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蓉
摘 要:書法藝術是對漢字形體的美的塑造,其本質上是國人文化思想、審美思想、藝術思想的真實展現。文章從書法教育的氛圍、學校管理措施、搭建展示平臺、書法教育科研等幾個方面,介紹學校通過書法教育弘揚傳統文化的實施路徑,為書法教育的落地提供了一系列可供借鑒的措施與方案。
關鍵詞:書法藝術;傳統文化;藝術修身;特色立校
中圖分類號:G623.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3-0025-02
書法藝術是我國經過數千年文化積淀和書法大師們努力求索而形成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瑰寶,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傳統文化遺產,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早在唐代,高麗國就不遠萬里長途跋涉,遣使來我國求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墨寶,以為寶藏。
在過去,只有皇親國戚、官宦子弟才能享受到書法教育,因此書法家多出自公卿貴族家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貧苦人民當家作主,老百姓家的孩子們也能接受書法教育。正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湖南省長沙市雨花區曹家坡小學(以下簡稱“我校”)從1997年就開始開設書法實驗班,邁開了容量合理、方法科學的硬筆、毛筆的寫字教學研究的步伐,到2003年創建全國寫字實驗學校成功至今,已形成了“書道育人 翰墨飄香”的辦學特色。十六年辦學歷程,十四年書道育人,我校秉承創建寫字特色學校所提出的“體育強身,德育養心,藝術修身”理念,圍繞“以民族精神為依托,打造書法教育特色”這一主題,堅持書法教育,深化學校特色,陶冶學生情操,傳承中華民族文化傳統,鍛煉恒心毅力,養成優雅、健康的審美情趣,激發學生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為學校生命教育增色積淀,為學生的一生發展奠基。
一、營造良好氛圍,為書法教育奠定基礎
一方面,我們建設一個溫馨的書法環境,在物質上為寫字特色工作的開展奠基。2011年至2017年,學校在校內幾個地方,克服困難保證有專門的書法教室。學校設立了專門的學生書法美術教室。書法教室張掛書法家、教師和學生的優秀書法作品,讓師生在習字中受到熏陶,得到書法藝術的啟示。
另一方面,我們充分利用一切有利條件,建設以書法為核心的校園環境。學校雖然小巧卻很精致,并圍繞特色項目建設目標創設校園環境。我們力爭讓學校的每堵墻、每條廊、每處景都充分展示書法文化的魅力。樓、墻、廊、室都成了書法文化的載體。
教學樓走廊的墻壁上,張貼著全班每一位學生的寫字作品,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教室里,班班設有“書法班星”欄目,張貼全班學生的硬筆書法作品,每月一評比,每月一更新,讓學生們感受到榜樣就在身邊。
學校進門口的外廊、操場的活動展板、教學樓一樓的書法長廊、綜合樓一到三樓樓梯間書法小明星及漢字的演變,不但張貼了師生大量優秀作品,讓師生同樂,教學相長,還展出了師生書畫活動的剪影。那一塊塊反映學校書法教學特色的板塊,營造了學校濃厚的文化氛圍,體現了我校師生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每次更新新的作品,學生們都第一時間圍繞在旁,熱烈地討論著、欣賞著,學寫字的興趣更大了。
書法藝術的風光無限,它的作用也無限。徜徉其間,耳濡目染,人與環境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師生潛移默化領悟了書法的藝術,獲得了美的熏陶、情感的升華,并自然激發了寫字的興趣。書法與文化交相輝映,真正達到了環境育人,起到了潤物無聲的作用。
二、制定有效管理措施,為書法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我們從課程教學計劃安排上保障了寫字課程開足開好。任用專業寫字教師從教,保證每班每周一節校本寫字課,使用自編校本課程教材教學。學校制定了《寫字教師職責》《“天天練”制度》《書法班星、學校書法小明星評選標準》等常規制度,并根據學校的發展和書法教育研究的深入與時俱進地進行了改革與創新。
在課程內容安排上,一年級以筆畫練習為主,二年級以偏旁部首為主,三年級改用鋼筆作為寫字工具,書寫筆畫練習,熟悉鋼筆的書寫和使用方法。四年級著重偏旁部首書寫和字形結構的分析教學,從四年級下期到六年級進行行楷字教學。
在書法水平評價方面,我校寫字作業實行星級制度,每次作業規范、工整地完成,寫字教師對學生寫的特別優秀的字畫圈,一個紅圈貼上一顆紅星,五顆紅星兌換一枚雛鷹獎章,學校期末統一進行獎勵。
我校的天天練工作更是落到了實處。天天練有制度安排:有每周的人員安排表;每周的天天練由寫字老師安排與寫字教學配套的內容,并做成多媒體演示文稿,配上寫法指導,方便教師的講解、學生的練習。天天練作業本由每周負責老師統一批改,及時評價反饋。
三、搭建展示平臺,師生同練書法,共同進步
我校自2003年起每年堅持舉辦一次不同的主題師生書法比賽, 每年都堅持組織學生參加雨花區“三小星”比賽的軟筆、硬筆比賽,多次組織學生參加長沙市、湖南省、全國的書法比賽,參賽人數占全校總人數45%。學校每年全員參與的師生書法比賽,賽前有海報宣傳,比賽過程中通過短信、QQ群、微信群、校園網站新聞等方式及時向師生、家長通報比賽情況。最終獲獎結果用喜報的形式張貼并進行作品展覽。計劃在近三年內所有教師參加書法等級考試,去年已經有七名教師率先而為。
四、開展教育科研,將書法課題研究與學校特色工作相結合
把課題研究作為提升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徑,課題研究與學校特色工作相結合。學校12個班目前20位在職教師,平均年齡43.2歲,聘任教師12位,每年都有6位臨聘教師考入各區編制,流動性很大,師資力量相對不穩定。進行課題研究有一定難度,但我們從未停止過課題研究的腳步。湖南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一五”重點課題“書法課程對中小學教育功能的挖掘與研究”“利用多媒體輔助小學高年級行楷字教學”“運用傳統藝術進行‘立德樹人的實踐研究”等課題的研究從未間斷。
在書法教學的研究過程中,我校逐漸形成了一定的特色教育方法和模式。
一是摸索行楷字教學多媒體表現方式。在行楷字教學中,逐漸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多媒體表現方式:用色塊表現行楷字構字規律,以不同顏色、不同粗細的線條展示行楷字的連筆,用動畫展現行楷字的書寫節奏,用音樂視頻創設情境提高學生行楷字書寫興趣,用實物展示臺即時展示學生行楷字作品。
二是自制全套行楷電子教材。共制作行楷基本筆畫訓練電子教材11個,行楷筆畫連寫訓練電子教材10個,行楷偏旁部首訓練電子教材30個,行楷字作品訓練12個,在實際教學中使用并反復修改,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三是自制全套天天練課件鞏固行楷書寫成果。自制五、六年級行楷字天天練課件,共72周的課件,每個課件包含三次天天練內容,有效鞏固了行楷課堂教學成果。我們根據低、中、高年級的不同書寫水平,設計了“五點田字格”“五點格”“一點格”“方格”等不同的格式。學生“日積月累,妙在心手”。
四是自制師生行楷練習冊,師生同練行楷字。
五、以書法教育為特色,提升學校教育品牌
書法教育是我校獨特、優化、穩定的教育品牌,已堅持二十年。
一是課程系列化。一、二年級學習正楷字,三、四年級開始接觸軟筆書法,五、六年級嘗試學習行楷。
二是活動內涵化。2017年以雨花區曹家坡小學書法節冠名的系列活動 正式啟動。營造書法特色學校濃厚氛圍,開展親子書法比賽、師生書法比賽、師生書法同考級、書法教學研討等。
三是途徑多維化。開發校本教材、多媒體課件、微課制作,把書法與課堂結合起來,把書法與課題結合起來,把書法與經典誦讀結合起來,把書法與教師的專業成長結合起來。僅2017年一年,湖南教育電視臺、長沙晚報、政法頻道、韶山電視臺四次分別從引領農村娃學書法、弘揚優秀傳統堅定文化自信、教師自編國學教材三個方面,對我校堅持、創新書法教育以及輻射作用予以深度報道。學校被中國書協授予長沙市中心考點、三星級書法教室稱號。
以書法教育特色為載體弘揚傳統文化,進一步提升師生文化自信。落實學生書法教學,把每天十分鐘、每周四十分鐘寫字課落地,有示范有輔導,有教材有練習,有布置有評價,每月有展示評優,每期有測試考級。家長們紛紛留言,四年級2班胡藝桓的家長:“太意想不到了,孩子的行楷居然比我寫得更好!”五1班尹逸霖家長:“非常感謝學校對書法的重視,練字就是磨心性。”五2班唐芙瑤家長:“女兒,爸爸希望你在以后的日子里以平穩的心態不懈地努力,做好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充分享受書法帶來的樂趣。”學校倡導家長孩子一起練,每期我組織家長參加親子書寫比賽1次,參與率100%。要求師生一起練字,教師每周一張鋼筆書寫練習,根據教師粉筆字的水平分等第、分級別進行練習,教導處每月收一次作業,再根據本月的練習情況分層次進行下月的安排,做到有的放矢。期終把開學初的作業和放假前的進行比對,總結經驗、尋找差距。
參考文獻:
[1]李逸峰.當前中小學書法教育:問題與對策[J].課程·教材·教法,2013,33(6):123-127.
[2]胡抗美,劉鶴翔.作為藝術教育的書法教育——二十世紀書法學科危機與當代書法教育的展開[J].中國書法,2016(11):156-162.
[3]葉培貴.《中小學書法教育指導綱要》基本理念之初步解讀[J].中國書法,2016(2):47-50.
[4]虞曉勇,鄭 然.中小學書法教育的策略與基本模式[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40(1):140-144.
[5]邵 媛.淺談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書法教育[J].藝術教育,2014(9):136-137.
[6]李 亮,周 彥.書法教育的時代挑戰與現實應對[J].課程·教材·教法,2012,32(11):68-73.
[7]孫熙春.對中小學書法教育現狀的思考[J].教學與管理,2006(18):41-42.
[8]讓中國書法教育在普及與提高中得到發展[N].中國藝術報,2005-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