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燕明
摘 要:小學作為整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階段,由于城鎮地區與農村地區在教育條件方面存在差異,導致農村小學教育的發展異常艱難。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行,現如今的農村小學教育有了很大改善,但從實際的課堂教學實效性來看還有所欠缺。文章將主要針對當前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方案展開分析,以期構建高效課堂,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8)33-0066-02
農村地區的教育教學是我國教育事業不可忽略的重點,而從大部分農村小學的教學條件來看,尚存在教學設備落后、師資力量不足以及社會環境欠缺等弊端,導致農村地區教育質量難以有效提升,這對于國民素質的全面提升而言,無疑是一種阻滯。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其教學有效性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要想全面提高語文教學有效性,則需要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采取合理對策去促進學生對文本的感悟[1]。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實現教學有效性的最大化已成為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研究課題。本文將結合筆者教學經驗,對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案展開詳細探討。
一、提高課前備課質量,確保課堂教學有效性
要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則需要教師重視課前的準備工作。而從當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實情來看,部分教師由于需要管理多個班級,課后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了作業的批改上,對備課工作有所忽視,往往參照現成的教案材料展開教學。如此一來,這種未考慮到農村學生實情的教案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而興趣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所以需要教師做好課前的備課工作,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首先,教師要對課標要求進行研讀。在準備教學課件與方案之前,要對課標進行認真研讀,結合其中要求將標準分配到各個單元、每篇課文甚至每一節課當中,從而逐步完成教學目標[2]。其次,做好文本內容鑒賞。在課文教學前,教師要先行品味文本內容,領悟文本中所表達的深刻含義,進而掌握作者的寫作意圖。相較于城市學生而言,農村地區學生的閱讀量會相對較少,所以對文本的領悟能力也會偏弱,所以語文教師則應扮演好“指路人”的角色,唯有先行進行鑒賞,才能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再次,找尋合適的教學資源。對于教學資源相對落后的農村地區小學而言,學生們要理解較為抽象的語文教學內容會顯得較為困難,因此在備課期間教師應善于挖掘農村地區特有的教學資源,以農村地區優勢去補充條件方面的劣勢,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最后,做好學生學情分析工作。備課期間教師還應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比如學習興趣、生活經驗、心理需求等等,結合實情去選擇更為合理的語文教學策略,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營造輕松愉悅課堂氛圍
隨著新課改理念的大力推行,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對學生主體地位予以尊重,采取合理措施去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3]。因此,教師可通過輕松語言或是趣味性的教學方式去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還可給予學生適度自由,讓學生去優選最喜歡的教學方式與活動,從而在已掌握知識的運用下去實現融會貫通。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便可結合文本內容的不同去采取針對性策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講解《倔強的小紅軍》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讓學生自由組織分配角色進行演繹,在各小組的先行練習之后便可進行全班比拼,在良性競爭下大大激發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學習興趣,也促使學生們在反復閱讀中領悟其中深刻的內涵。又如,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相關內容時,由于文章中的想象部分對于農村學生而言有一定的理解難度,所以教師可鼓勵學生結合小女孩的想象場景去進行分組表演。如此一來,學生在對不同場景的演繹中,便能夠清晰地看到文章的脈絡發展,深化對文章的理解。同時,還可舉行故事續講比賽,對賣火柴的小女孩最終結局進行描繪,鍛煉農村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進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語文課堂教學內容
在當前的信息化時代發展中,越來越多的農村地區小學在課堂教學中也逐漸運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比如多媒體、微課等能夠讓學生直觀感受與理解知識的手段。對于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而言,教學方式的選擇會對其提高效果有直接影響。所以,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選擇現代化教學手段,以鮮活形象的畫面去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從視頻、音頻、圖片等方式中去領悟更多知識,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比如,在講解《威尼斯的小艇》相關內容時,(下轉120頁)(上接66頁)教材中所表達的美麗景象對于農村孩子而言,由于未曾見過所以難以想象,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便可利用多媒體設備,將課前搜集的與威尼斯風景相關的圖片、視頻進行展示,從而以多媒體教學的方式讓學生直觀感受到威尼斯的優美景色,在視覺刺激之下能夠達到單純口述無法觸及的效果。又如,在講解《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背景音樂,以古箏的悠揚樂曲去烘托整首詩的意境,讓學生在音樂中進行古詩朗讀,從而對詩中所表達的思鄉之情有深刻感悟。大量實踐表明,農村地區的大多數小學生對多媒體教學手段非常感興趣,對于多媒體呈現的內容會更為關注。在圖文影像的欣賞中,教師要加以正確點撥,從而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有效解讀,從而全面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重視課堂教學提問,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提問是其中的關鍵組成,更是教師啟發學生心智、思維以及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確保課堂提問的精準與合理,同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首先,創設問題情境。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則需要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而關鍵便在于引發學生的質疑,使其能夠對問題自主發現并解決,所以教師可結合教學內容與學生實情去創設問題探究情境,從而促使整個教學過程為學生對問題不斷探索的過程。比如,在講解《鳥的天堂》相關內容時,教師可在導入新課之前便創設問題情境:“同學們認為鳥的天堂應該在哪里?是一個什么樣子的地方?”而學生在這一問題的引導下便會對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倍感興趣。其次,營造良好提問氛圍。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在提問時要重視語調的感染力,同時神態表情與語音語調的協同讓學生對提出的問題有探知欲望,并且在學生回答之后還需給予及時的評價與鼓勵,讓學生感受到思考的成就感。課堂教學中的提問方式應當靈活多變,比如可采取反問、設問、追問等方式,而方式的選擇主要結合教學內容、時機以及授課節奏。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在身心發育的關鍵時期,而農村地區教育事業屬于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基礎組成部分,全面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促進農村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養成,掌握與理解更多語文知識,是每一各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職責。在當前新課改理念的大力推行之下,為全面提高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則應當不斷創新優化教學方法,通過構建高效課堂去促進農村學生的綜合發展,為國民素質的提升貢獻應有的力量。
參考文獻:
[1]趙小平.新課改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模式探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01.
[2]王福英.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J].才智,2015(5):224.
[3]靳春娟.新課標背景下農村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初探[J].西部素質教育,2015(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