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麗莉
摘 要:引導學生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引導學生運用美術語言的表達方式,傳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激發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這些都是新課標提出的關于小學美術教育的目標。結合教學實踐經驗,不管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也好,還是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宗旨都在于激發兒童的創造性,這也是小學美術課程的目標所在。因此,教師應該積極為學生創造良好的課堂環境,以期使學生在美術課堂中快樂地創新和在實踐中激發自身的創造性思維。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美術;創造性思維
據我的觀察和總結,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于色彩、造型、素材、線條、空間、質感等都會有無窮的樂趣,而今衡量一堂美術課上得好不好,不是單純從學生學會畫什么的角度出發,而是看學生通過美術課堂收獲了什么?,F今,小學美術課程雖然取得了較大的突破和進展,課程標準也不斷強調學生的動手能力,但是目前來說,由于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小學美術課程實踐與新課程標準之間尚有一定的差距,構建美術和諧課堂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項長期的實踐任務,當然,這項任務也是快樂的。我結合近年來的教學實踐經驗,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合作學習,增強課堂樂趣:給創造性思維一個良好的氛圍
合作學習并非簡單的合作,簡單把若干個同學放在一起,或者把幾個桌子拼在一起,嚴格來說,合作學習是按照小組的需要進行分工,每個學生都有明確的任務,小組共同合作,完成單個學生完成不了的任務。如,在學習《留住秋天》這一課時,我將學生分成了五組,每組有六名學生,我要求學生自行進行小組組合,意在提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溝通能力,當時正值秋季,要求學生在分組時,每組成員中有擅長剪裁的,有擅長聯想的,有擅長配色的,有擅長收集的,根據這些角色特征要求學生自行安排組員,并確立一個代表,僅僅兩分鐘時間,學生經過互相討論,很快建立小組,并且每個小組都有自己特色的名字。
接著我帶領學生來到校園外面臨近的一個小公園,要求他們以“尋找秋天”為主題,收集材料進行創作。此時,學生表現得異常積極,我看到有的學生收集了不少掉下的秋葉,有的學生用剪刀把收集來的樹葉進行剪裁,剪出其他的圖案,還有的學生踩在掉落了滿地葉子的地上,聽著沙沙的響聲,也有的學生追逐嬉戲,材料收集20分鐘后,我要求他們回到教室進行簡單的創作,很快,一幅幅拼畫作品呈現出來,有兩個小組的作品讓我印象特別深刻,有一個小組將作品名字定為“秋天的童話”,用各種掉落的樹葉剪裁出一片片小的星狀的樹葉,布滿了整個畫板,有一種落葉紛飛的浪漫氣息;還有一個小組將作品名字定為“追尋秋天”,把樹葉剪裁出人的模樣,適當時候讓小組中擅長畫畫的學生填上了色彩,畫板上畫了幾個小朋友圍著一棵小樹在轉圈……我驚訝于他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重要的是通過小組分工合作,讓他們每個人都得到了鍛煉,每個孩子都發揮了自己的優勢。
二、師生和諧,促進師生交流:給創造性思維一個和諧的環境
記得有一次美術課結束時,我跟學生說,下一堂課準備好彩筆和水粉,我們要運用手中的工具,去認識這個多彩的世界。到了第二堂課的時候,我發現學生都興高采烈帶來了彩筆和水粉,但是班上只有一個學生很沉默,他沒有帶任何材料,只是悶悶不樂坐著,當我的目光觀察到這一點時,班上一片沉默,所有學生都看著他,那個學生平日也較為內向,此時迎著這么多驚訝的目光,他更是滿臉通紅、尷尬地低著頭……
看到這一幕時,我突然有些心里酸酸的,生怕這些目光傷及了這個幼小的心靈,于是我轉念跟學生說:“同學們,我上一堂課布置了你們帶上彩筆和水粉的任務,但是唯獨讓張×同學不帶材料,為什么呢?因為這堂課,由我和張×同學一起帶領你們走進七彩世界,下面張×同學到講臺上來,幫老師播放一下多媒體的圖片。”此時,張×同學驚訝地看著我,我用鼓勵的目光看著他,朝他點點頭,他很快上了講臺,跟隨我的節奏,點著鼠標,播放著我事先準備的多媒體圖片。下課的時候,我看到他平靜了很多,只低聲跟我說了一句:“老師,今天謝謝您?!?/p>
課后,我把這名學生叫到了教室外面,問清緣由后,我才知道,原來這個學生的父母離婚了,這陣子沒有人管他,也自然沒人幫他買畫筆,了解了這個情況下,課后我送給這個學生一套畫筆,并經常與他交流溝通,一學期下來,這個學生一改以前的內向,變得開朗了不少。由此可見,學生與老師之間和諧共處,亦師亦友的關系,有助于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高,以及健康人格的培養。
總之,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是“以生為本”理念的本質要求。我認為,以上關于這個課題的一點探索,我也期待更多的同道中人加入到這個有價值的課題中來,一起共勉!
參考文獻:
[1]王麗芝.淺議小學美術和諧課堂[J].素質教育論壇(上半月),2011(6).
[2]孫桂芳.構建美術和諧課堂的思考[J].教育科研論壇,2009(5).
編輯 魯翠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