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莉
摘 要:語文在眾多學科中,是一門重中之重的學科。任何學科都要依賴于文字,而學習語文則是學生認識文字、理解文意最為基礎又最為重要的途徑。但語文在學生眼中卻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很難提起興趣。為了進一步提高小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小學教師就必須采取一系列的合理措施,幫助小學生培養學習語文的熱情,激發學生的探究精神。這就需要教師在一定程度上合理有效地將核心素養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使得兩者能夠有機結合,相互協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滲透結合
現如今,將核心素養融入教學中依然成為很多地區的教學要求,但很難有教師將這項活動進行得輕松有效。同時大多數人可能會質疑,核心素養是什么?又如何將核心素養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呢?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以下,筆者將結合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和他人多年的教學高見,簡單地談談核心素養以及如何解決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問題。
一、核心素養
語文的核心素養有四個方面:語言建構和運用、思維的發展與品質、文化傳承和理解以及審美鑒賞與創造。這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免過于深奧難解,甚至是一無所知的狀態,但不懂并不代表學不會。教師可以在淺層次上向學生解釋核心素養,用一種簡單容易理解的方式讓學生做嘗試,盡最大的努力去明白它的內涵。最為簡單的方法是從身邊小事入手,以身邊的例子來向學生解釋深層次的內容。
二、如何將核心素養滲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
1.在審美鑒賞與創造中滲透核心素養
之所以提出審美鑒賞與創作這一要求,其中最為主要的原因是力求學生盡可能地陶冶情操,培養感情基調。小學語文教學側重于拼音識字方面,學生每天做得最多的作業就是寫拼音、寫漢字,久而久之難免會出現厭煩心理。針對這一現象,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要更加注重人文性和審美的作用,切不可過多強調學習工具性的作用。例如,楊萬里的詩中寫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這一句詩中小荷、蜻蜓代表著兩個不同的意向,所謂意象加意象等于意境,因此,學生可以結合詩人描繪的意向來進行意境的想象與創造,發揮自己的奇思妙想,創造一幅屬于自己的美景。由此學生通過觀看自然景象不斷豐富內心對美的不同認識,進而在美中抒發自己的情感,再添加上相應的感情色彩,便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語文素養。核心素養也就在悄無聲息中慢慢地滲透進了小學語文教學中。
2.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核心素養
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漸漸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習慣和找到自己最佳的學習方法,并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照顧和體諒自己身邊的親人朋友,最終形成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而在小學階段最重要的是要求學生學會健康生活,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過程中最為基礎的部分,教師則可以在語文教學中充分這一點。例如,小學生的日常生活多半是一種貪玩隨意的狀態,個人衛生也容易被忽略,有部分男同學還比較調皮,喜歡故意捉弄人。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提醒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比如飯前飯后要洗手、愛護環境不亂扔垃圾、營養進食不吃垃圾食品、按時睡覺形成良性生物鐘等。這些是生活的基礎,也是小學學習的基礎,同時也體現了小學生的素養,這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注重的。
3.在文化傳承中滲透核心素養
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具有較高的學習和繼承價值。小學課本中寓言故事和古代詩歌比較多,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小學課外讀本中也有針對這方面的內容,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定期進行朗誦和閱讀,這樣一來就可以讓學生對中國文化有所了解,并從中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從精髓中汲取到營養滋補內心的文化嫩芽,思想得到進一步凈化,從而讓文化能夠在小學生中傳承下去。從某種方面而言,在學生閱讀的同時還能學到古人對語言的構建和運用,在寫作上也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
就目前而言,核心素養日益成為教學過程中比較看重的教學板塊。而教師在將核心素養滲透入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從小對學生灌輸一種核心素養的潛意識,不斷讓學生明白并理解核心價值的真正含義,最終進行深層次的培養。小學教育本就是一個難以快速突破的過程,小學生的基礎也處于較低水平,畢竟小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較為薄弱。核心素養并非是一朝一夕養成的,要將核心素養融入小學教學中,仍然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和堅持不懈的探索。因此教師切不可急于求成,對他們采取強硬的教學手段來達到自己的教學目的。教師要在一種較為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將核心價值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趙德鋒.談小學語文核心素養下的“滲透”教育[J].課外語文,2017(12):153.
[2]徐麗婭.核心素養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科普童話,2017(10):12.
編輯 謝尾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