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榮
摘 要 本文簡要分析了新媒體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在促進泰州農業經濟發展中的推動作用。以江蘇省泰州市農業開發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切入點,對其在泰州農業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存在的問題及強化措施進行分析。
關鍵詞 新媒體 農業經營主體 農業經濟發展 作用
黨的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指出借助新媒體積極培育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支持多種類型的新型農業服務主體開展代耕代種、聯耕聯種、土地托管等專業化、規模化的服務。
新媒體是新的技術支撐體系下出現的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短信、移動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相對于報刊、戶外、廣播、電視四大傳統意義上的媒體,新媒體被形象地稱為“第五媒體”。
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新媒體己成為推動農業經濟發展,農村工業化、城鎮化以及農業產業化的加速器。但是,目前新媒體在推動農業經濟發展的影響上尚存在許多需要探索的問題。
一、江蘇省泰州市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類型及發展規模
目前,江蘇省泰州市為了促進長遠發展目標的深化,推動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業的現代化建設,已經對農業發展結構進行了優化轉型。在此背景下,將大力培育發展農業經營主體作為目標,形成了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為骨干,其他組織形式為補充的現代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截至目前,全市種植規模在5km2以上的家庭農場達1391個,經營面積10000hm2。經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農民專業合作社2315個,工商登記成員數大約70萬戶,占總農戶數80.43%。
二、新媒體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的作用
(一)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揮的作用
第一,農業經營主體能夠增加農產品的外銷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優化農業經營結構,使經營范圍不再局限于泰州市,這不僅能夠減輕農民負擔,更能使農民收入同比上漲,豐富農民的經濟利益獲取渠道。第二,能夠推進惠民政策的深化、落實,使政策能夠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為人民服務,從而更加高效地保障農民的利益,如在農民購置農機設備時可以適當為農民減免費用,減少農民的農業生產投入支出。第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能夠改善農民以往的就業現狀,在解決問題的同時能夠使農民獲得持續性的經濟來源。第四,帶動撂荒山臺地的開發與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進區域經濟的平穩發展。第五,以往農產品在銷售環節上存在的問題得到相應改善及解決,如缺少勞動力交菜、配菜、農產品銷售等。第六,農業生產參與社員的經濟收入有所增加,這對于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提高生產實力等都會產生一定的積極影響力。第七,促進農業經濟的規模化發展,使泰州市其他相關產業也得到發展。
(二)新媒體推動農業經營主體產業化進程
第一,為農業經營主體提供信息平臺。有了新媒體提供信息平臺,農戶就能夠了解生產經營過程中種什么、如何種、怎樣管理和銷售等問題,從而提高農產品的生產效率,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隨著經濟的全球化,農業經濟也逐步市場化、國際化。這就必然要求拓展國外市場,進行對外貿易等,而這些都離不開新媒體提供的準確信息。因此,新媒體能夠有效承擔這一角色,為農業經濟發展收集、整理需要的國際市場信息。第二,降低農業成本,促進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通過新媒體傳播農業信息,使技術和資源能夠在農業生產中得到快速推廣和應用,如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及時引進最新型的品種,掌握最先進的施肥技術,從而提高作業效率和經濟效益;而通過新媒體對價格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就可以對比全球范圍內的農產品供銷價格,從而綜合各方面的信息,合理制定農產品的銷售價格。另外,利用新媒體還可以獲得第一手市場信息資料,如在網絡上進行農產品交易,能夠有效地實現供需雙方的聯系,從而大大提高農業信息的透明度,減少中間環節的利益損失,進而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
三、江蘇省泰州市新媒體以及新型經營主體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建議
(一)對新媒體的資金投入力度不夠
由于部分領導干部對新媒體在農村經濟發展的認識比較片面,他們認為新媒體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主要在于建立一些信息化的設備或者引進一些信息技術等,比如多配備些計算機、傳真機等硬件設施,或者加強對媒體部門信息技術人員的技術培訓,而對媒體資源、媒體主體、媒體法制、媒體服務等方面的重要內容都缺乏足夠的重視和研究。有部分領導干部甚至認為新媒體在農村發展中其實可有可無,對農業經濟的發展起不到實質性的推動作用,從而忽視了對農村新媒體的建設,使得投入新媒體建設中的資金嚴重不足。據調查顯示,目前我國絕大多數農村新媒體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備,網絡還沒有延伸到所有基層鄉鎮,農村網絡覆蓋率還不到4%,對于農業生產的指導性作用還不顯著,根本就沒有發揮出網絡的真正優勢。因此,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著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
(二)缺乏新媒體專業人才,整體素質不高
新媒體的發展需要大批專業人才,他們既要懂現代信息技術,又要懂現代化農業技術,既要善于經營現代農業產業,又要懂得農業經濟運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完成農產品信息的提供、收集和整理,以及分析農業市場等。但由于我國目前的教育制度、農業的經營管理體制、大專院校專業的劃分等不能滿足農村對新媒體人才的需求,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首先,管理人員缺乏技術,缺乏應用新媒體的綜合能力,對農業信息的更新較為緩慢,不能跟上新媒體發展的步伐;其次,從事新媒體的專門人才缺乏,利用新媒體開發農業信息的能力不強,使大量的農業信息資源仍然停留在低水平的開發狀態;最后,新媒體的基層服務人員整體素質不高,計算機知識和操作水平整體較低,對網絡知識的了解甚少,能夠熟練利用計算機網絡為農業經濟的發展服務的人員很少。endprint
(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不善
針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首先需要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只有政策規定界限明了,主體責任才能落到實處,在經營主體的概念及內涵被明確劃分后,才能根據實際情況制定農業發展目標,并采取強而有效的措施提高經營主體的管理效率,從根本上完善及強化制度體系。從當前形勢來看,農業經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源于管理主體過于混亂,管理部門的管理權限及范圍沒有明確界限,就會造成農業經營主體的內部問題得不到相應解決,長此以往,問題的存在必然阻礙農業發展。農業經營的中介組織是新形勢下衍生的,是具有自發性的服務群體類型,因此管理部門更加無法明確。所以,為了提高農業經營主體的管理效率,最為關鍵的就是要明確管理部門,而工作人員也需要根據工作性質及工作任務需求進行合理分配。
(四)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不夠
通過對其他發展速度較快的地區的農業經營主體的現實情況進行研究及分析發現,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要想獲得更廣闊的發展前景,就需要有針對性的政策的大力支持,并且扶持辦法也要具有可行性,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業經營主體的快速發展。但是,揚州市仍缺少相應有效的區域性扶持政策。因此,需要對各種不同形式的農業經營主體出臺相關政策,并建立健全獎勵機制,從而增強農業生產的積極性,推動長遠發展目標的實現。
(五)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服務力度不夠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增強農業經濟實力的關鍵和有效途徑,同時也是農業經濟發展的抓手。但是,目前揚州市各種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明顯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因此,政府必須加大調查力度,在掌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提升服務效率,大力開展服務工作,從而更加高效地解決農業經營主體在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矛盾,同時為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奠定扎實的基礎。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目前已成為促進現代農業經濟發展的助推力,不僅能夠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更能增加農民收入。新媒體是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重要平臺,可以說該項工作也是惠民項目。所以,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加強農業新媒體的宣傳體系建設,改善農業經營主體中存在的問題,從而為提升農業經濟發展速度搭建基礎平臺。新媒體下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
(作者單位為泰州市農業開發區)
參考文獻
[1] 史一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中的政府作用分析[D].華東政法大學,2014.
[2] 潘新紅.三網融合對傳媒產業的影響[J].青年記者,2010(7):87-88.
[3] 景軍.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中的作用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15(21):98-101.
[4] 曹暉.信息化促進中國城鄉一體化研究[D].東北林業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10.
[5] 呂用.新媒體傳播的盈利模式研究[D].浙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6] 賈文鳳.新媒體的發展及其社會影響[D].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碩士學位論文,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