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彩
【摘 要】高職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為企業輸送專業型人才,對此,如何加強對學生專業素質的培養成為了高校教育面臨的最重要問題,校企合作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有力的保障,也為企業的發展帶來了便利的條件。本文就將探析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的高職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以期促進校企合作的長遠發展。
【關鍵詞】新制度;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前言:
校企合作是我國高職院校發展的核心,高職教育向來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于一體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由此可見,高職實行校企合作的機制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近年來,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校企合作中頻繁的出現問題,因此只有建立起長效合作機制,才能夠有效的培養出創新型、社會型人才。
一、高職校企合作的概念與必要性
(一)概念
校企合作是由學校與企業間建立起的一種合作模式,尤其適用于大專類職業教育院校。采取與企業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教育的實踐與時效性,實現學校資源的優化,并而企業輸送新的血液,最終達到信息共享的雙贏局面。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學校為了能夠滿足企業的需求,會加大對合作企業的重視力度,將理論聯系到實際,不僅壯大了我國的發展隊伍,更是為教育行業迎來了新的春天。
(二)必要性
從廣義上講,教育是培養新的人才,為國家事業儲備接班人的過程,人才的評價標準是其是否能夠順應社會的發展,并為國家貢獻力量,因此教育的內容也應當以現代設備為背景,注重教育的實用性。目前,我國各大院校的教育模式仍然以講授為主,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嚴重,致使學生畢業后很難適應社會的高速發展。對此,專業類院校不斷的進行反思,并不斷的摸索新的教育模式,進而形成校企合作的理念,重視對學生的素質教育,采用“三分理論,七分實踐”的教學理念因材施教,為專業類院校的發展開辟了新的道路。
二、當前高職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一)供求雙方的需求不均
畢業生在進入社會后感到迷茫,受到社會壓力的影響,他們迫切的想要找到工作,致使供求雙方的關系發生了傾斜,此外,人才管理的不足也導致學生就業缺乏基本保障,企業尚未形成人才培養的意識,校企合作也得不到有效的發展[1]。
(二)人才流失現象嚴重
近年來,我國市場經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部分企業過度重視經濟效益,在還沒有扎穩根基時就急于壯大企業規模,致使企業對于人才培養的意識淡薄,缺失對員工的責任感。此外,受到市場經濟的影響,國家對于企業的干預程度下降,也使得校企合作沒有了基本的保障,即便學校方不斷的努力也無法達到好的合作效果。
(三)校企合作關系不完善
作為合作的雙方,學校與企業應當共同承擔起人才培養的工作,但在實際的合作過程中,雙方常因利益分配不均等問題而產生分歧,企業不愿為學校提供相應的人力與物力,而企業的利益也無法得到同等的對待,致使校企合作工作長期無法開展。
(四)學校為企業的服務意識不強
當前校企合作存在片面性特征,合作時間短,層次淺,學生并不能在短暫的時間內了解到企業的真實需求。加之部分學校對合作不夠重視,學生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都差,致使學生培訓漸漸偏離企業需求軌道,合作也最終變成了空談。
三、基于新制度經濟學視角下高職校企合作長效機制
(一)完善政策保障機制
政府是監督與促進校企合作的根本力量,為了實現校企合作的發展,就需要地方政府的強制干預,充分的發揮政府的行政與決策作用,加強對教育部門的考核,結合實際情況,為雙方分配權力與義務等,并合理的維護雙方的合法權益。此外,政府還要加強對校企合作的經濟干預,加大經濟投入,以捐贈、資助、獎勵等方式,結合民間資本,建立起多渠道的資金籌措體系,為校企合作提供經濟保障,從而有效的降低交易成本。
(二)實現企業激勵機制的創新
目前,我國企業信息不對稱、人力資本流動等問題嚴重,嚴重的阻礙了校企合作的發展,因此企業需要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溝通與人力資本投資保障機制,最大限度的調度企業的積極性。在完善的習逆襲溝通制度下,企業與高校的代表可以有效合作,并根據實際問題進行磋商,幫助企業了解學校,并提出相應的訴求,如此一來不僅可以降低信息成本,校企合作也更加有保障。企業可委派代表參與到高職的教學工作中,幫助教師規劃教材內容,布置教學課件等,引入企業實際工作內容,真正的發揮校企合作的作用??傊谛畔⒅贫韧晟频那疤嵯?,校企合作將更加有效力,動力機制也更強[2]。
(三)實現高職院校管理制度的改革
想要打破當前校企合作的尷尬局面,不僅需要企業的努力,學校也需要從自身尋找突破,改善傳統的管理方法,建立起面向社會的靈活性管理機制。首先,學校應當建立董事會制度,由企業的領導與專家、高職學校的負責人以及校企合作的主管部門組成,通過董事會處理重大決策,制定校企合作的總綱領。其次,建立起獨立的校企合作辦公室,并聘請專職人員進行大力,辦公室負責與學校和企業的日常溝通與協調。再次,建立彈性學制,根據市場需求季節不同等,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例如淡季時期安排理論課程、旺季安排頂崗實習等,優化課程結構。此外,還應當安排教師與企業員工定期進行交流,教師到企業中參觀,感受企業實際工作環境,以此為教學工作的背景,而企業員工也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針對性的培訓計劃,進一步提升高職的教學水平。
(四)鼓勵學生與家長參與到其中
為了使校企合作能夠受到社會的重視,學校須建立學生與家長的參與機制,加大對校企合作的宣傳力度,使加強與家長的溝通,并建立起溝通平臺,邀請學生與家長參加校企合作的有關講座、動員會等,滿足家長的知情權與建議權,家長在了解校企合作的具體內容后,可通過溝通平臺抒發自己的建議,促進合作長效機制的優化。此外,教師還要將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的反饋給家長,實現學校、企業與家庭三方的結合,為學生的學習帶來更大的保障。
四、結語
綜上所述,校企合作在現代高職教育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為了順應社會的發展,高職工作者應當轉變教學觀念,與企業進行積極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通過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為企業輸送人才,實現企業與高職院校的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艷輝. 回顧與展望: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構建研究[J]. 成人教育,2017,(11):69-72.
[2]景仕榮,吳金鈴. 基于產教融合的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研究[J]. 職教通訊,2017,(29):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