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緒鑫
摘 要:“蹲踞式跳遠”是小學體育跳遠學習中比較容易掌握的一種跳遠技術。在教授“蹲踞式跳遠”時運用情景教學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教學內容,并且還可以強化學生的體育能力。交代了五年級體育“蹲踞式跳遠”教學背景,講述在體育教學中運用情景化教學的目的,分析小學五年級體育中情景教學運用的案例,旨在為小學體育情景化教學更加成熟提供些許建議。
關鍵詞:小學體育;情景教學法;創設情景;蹲踞式跳遠
一、教學背景
在小學五年級體育“蹲踞式跳遠”教學過程中,我發現小學生不容易集中注意力,若依舊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將會降低體育課堂效率。我便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運用情景教學法進行教學。運用情景教學法,必須充分發揮想象力,結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設計合理的教學情景,將情景與教學內容充分融合在一起,讓體育教學充滿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與教師積極配合,達到較高的課堂效率。
二、體育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的教學目的
體育課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增強學生身體的靈活性和協調性,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小學生總是處在一種比較活躍的狀態,注意力難以集中,若體育教師依舊采用傳統的體育教學方法,讓學生機械地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將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效率低,最后無法實現體育課的教學目標。
三、小學五年級體育“蹲踞式跳遠”教學案例分析
案例一: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問中學
愛因斯坦說過一句話:“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積極仔細地觀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在五年級的體育課“蹲踞式跳遠”教學過程中,我在給學生講解“蹲踞式跳遠”的含義和做這個運動時要注意的問題之后,自己做一遍蹲踞式跳遠,讓學生觀察我的動作,試著找出我示范動作中所出現的錯誤,并且提出問題,然后讓學生兩人一組進行練習,并且找出練習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我將這些問題歸納總結,進行解答,做出正確的動作示范。
給學生創設一個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嘗試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并且提出問題,然后解決問題,最后能夠完全掌握蹲踞式跳遠的要領,學會這個跳遠技術。
案例二:創設游戲情景,讓學生在玩中學
小學生天性好動愛玩,游戲對于小學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創設游戲情景來教學“蹲踞式跳遠”,有利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并且讓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蹲踞式跳遠”的動作要領是人體單腳起跳騰空后,上體保持正直、擺動腿的大腿部分繼續向上擺動,留在體后的起跳腿開始屈膝前擺,逐步靠攏擺動腿,逐漸在空中形成蹲踞式,落地前小腿自然前伸落地。我根據“蹲踞式跳遠”的動作特點,結合五年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創設游戲環境來幫助體育教學。在五年級體育課上教授“蹲踞式跳遠”這一內容時,我先帶領學生做熱身運動,然后讓學生一起玩“摘水果”的游戲,在空曠的運動場上,借助長標桿和細繩,搭建一個類似葡萄架的“水果架”,然后在細繩上掛上水果卡片,卡片的遠近高低各不相同。游戲開始前,在“水果架”前畫上一條線,我先向學生講解游戲規則,然后讓學生開始“摘水果”,最后讓學生比比誰摘的水果多。
通過這個游戲,讓學生發現蹲踞式跳遠的優點,并且在游戲過程中,經過教師的指導,掌握“蹲踞式跳遠”的動作要領,摘得長得又高距離又遠的水果。
案例三:創設生活情境,培養學生運用能力
我們教授學生知識,不僅僅是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學生學會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我在“蹲踞式跳遠”課程教學中,給學生創設了生活情境,讓學生以生活為原型,再現生活中的情況,提高自身的生活經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在教學時創設這樣一個情境:假如我們走在路上,發現前方被障礙物堵住了去路,不能直接跨過去,因為障礙物后方還有一個小水坑,直接跨過去就會踩進水坑,那么,我們應該如何通過這個障礙物呢?教師在運動場上設置一個小障礙物,在障礙物后方用標記筆畫一個圓圈,作為水坑,然后讓學生嘗試通過這個障礙物,不踩進水坑。學生運用蹲踞式跳遠越過障礙物并且不會踩到水坑,在反復的練習中掌握了蹲踞式跳遠的要領。
創設的這個情景貼近學生生活,是學生可能在生活中會遇到的,在課上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有助于學生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問題時,能夠輕松應對。
四、總結和分析
綜上所述,創設各種情景,有利于小學體育的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就如小學五年級體育“蹲踞式跳遠”的教學,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問中學會技能;創設游戲情景,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技能;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學以致用,提高自身的技能運用能力。
參考文獻:
[1]李榮.聯系生活實踐創設情景實施小學體育教學的思考[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0):226.
[2]謝木根.情景教學法在小學體育中的應用[J].當代體育科技,2014(14):167-168.
編輯 張珍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