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摘 要】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文教師,要認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意義,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促使學生在實踐中進行創新,在創新中獲得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近年來,閱讀教學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鼓勵構建書香班級,為學生創設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朗朗的讀書聲中獲得健康成長。我們要切實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讓學生通過自讀的方法感悟文章內涵,體會作者思想,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一、創新課堂教學情境,培養學生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促使學生積極學習的不竭動力。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語文教學應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文學習方法,并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與探究環境?!痹趥鹘y教學中,很多教師喜歡采用“師教生聽”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式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與聽覺方面的疲勞,久而久之會產生一定的厭倦心理。因此,在具體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針對不同的年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環境,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例如,在課堂初始階段,教師應設計有趣的導入環節,利用新穎有趣的課堂導入,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閱讀活動。例如,在教學《裝滿昆蟲的衣袋》時,上課伊始,為學生們展示課前收集做好的一些美麗的昆蟲標本,以此激發學生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自主閱讀課文。
二、指導學生通讀全文,整體感知文章內涵
語文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引導學生與作者、文章、學生自我心靈對話的過程。以《師恩難忘》為例,首先,要帶領學生初讀課文,其中的每一個字都要大聲朗讀出來,做到不少讀、不誤讀,使學生明白文章大意;其次,帶領學生精讀課文,也就是所謂的“總其言而求作者之意”,引導學生在精讀中由表及里、步步深入,從而真正領悟文章內涵,并選擇其中有突出特點的人物、情節、以及段落進行具有針對性、價值性的對話;其三,帶領學生品讀體驗,促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自主領悟文章的內涵及外延,以形成獨具匠心的個性化體驗;最后,帶領學生對文章進行探究研讀,實現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多元化解讀。實際上,語文教學的根本價值就在于促使學生對語言產生積極感悟,并通過自身的內化與轉換,使學生形成個性體驗的同時,能夠運用個性化語言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與作者思想產生共鳴的目的。
三、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培養學生閱讀能力
在高年級閱讀教學,要使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提高閱讀的質量。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與閱讀課文間架起溝通的“橋梁”,采用教師范讀、課前陪讀等方式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比如,教師每天清晨和學生一起讀書,一起討論,培養其自主看書的良好習慣。教師的范讀是幫助學生學習如何掌握語氣、語速、語調等技巧的最有效方法,而且還會潛移默化地感染學生,不斷提高學生讀書的興趣。高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個性突出,可以利用這個特點在閱讀教學中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使課內與課外進行有機融合,理論聯系實際,豐富閱讀教學的內容。例如,《去打開大自然綠色的課本》課堂與課外相結合,課堂上利用插圖進行練習,課外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把在大自然中自己感到有趣的現象、發現的東西等在課堂上進行描述,一開始可能只是簡單講解,詞語也相對匱乏,然后再加入好詞好句,慢慢積累就會達到繪聲繪色的講述。
四、利用好多媒體技術,不斷拓展閱讀視野
語文課程是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信息量最大、最豐富的課程,其涉及面非常廣泛,單純依靠教材中的知識難以滿足學生的認知需求。而多媒體則具有內容豐富、信息容量大等優勢特點,能充分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通過多媒體技術,教師可以在閱讀教學中不斷拓展學生的認知視野,對學生進行更深層次的教育和引導。例如,在教學《音樂之都維也納》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不同的世界著名建筑,如:中國的古長城、巴黎的埃菲爾鐵塔、意大利的比薩斜塔、印度的泰姬陵等,讓學生深刻體會:同樣為世界著名的建筑物,但是在不同的地域卻具有不同的特色,使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建筑方面的知識。再如,學習《在大海中永生》一文,授課前,我先讓學生通過網絡等形式了解鄧小平同志的偉大業績,為理解課文打下基礎;講授完課文,又組織了以“歌頌小平同志”為主題的討論會,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既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又豐富了學生的知識,效果良好。
總之,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閱讀可以培養學生理解語言、運用語言的綜合能力。作為語文高年級語文老師,一定要在教學中不斷創新,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鄭麗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閱讀能力[J].現代交際,2011(08)
[2]李瀟然.新課標指導下小學語文閱讀課的教學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3(22)
[3]湯春安.淺談小學生有效閱讀能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2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