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娜
摘 要:通過構建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改革臨床技能實踐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和評價方法,強化臨床技能學,實踐教學平臺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從而構建了完善的人才培養體系,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臨床基本能力和實踐能力,對培養卓越醫學人才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本文主要結合實際情況,首先分析了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主要內容和方法,然后論述了相應的應用效果,希望通過本次年中對同行有所幫助。
關鍵詞:臨床技能訓練 臨床醫學 人才培養體系 探索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8)11-0-01
臨床醫學是一門實踐性、操作性、技能性很強的綜合性學科,該學科的這一特性就決定了臨床醫學人才在培養過程中,必須要堅持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但在長期,專業教學過程中,很多院校在人才培養比較注重研究型學術性人才培養,重點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思維,而對學生臨床基礎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較為欠缺。最近幾年,國家教育部門對人才培養,尤其是醫學人才培養政策作出了重大調整。但從目前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來看,還普遍存在著重視科研,輕視臨床的傾向人才培養和人才使用相脫節,專業層次與臨床工作不相符的問題。在這一大背景下,需要我們重新構建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強化以技能訓練為核心,使得每一位畢業生進入工作崗位之后,都能夠勝任工作崗位實際要求。
一、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內容和方法
1.創建臨床技能實踐教學模式
臨床醫學人才教學培訓體系在建設過程中,主要包括了人文精神培養,臨床基本技能訓練和臨床崗位技能訓練三個方面的內容,在三個模塊教學過程中,要始終貫穿于課程實驗,臨床見習和臨床實習的三個階段,從而不斷提高人才實踐能力,提高教育質量。首先,人文精神培養。在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進行人文精神培養過程中,主要包含了學生的職業態度、職業行為、倫理道德、醫患溝通技巧、醫療糾紛防范以及臨床思維和循證醫學方法等;其次,臨床基本技能訓練。該模塊的訓練主要以提升學生臨床操作基本技能為重點,并將現代臨床操作技術、穿刺技術等臨床實用技術全面融入其中。該模塊的實踐訓練主要以臨床技能學內容為主,系統的訓練學生基本病史采集、患者體格檢查、病歷書寫、心肺復蘇術、外科基本操作、腔鏡技術、心電圖學、影像學和臨床檢查、診斷結果判斷等基本臨床技能;最后,臨床崗位技能訓練。該模塊的訓練主要涉及到了患者病史采集、病歷書寫、全身檢查、病情判斷、臨床診斷思維、常見疾病初步診斷、常見疾病初步處理等方面的實踐訓練,在訓練過程中將上述三個模塊有機融合,確保臨床醫學人才培養實踐體系更加科學合理。
2.改革臨床技能學教學內容
在臨床技能學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分散在不同學科的患者溝通技巧、職業素養、患者病史采集、身體素質檢查、臨床基本操作技能、病情初步診斷和判斷、病例分析等內容進行有效重組,要始終堅持以臨床基本技能培養為人才培養核心,以重點突出培養學生的臨床基本處理能力為主線,以規范學生操作行為為重點教學內容,注重將理論和實踐有效聯系等科學的思維方法。根據臨床醫學人才培養要求,在進行教學過程中,應該將每個教學內容劃分為基礎內容,綜合性內容。基礎性內容主要反映了基本知識,基本理論,臨床醫學的基本操作技能。這些知識在教學過程中具有基礎性,規范性的特點,通過開展基礎理論教學,能夠逐步引導學生,擺正學習態度,堅持科學求真的理念,逐漸培養學生養成規范合理的操作技能。綜合性內容主要包括了以身體各個臟器系統疾病為重點,集合了多方面知識點和操作技能于一體的綜合性專業技能訓練,其目的是為了提高臨床醫學人才處理臨床問題和分析臨床問題的能力。
3.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法
首先,改革傳統教學理念、教學方法。臨床醫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采用基本理論教學和綜合教學相結合、課內教學和課外教學相結合,模擬和實訓教學相結合,指導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學生在進行課程實驗,課間見習,臨床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模擬技術,真人病例,對學生的醫學臨床操作行為進行指導和訓練。例如在進行體格檢查過程中,可以利用模擬病人和患病的病人,讓患者和學生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開展課間實踐操作,指導學生對患者的身體素質作出全面的評估。在進行患者病史材料采集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課間休息時間,臨床見習的時間,和學生進行充分的溝通交流,引導學生在病史材料采集過程中注重和患者的溝通交流,人文關懷。在臨床病情診療過程中,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針對實際臨床病人進行實際操作,鞏固和提高學生的診療水平;其次,轉變傳統考核方式。要逐漸轉變過去以期末考試為主的評價方式,要從學生的水平和能力兩個方面分別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學生的技能水平評價主要是評價和考核學生對臨床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綜合能力評價主要對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核和評價。
4.構建完善的技能教學平臺
在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醫學院校應該建設以教學資源豐富的臨床教學基地為核心,模擬技術為補充的臨床技能實訓教學平臺。利用該平臺能夠進一步豐富實訓教學的內容,滿足醫學臨床技能實踐教學和基本技能考核評價的需要。同時還要結合現階段社會對臨床醫學人才的需求、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和臨床實際,構建完善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編寫完善的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專業教材,供該專業的學生學習訓練使用。
5.構建完善的師資隊伍
在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應該構建完善的師資隊伍,進一步提升學校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水平。高校可以采用專職和兼職相結合,引進與培養相結合的人才引進模式,有計劃有目的的,對本校的中青年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在青年骨干教師隊伍中,選拔出一批責任心強,專業能力過硬,實踐經驗豐富的骨干教師,強化專業機能培訓,從而組建一支人才流動相對穩定,教學質量較高,教學效果較好的專業師資隊伍。此外,學校還應該根據臨床醫學院教學需求,強化人才引進力度。邀請轄區范圍內的各個附屬醫院相關科室的骨干醫師擔任學校的客座教授,參與學校教學計劃,教學內容的制定。
二、探索實踐效果
1.提高了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
首先,有效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能夠進一步促使教師發揮自身應有的教學職能作用,提高教師的教學積極性,確保開展規范化教學,提升教學水平,教學質量。同時,通過制定完善的評價考核制度,還能夠進一步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做出有效規范,最終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其次,學生的臨床基本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在臨床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進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優化了醫學生的臨床基本技能意識,使得醫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更加規范、科學、準確,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生疾病臨床判斷能力,分析能力。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下,醫學人才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明顯得到提升,步入工作崗位之后,適應能力顯著提高;最后,進一步提升了人才質量。臨床醫學專業畢業生畢業之后,因為具備扎實的基礎知識,臨床基本能力較強,廣泛受到了各個醫療領域的好評。
2.教研能力進一步提升
通過創建創新的人才培養體系,學校在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過程中,需要構建全新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編著新的教學教材。通過這一方式,能夠大大提升教師隊伍的教學科研能力,從而在較短時間內獲取一大批科研成果,不斷提升學校的教學研究能力。
總之,以臨床技能訓練為核心的臨床醫學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既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培養一大批高素質的專業醫學人才,又能夠保證人才培養質量,是對現階段臨床醫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有益探索,他全面適應了我國醫療衛生體制改革的總體要求,為培養具有職業素養、實踐能力、創新能力的優秀臨床醫學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當然在該體系建設過程中,依然面臨不少突出問題,在今后工作過程中,需要我們進一步采取措施,不斷進行完善。
參考文獻
[1]左迪,侯健.翻轉課堂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前景[J].基礎醫學教育. 2018(05)
[2] 柳俊,吳德熙,董吁鋼,黃至斌,楊達雅,莊曉東,蘇晨,王勁松,匡銘,肖海鵬.從評估角度探討如何做好內科操作帶教[J].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 2018(01)
[3]錢穩吉,金嘉杰,萬志強,許淼,周蓉,張勘,黃葭燕.上海市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成效評估——在培醫師角度[J]. 中國衛生資源. 2017(05)
[4]曾永,童斌,朱濱海,陳莉,占伊揚.淺談臨床技能培訓中心師資隊伍建設現狀及對策[J]. 中國高等醫學教育. 2017(09)
[5]王琲,高菁,艾麗菲拉,馬景,徐培蘭.醫院圖書館面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的作用[J]. 新疆醫學. 2017(08)
[6]李重,張民省.從人力資源角度論“醫聯體”和大專家.COM醫學教育平臺的作用[J]. 衛生軟科學. 2018(02)
[7]李越,謝雯.“臨床+檢驗”教學模式在提升傳染病專業學位研究生臨床素養中的意義探討[J]. 中國臨床醫生雜志. 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