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輝



【摘要】高三數學課堂是學生備戰高考的主要陣地.因此,打破“低效沉悶”的高三數學課堂迫在眉睫.題組教學就是根據復習內容,精心設計一組逐層遞進的題目,將知識點鑲嵌于題組中,沿著學生的認知軌跡展開復習,一般包括知識再現題組、合作探究題組、反饋檢測題組這三種類型.筆者以高三復習內容中的“數列求和(1)”為例,就知識再現題組的貼生小題和錯題發揮,合作探究題組的思考實踐、展示交流與反思歸納以及反饋檢測題組的教學策略實踐進行了闡述,旨在交流與共勉.
【關鍵詞】高三;數學復習;題組教學;知識再現;合作探究;反饋檢測
題組教學就是根據復習內容,精心設計一組逐層遞進的題目,將知識點鑲嵌于題組中,沿著學生的認知軌跡展開復習[1],一般包括知識再現題組、合作探究題組、反饋檢測題組這三種類型.這三種類型可以在一堂課中逐層呈現,也可以根據情況進行適當的整合兼并后呈現.高三復習階段,在復習時間少、內容多的情況下,高三課堂一不小心就容易變成“炒冷飯”“獨角戲”的地方.高中數學課堂提倡教與學的互動,題組教學正是教與學互動的一種好形式.在數學教學中,恰當合理的題組能營造出一種生動活潑、寬松自由的課堂氛圍,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并能拓展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與創新意識.特別是對高三復習而言,如果能合理恰當地運用題組教學,把相互關聯的知識通過題組融合在一起,既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能節省復習時間,提高復習效率[2].
一、教學內容分析
本節課是高三一輪復習的第一課時,主要內容是對數列求和的復習,其包括兩類典型題型的復習:① 等差或等比數列的求和;② 非等差、等比數列的求和.根據復習內容,本節課的學習要完成三個任務:① 梳理求和的相關知識和方法,形成完備的知識結構;② 通過典型例題對數列求和的方法加于運用,通過題組練習使知識和方法得到鞏固;③ 通過綜合練習將數列求和的各種方法內化為學生今后的解題能力.
其次,掌握非等差、等比數列前n項和的常用方法(分組求和法、錯位相減法、裂項相消法),能根據數列的通項特征準確選擇合適的求和方法運算出結果,建立“要求和,看通項”的常規思維.
最后,能利用等差、等比數列前n項和公式及性質求一些特殊數列的和.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知識的難易程度,將教學目標分解于題組中并逐層遞進.
四、教學過程與評析
(一)知識再現題組,激活知識沉淀
高三一輪復習課中的基本知識梳理環節是對已學知識的“再回顧”,學生對已學內容失去新鮮感,若教師僅采用一問一答、包辦代替的回顧方式,不僅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容易導致學生不求甚解、淺嘗輒止的現象.為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并自主梳理,教師通過設置知識再現題組,將要整理回顧的知識點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鑲嵌于知識再現題組中且由易到難、題題相扣.這樣做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挑戰欲望,而且還能抓準學生的“想當然點”“易錯點”進行梳理,有助于面向全體、查漏補缺.對于知識再現題組,筆者實踐過程如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