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兵
【摘要】“核心素養”為高中數學教學既帶來了新的機遇,又帶來了新的挑戰.如何才能讓數學教學切合新的要求,本文以“空間幾何體”一節為例,從教學目標需要重新定位、學習方法需要重新變革、教學手段需要不斷豐富、評價手段需要更加多元等四個方面探尋數學課堂教學的華麗轉身.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數學;變革;策略
“核心素養”包涵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其更側重于能力培養、學習過程和實際的應用能力.高中數學知識結構復雜,觀察、實驗、歸納、猜想……這既需要學生扎實的知識根底,更需要綜合的能力運用.如何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需要數學教學華麗轉身.
一、教學目標需要重新定位
“核心素養”下的數學教學,與“素質教育”“學生中心”等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既有其相一致的內容,也有其不同的內容.“核心素養”是在新的時代,綜合考慮新的國際環境下,對未來新型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更高、更遠、更廣泛的新要求,這需要數學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情況,反思自己的教學目標,對照“核心素養”的新內容,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重新定位數學課堂的教學目標,以適應新時代的教學需要.
比如,學習“空間幾何體”一節,依據固有的經驗,教師一般擬定的教學目標是認識空間幾何體柱、錐、臺、球的形成和特點,以及認知各部分的名稱,能夠畫出所要求的空間幾何體.很明顯,這種教學目標只是最淺層的認知和積累,根本無法達成“核心素養”的具體要求,這就需要數學教師能夠把“空間幾何體”一節的目標重新擬定以適應“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比如,為了培養學生勇于探究的精神,要擬定讓學生通過對比和觀察,發現棱柱和圓柱的形成特點,并能夠分別探究與錐、臺的不同.再比如,可以擬定讓學生搜集生活中的柱體、椎體和臺體,發現其運用的價值,這就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中的信息意識.
二、學習方法需要重新變革
“核心素養”要求學生需要具備理性思維、批判質疑、勇于探究的科學精神,還要具備樂學善學、勤于反思、信息意識等學習的能力,而反思我們的高中數學課堂,數學教師眼睛只看到了考點,心理只裝著考綱,腦子里只有考題,數學教師硬是把有血有肉的學生變成了鋼鐵打成的機器,在考試評價的體系下,數學教師也是左右為難,但是分數和“核心素養”真的就是水火不容的兩個對立面嗎?非也!只要數學教師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恰當,分數和“核心素養”完全可以兼得,而且還可以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仍以“空間幾何體”為例,學習方法的運用就可以多樣化,比如,觀察法、探究法、合作法、歸納法……課堂是學生的,要把課堂歸還給學生,就要保證學生的活動時間,而不是數學教師操縱課堂而導致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調動而走神.比如,教師講解棱柱、棱錐、棱臺時候,拿出幾個實物模型,就要讓學生觀察,然后由學生歸納總結,而不是讓教師一個個指出平面多邊形沿著什么方向移動得到哪一個空間幾何體,同樣對于各個部分概念也要讓學生指出來,比如,教師給出一個六棱柱,讓學生先畫出這個棱柱,然后再標出底面、側面、側棱等,棱柱掌握了再學習棱錐、棱臺就簡單了,這種辦法促進了學生理性思維與樂學善學的習慣和能力.
三、教學手段需要不斷豐富
“核心素養”包涵內容豐富,需要培養學生的從知識到技能,從健康人格到責任擔當,從探究質疑到創新發展……單一的教學手段根本無法實現這些目標,陳舊的教學手段更無法勝任新的教學目標,因此,教學手段需要不斷更新和豐富.在數學教學中要樹立學生本位的思想,在選擇教學手段的時候要切實研究好教材與學生.數學教師要能夠不斷更新自己的教學手段,要能夠主動學習并接受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工具,讓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工具為“核心素養”的培養而服務.
還是以“空間幾何體”為例,這一節需要調動學生的觀察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與抽象思維概括能力,誠然,實物模型的三棱柱、四棱柱、五棱錐、六棱臺以及圓錐、圓柱、圓臺和球等幾何體讓學生有更直觀的視覺感受,但是對于形成的過程很難觀察到,教師即使用一個三角形平移的演示得到三棱柱,抑或用直角梯形旋轉一周的演示得到圓臺,都難以讓學生更直觀清楚地明白,反而會讓學生更加糊涂,除非空間想象非常強的學生,一般學生是很難快速有效地明白教師怎么得到的幾何體.現在新的教學媒體不斷更新換代,比如,運用三維立體動畫的形式進行幾何體的形成過程演示,學生則會一目了然了.再如,棱錐變為棱臺的過程,綜合幾何體組成的問題,可以運用觸屏媒體切割技術,這些新的教學手段使教學變得直觀而且易懂,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更快更有效的培養.
四、評價手段需要更加多元
單一的教學評價手段,往往會阻滯學生的多元化成長,“唯成績”論的評價手段,就會讓數學教師渾身上下充滿“分數味”,言必說成績,“這樣容易丟分”“只有如此才能得高分”“不這樣的話你高考就得失敗”……現在的形勢下,分數固然重要,高考是躲不開的話題,但是我們應該能夠找到一條“核心素養”與“分數”協調發展的新路子,畢竟“核心素養”既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的成績提高,又關注學生未來成長以及終身發展.
比如,有的學生發現以前的存儲糧食的糧囤,孩子喜歡玩的陀螺等都是由一個直角梯形旋轉而形成的幾何體,利用一個圓錐和一個圓柱的組合,兩個糧囤可以最大限度地存儲糧食,陀螺可以高速旋轉而不倒;還有的學生利用民間的剪紙藝術剪出了多種形式各異的幾何體,這些看似與分數無關的發現和動手,其實促進了學生對幾何體的進一步深入了解,也促進了學生“核心素養”下審美情趣、探究意識以及技術運用的發展,理應得到數學教師的喝彩和鼓勵.
數學教學不應該是機械枯燥而又單調的數字圖形的游戲,而應該是豐富多彩的舞臺表演.“核心素養”下的高中數學教學,教師不能自編、自導、自演,而應該心中有“核心素養”的方向,腳下有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行動,讓數學教學在學生終身發展的理念下華麗轉身、魅力無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