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媚+余偉
摘 要:本研究運用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對佛山市幼兒園園長和早教機構管理人員關于學前教育系畢業生能力素質和結構課程需求進行調查研究。結果顯示,用人單位最看重的是情感智力方面的核心能力素質,即本科畢業生的人文素養和團隊精神居于首位;其次是知識技能方面,即促進兒童學習和發展以及與家長有效溝通、整合社區資源的專業能力素質。高校學前教育本科專業的人才培養應重視核心能力和專業能力課程的系統設置及其與實踐教學環節的融合。
關鍵詞:學前教育;本科;能力素質;課程設置
幼兒園教師的能力素質是決定幼兒教育質量的重要決定性因素。2016年3月起正式實施的新《幼兒園工作規程》對幼兒教育的內容和幼兒教育者的能力素質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兒園越來越希望能聘請高素質畢業生擔任幼兒教師,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已經逐漸成為未來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本研究通過對佛山市五個區200多間幼兒園和幼教機構用人單位的管理人員進行問卷調查,了解他們對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能力素質需求及對高校課程設置的看法,為高校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提供參考意見。
一、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能力素質需求調查
能力素質(Competency)是個體的一種潛在特質,它能夠預測一個人在一般情境下和在一個持續而特定的時期內的行為思維的方式。心理學家麥克利蘭(D.McClelland)提出,能力素質是一座冰山,是由“知識、技能”等水面以上的“應知、應會”部分,和水面以下的“社會角色、自我概念、特質和動機”等情感智力部分構成的。從能力素質的適用范圍來看,可以分為核心能力素質和專業能力素質。一般來說,全體員工普遍適用的、且與崗位和部門無關的能力素質稱為“核心能力素質”,即麥克利蘭所指的水面以下的情感智力,根據部門與崗位區別、基于工作職責的需要具備的能力素質稱為“專業能力素質”,即麥克利蘭所指的水面以上的專業技能。
根據國內外文獻綜述,本次調查提出了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學生在大學階段可能需要發展的能力素質,其中核心能力素質包括:具有平等博愛、愛崗敬業的人文素養;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具有問題探究和行動反思的創新精神。相對應的,專業能力素質包括:形成良好的嬰幼兒教師基本能力;形成科學觀察、評價及輔導嬰幼兒行為的專業能力;形成有效進行嬰幼兒保育的專業能力;形成與家長有效溝通,整合利用社區等資源的專業能力;形成組織嬰幼兒教育教學活動的專業能力;形成健康的審美觀點和藝術表達能力;形成將專業知識運用到嬰幼兒機構教學中的實踐能力。以上十種能力素質在“非常重要”維度的認可程度如下(表1):
從此次調查中被調查對象在能力素質需求上的回答,我們可以發現,前兩項被評定為“非常重要”的能力素質分別為“具有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具有平等博愛、愛崗敬業的人文素養”,從調查結果來看,情感智力是高素質幼兒教師最重要的能力素質。對于幼兒教育從業人員來說,最重要的能力素質不是某項具體的專業技能,而更多地是人文素養和道德情操,如:如何和團隊中其他成員相處,如何處理好與其他工作人員的關系等,這些都屬于現今畢業生進入崗位的首要能力素質。較為不同的是,從事幼兒教師這一較為“特殊”的工作更強調要以一顆平等、博愛的心去對待工作的對象——幼兒,這也是幼兒教師的“特殊”核心能力素質。
除此之外,用人單位對“促進兒童早期學習和心理發展的基本能力”和“與家長有效溝通,整合利用社區資源的專業能力”較為看重。掌握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基本理論知識,給予嬰幼兒適宜性教育依然是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專業能力素質。幼兒園管理者談到,一名幼兒教師的能力素質最重要的是既了解各個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發展規律,同時也能了解每個幼兒獨特的能力、興趣和需要,才能給予兒童高質量的教育。此外,充分重視幼兒的社會和文化背景,處理好幼兒園、家長和社區三方關系,給予幼兒更好的教育生態環境也是一種重要的能力素質。教師作為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的關鍵人物,需掌握協調三方關系的專業能力素質,才能更好地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
二、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課程設置需求分析
人才培養方案中的課程設置是實現職前幼兒教師能力素質的重要載體。為更好地了解目前高校開設的學前教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環節與能力素質的匹配程度,本次調查將當前各高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共通課程和實踐環節讓用人單位評估判斷,其中被列為“非常重要”的前10名的課程排序如下(見表2)。
這25門課程中,屬于專業能力素質課程的有三類,一是教育心理學基礎理論課程,如:兒童發展心理、學前教育學、兒童行為矯正、0-6歲兒童心理評估和咨詢、早期發展干預、幼兒疾病的緊急處理與預防、幼兒衛生與保健等課程;第二類,屬于專業方向課程,如:幼兒園班級管理、學前兒童家庭教育、幼兒園環境設計與教育等課程;第三類是通識教育課程,即培養學生的核心能力素質,如:普通話和教師口語。總體上看,被評定為“非常重要”的課程分布基本符合用人單位對畢業生能力素質需求的重要程度基本一致。用人單位對于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的課程需求向學前教育專業理論知識傾斜,扎實的理論基礎是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必備條件。實踐性課程雖然沒有位于“非常重要”課程的前10位,但是在訪談過程中,用人單位提出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在把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上比較欠缺,特別是一些與幼兒園日常工作密切相關的專業能力素質,如:帶班實踐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彈唱跳畫等基本功,需要設計更適宜的實踐課程和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三、調查結果與討論
根據本次調查用人單位對學前教育專業本科能力素質和課程設置的需求分析,高校學前教育人才培養和課程設置可在以下幾個方面可以進一步優化,以適應社會需求和未來社會發展。
1. 拓展通識教育課程內涵,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和道德修養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用人單位都非常重視本科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品德修養,但高校學前教育系的課程結構中通識教育課程所占的比例普遍較低,而且涵蓋面較窄,基本不能涵蓋人文與藝術、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三大領域。高校可以考慮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改革課程結構和教學內容,豐富課程的涵蓋面,延長通識課程的學習時間,如:臺灣首府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在大學四年都給學生開設通識課程,而且通過“通識基礎核心課程、通識博雅核心課程、通識教育博雅深化課程”逐步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同時,還可以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將課程學習與社區服務相結合,通過“模擬訓練—實踐體驗—經驗反思”實踐教學方式,以此塑造自身的品格,培養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專業化師德理念,達到立德樹人與專業培養的融合。endprint
2. 增加兒童早期發展評估和干預課程,提升學生的幼兒專業知能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用人單位當前幼兒教師最缺乏的是了解兒童發展心理缺乏對0-6歲兒童心理進行評估和咨詢,特別是有特殊需要的兒童。參考馬里蘭大學帕克分校學前教育系的人才培養計劃發現,在專業教育課程設置方面,較為重視兒童心理評估、特殊教育、融合教育、發展遲緩與早期療育、早期發展干預等課程,培養學生從兒童發展入手對幼兒進行評估、咨詢,從而進行早期發展干預,,促進幼兒健康發展。現有高校的課程盡管開設了學前兒童心理學方面的課程,但是從總體來看,兒童心理評估、早期發展干預、特殊教育等課程還比較欠缺,這些課程在大多數高校內缺乏專業的任課教師,導致這些課在課程開設上是往往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對此,各高校需要吸收國外先進經驗,加強自身師資隊伍建設,調整教育學和心理學等基礎理論課程結構,幫助學生打好堅實的理論基本功。
3. 重視幼兒健康照護實操課程,提升學生的嬰幼兒保育能力
從調查的情況來看,社會對嬰幼兒保育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旺。激烈的社會競爭,家庭收入的增長,家長對嬰幼兒科學教養意識的覺醒,為早期教育市場帶來了無限的商機,近年來我國各大城市都相繼出現了服務于嬰幼兒的早教機構。但在現今高校的課程體系中,一般只開設幼兒衛生與保健和人體解剖生理學兩門課程,這些課程涉及的嬰幼兒保育內容較為基礎和空泛,缺乏醫學護理和營養方面的實操課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系的課程結構設置十分重視幼兒保育課程,除了一般的幼兒生理學和幼兒衛生保健課程,還包括嬰幼兒安全與健康照護、嬰幼兒營養與膳食、嬰幼兒醫療和保健等課程。早期教育要求教師具有嬰幼兒健康與安全維護的能力。各高校可結合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和自身師資隊伍等因素,適當增加幼兒保育和營養相關選修和方向課程,增強畢業生的嬰幼兒健康照護知能。【本文是廣東省本科高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佛山科學技術學院--童星國際教育集團”幼兒教師培養基地(粵教高函〔2016〕233號)和廣東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培育項目“卓越幼兒教師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粵教高函〔2015〕72號)的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1]McClelland,D.Testing for competency rather than intelligence[J]. 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28):1-14.
[2] 沙永明.基于素質模型的員工培訓與開發研究[J].商業經濟,2013,(10):88-90.
[3]馮曉霞,王冬梅.讓家長成為教師的合作伙伴學前教育[J].學前教育,2000(2):4-5.
責任編輯 邱 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