[2013]5號).
[4]資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資興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局主要職責內設機構和人員編制規定》的通知(資政辦發[2016]44號).
[5]《城市管理相關法律法規匯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