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育紅
摘 要 當前隨著素質教育的推行,繼承弘揚本民族文化成了課堂教學主流,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多元化教學手段幫助學生進行音樂文化學習。盡管民族音樂教學方式各有千秋,但是音樂教師仍可從中借鑒一些優秀先進的教學策略和手段進行授課,不斷完善音樂教學中存在問題,從而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其音樂素養。作為教育教學啟蒙階段,小學音樂教師要著重于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美感,激發學生思維,從而不斷提升其學習層次。
關鍵詞 小學音樂 審美教學 多元化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0前言
小學音樂教學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們在音樂學習中能夠了解多元化生活世界,在繽紛多彩世界中培養音樂素養,建立對音樂學習的興趣。教師建立多元化教學模式,將教學內容簡單化、趣味化、實用化、科學化,從而讓學生能夠在音樂欣賞中感悟世界,在音樂教育中提高其文化素養。
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進行保護和弘揚本民族傳統音樂文化思想的滲透,引導學進行音樂文化素養的熏陶,幫助學生理解文化作品中蘊含的歷史積淀和歷史情感。
1小學音樂審美教學多元化模式實踐
多元化教學,是指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各式途徑豐富課堂內容,從而激發學生興趣,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教學模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勇于嘗試、敢于創新,打造多元化教學模式課堂,從而培養學生音樂審美。
1.1確立音樂審美的教學理念
小學音樂教師要意識到,音樂教育應以提高學生審美為主。一方面,作為人類傳遞情感最有效的工具之一,音樂藝術的情感性和無形性決定了音樂教育的審美性,相對于舞蹈雕塑等有形藝術而言,音樂則是通過無形的聲響來表達人們對生活世界的感受和認知。
另一方面,以審美為核心的觀點也繼承和發展了“音樂育人”的傳統文化,古代教育認為“樂”具有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作用并將其作為成人教育的最后一階段。可見,音樂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文化素養,促進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1.2凸顯音樂審美的核心地位
在教育教學中,教學單位要著重發揮音樂審美教育的作用。
其一,學校要根據國家音樂課程標準,設立安排好音樂課程開設時間,既要讓音樂課的課程設置時間處于學生精力充沛的時間段,讓學生能夠集中注意力去欣賞音樂作品魅力,體會其中思想內涵,又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一課不落地進行音樂課程的教學活動,堅決杜絕借任何理由占用音樂課程的行為。
其二,學校要加強相關環境建設,包括教室器材、教室環境等。因此在教學資金缺乏的情況下,學校可向教育部門提出申請,引入先進的教育教學設施。
1.3拓展音樂審美活動
1.3.1多元化教學內容
音樂課程標準中,要求音樂教學改革要注重本土化與多元化有機統一,因此,在教材選擇上,既選擇本民族濃郁的文化特色內容,又選擇其他民族國家的音樂材料。而這些教材不一而同都堅持人本教學理念,以學生為中心,真正切實學生需要,注重其良好個性培養,從而讓音樂教學能夠凈化學生心靈,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因此,在教授過程中,教師應在豐富教學內容基礎上,以學生興趣和心理特征為出發點,適當增刪教學內容,從而開拓學生視野,提升其音樂文化素養。
比如,在教授民歌《勇敢的鄂倫春》時,教師可適當介紹鄂倫春族民俗風情和人文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鄂倫春理解,此外,教師還可在學習完樂曲《勇敢的鄂倫春》后,加入鋼琴曲目《竹馬游戲》和《騎竹馬》的賞析,讓學生在不同樂曲中感受馬的不同音樂表現形式。
又比如在教授《捕魚歌》時,教師在進行樂曲歌唱學習前可適當引入《老人與海》的故事,通過橫向鏈接教學內容,豐富學生感知,實現在音樂教學中進行德育教育的教學理念,從而提升學生音樂審美水平。
再如在完成《風鈴》教學活動后,教師可適當增加綜合實踐活動,幫助學生認識自然中有關風的常識,從而讓學生通過尋找音源、制作音源的方式將對風的認知感受轉移到聲音藝術上。首先,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認知風的常識探究活動,在課前讓學生們收集有關風的常識,比如風的等級、預警信號等,從而讓學生在資料收集過程中積累安全防范知識。其次,教師可引導學生們在課后進行音源查找、制作,動手為各級風力的情景意境進行音響配應。最后,在課堂上,教師可根據學生制作音源情況將其分為三大組進行演示,即輕風組、大風組、狂風組,從而在實踐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和音樂匯編能力。
1.3.2多元化課堂氛圍
由于小學生具有活潑好動、好奇心強、自制力弱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因此,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可設計形象生動的情景,從而將生活化元素引入課堂中,通過音樂特有的魅力,結合多媒體技術,將聲音、圖片、影視等各要素聯系起來,并融入到豐富有趣的音樂游戲活動中,從而引導學生進入特定情境中,讓其在情趣盎然的狀態下進行學習任務。
比如在進行樂曲《女戰士和炊事班長的舞蹈》賞析時,教師可事先放映《紅色娘子軍》等相關電影片段,通過動畫演繹幫助學生理解特定歷史時期的特定音樂文化,在充分理解音樂作品歷史背景的前提下感受樂曲的魅力,體會樂曲所蘊含情感。又如在學習《彼得與狼的故事》時,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手段將彼得與狼的故事梗概通過短片視頻的形式展示出來,幫助學生理解樂曲內容。
1.3.3多元化教學方法
在音樂課堂教授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性,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授課,從而營造有趣活潑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生興趣和積極性。比如,在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表演法、故事法、游戲法等引導學生在愉悅放松的心理狀態下中進行音樂欣賞學習,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目的。如在進行《我們愛老師》歌曲學習時,教師可組織學生們舉辦一個感恩教師聯歡會,引導學生在會上演繹這首深情歌曲,并將其自制紅花、賀卡獻給自己喜歡的老師。
教師還可通過故事法引導學生進行教學情境,如在學習《左手右手》學習時,可通過紅紅左右手引發的矛盾故事吸引學生們興趣,既活躍課堂氛圍,又在潛移默化中實現音樂熏陶教學。同時,在樂曲學習環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自主對歌曲進行自編自演,通過自主編演“左手”、“右手”、“飛走”、“不見”、“拉住”、“找到”、“拉拉手”、“拍拍手”的演示動作,結合自選打擊樂器變唱邊玩,營造生動有趣的音樂課堂氛圍。
此外,以往在檢驗學生學習效果時,教師一般采用提問的方式請學生進行歌曲試唱,由于學生心里特點,提問法一般會造成其心理負擔。而多元化教學模式下,教師可變革提問方式,如在課堂中,教師可采取擊鼓傳花或拋繡球的方式,通過擊鼓傳花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可請一名學生上前背對其他學生進行擊鼓,余下同學則進行傳花游戲,鼓點停止時紅花傳到哪位學生的手上就請該名學生進行歌曲演唱。由此,可減輕學生心理壓力,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1.3.4多元化評價
通過針對性的評估,小學音樂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在課堂上以熱情的情緒進行任務工作。因此,在音樂課程教授活動中,教師應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及時表揚,比如,學習態度端正、傾聽習慣良好,或者回答問題精彩準確、律動表現優美整齊等等。同時,在進行合作表演學習時,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進行互相評估,從而培養學生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引導學生思維發散,真正做到教育以學生為主體。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采用摸摸頭、打節奏表揚的方式進行鼓勵,或者以贊許的目光和微笑向學生示意等。總之,教師應該適時適量地滿足學生的表現欲,變相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從而最大化引起學生共鳴。
2結語
音樂教育之路漫漫修遠兮,作為合格小學音樂教師,應在實踐中不斷探索、積極進取、加強反思、創新教學模式,讓小學音樂課堂教學多元化滲透腳步加快,從而能夠捕捉到學生音樂細胞,培養良好音樂素養,建立良好音樂審美,實現教育育人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姚伶俐.多元化的小學音樂教學探析[J].當代音樂,2015,3(23):53-54+59.
[2] 張玉梅.多元化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實踐[J].新課程(中),2017,11(06):109-10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