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珊珊
【摘 要】在學生教育過程中,音樂教育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音樂教育現代化發展是未來音樂教育的發展趨勢,對于傳統音樂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進而實現音樂大眾化。本文對素質教育時代音樂教育過程中的問題和策略進行分析與探討,旨在促進音樂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關鍵詞】音樂;音樂教育;問題;策略
引言
我國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廣,對學生進行全面培養是現代教育過程中的重要目標,在教育過程中,不僅要加強語文、數學、英語、科學等學科教育,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音樂、美術等藝術類課程,在教育過程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高,音樂教學是藝術教育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教育過程中,加強對音樂教育的創新,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課程的認知,并且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音樂藝術功底,是音樂教育的目的。當前在音樂教育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教育理念比較陳舊,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導致教學過程沒有特色,學生也容易對音樂課程失去興趣。在教育過程中也要遵循素質教育理念,以音樂教育為例,教師應該要經常自問:音樂課到底應追求什么,到底應體現什么,如何才能讓音樂成為學生真正喜歡的學科?作為藝術教育,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應該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得音樂教育的核心本質能夠得以體現,并且也能促進音樂文化藝術的傳承與發展。
一、當前音樂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對音樂課程缺乏正確的認知
在我國音樂教育的發展進程中,部分教師采用傳統的說教式理論教學,在這種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對音樂課程失去興趣,而且導致學生對音樂的理解也有偏差,認為音樂課程就是唱唱歌,做做游戲。
(二)實踐教育力度不夠
音樂課堂是輕松的,是和諧的,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要給學生營造一種適宜進行實踐練習的氛圍,對學生在音樂學習過程中的各種問題進行解決。當前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實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沒有及時將課堂教育和課后教育結合起來,因此導致音樂教學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脫節。
(三)教師教學能力有待提高
從當前的教育教學現狀來看,在使用現代化教學設備上,很多教師多是通過播放一些音頻、視頻資料來進行授課與演示,沒有真正實現音樂教育的目的,導致音樂課程在小學教育中的作用甚微。
二、音樂教育策略
(一)活躍課堂氛圍,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傳統課堂教育是單純的講解一些音樂知識、給學生播放音樂作品,然后讓學生進行唱歌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的影響下,很多學生對這些枯燥的音樂理論知識并不感興趣,而且認為音樂課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唱歌。學習演唱技巧是音樂教育的一個重點內容,但不是全部內容,音樂是一種精神藝術,必須要學生加強練習,才能加深對音樂的認知,在演唱歌曲的過程中對樂曲的內涵與主旨進行分析和理解。在現代化教學背景下,為了激發學生對音樂課堂的興趣愛好,應該要加強各種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方法的應用,從而使得音樂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愛好。例如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分析討論,關于音樂,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領悟,在音樂課堂上,應該要給學生更多思考的機會,給他們提供討論的空間,讓學生在與其他學生進行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對音樂的理解水平。例如給學生播放音樂作品之后,不只是讓學生對歌曲進行演唱,還要進行深入教學,讓學生分組進行討論,就歌曲的背景、歌曲的情感、作品中的音樂特色等方面進行分析,加強學生思想上的激烈碰撞,給學生提供寬闊的學習空間,在討論學習的過程中加深對音樂藝術的認知。
(二)體現音樂課的審美性
音樂是重要的藝術形式,注重情緒表達,也注重心理和情感上的交流,因此音樂是一門綜合性的表演藝術。在音樂課堂教育過程中,應該要加強情感教育,使得音樂更富有情感,更有靈魂呢。情感的激發,需要一個充滿激情的教師,只有老師將自己的激情展示出來,才能對學生進行引導和帶動,尤其是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都要考慮到學生的認知,要為他們做好榜樣。因此,在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師要投入積極的狀態,與學生一起歌唱、一起合作、一起探究、一起表現,教師的激情狀態可以體現在語言、體態上。例如在對《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歌曲進行欣賞的時候,教師可以加強對這首歌曲的反復演唱,這首歌曲本身就是一首充滿激情的歌曲,熱情洋溢,教師在演唱的時候可以配合鋼琴演奏,將教師的氣氛調動起來,學生被教師的激情態度感染之后也開始變得很活躍,并且和教師一起演唱,有的學生還進行舞蹈表演,豐富了課堂氛圍,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在音樂課堂上,要將時間留給學生,比如在對某個音樂作品進行賞析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放松去感受、去體會,對音樂作品進行深入分析,對其中的情感進行把握,然后再回到現實中,與其他同學和教師一起,感受音樂的魅力。
(三)豐富音樂教學素材
在音樂教學過程中,不斷豐富音樂素材,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資料,是提高音樂教學水平的重要途徑。音樂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材是基礎,在音樂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對教材進行重視,給學生播放更多的音樂作品,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傳統音樂教育過程中,教學素材一般都是大綱教材,內容較少,對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以及互聯網,為學生播放更多歌曲,除了中文歌曲,還有英文歌曲,可以激發學生對音樂的熱情。另外,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借助各種新技術平臺,自己從網絡上發掘素材。在多元化時代背景下,音樂的教材不應僅限于傳統的理論教材,還應該有其他的形式的教材內容,比如音像教材、電子教材等,尤其是各種類型的音像教材,可以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直觀感受,使得學生從視覺、聽覺等不同的感官角度出發,培養學生對音樂藝術的領悟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各種音樂視頻,也可以將音樂視頻制作成系統性強的電子文件,讓學生在學習之余對其進行觀看、模仿、改編,提高學生的音樂感悟能力。
(四)結合生活進行實踐教育
實踐教育是音樂課堂教育中的重要環節,很多學生領悟不到音樂的美,領悟不到旋律、語言的美感,所以演唱的時候毫無感情。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加強學生在音樂練習過程中的想象力,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進行想象,對歌曲的主題、人物情感等進行想象,從而與作詞作曲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增加對音樂情感的追尋,才能提高演唱水平。例如在演唱一首兒童歌曲的時候,可以結合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樂趣,想象自己在做游戲、郊游等活動中的快樂感受,從而將這些感受融入到演唱過程中,有助于學生表達真實的情感,提高歌曲演唱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入推進,音樂教育在教育過程中所占的比例也越來越大。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的重要過程,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加強對音樂教
(下轉第81頁)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