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輝
摘 要:班主任是一個班級的直接管理者,是接觸學生最多的人。中職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高,對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提高管理能力是對班主任工作的要求,同時班主任管理能力的高低也決定著班級管理的質量。班主任管理能力的提升培養是基于對現代班級管理知識的學習感悟,形成管理的教育觀念,以不斷提升改進班主任管理能力。對此,本文嘗試堅持以生為本,探討增強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以生為本 中職教育 班主任管理
班主任管理能力是班主任能夠根據自己學習的經驗,引導影響學生思想品德的發展,使得學生的發展朝向教育目標,每位學生都有其獨特的特點。這是一種綜合的實踐和理論結合的能力。具體內容有,班主任積極組織班級活動、與學生的交流溝通了解學生發展情況、整合各方面的因素教書育人。所以說,班主任要盡好自己的責任,做好班主任工作,在管理能力方面有所突破提高,就需要一個明確的定位,這是班主任工作的要求。
一、中職學生的特征
就當前的中職教育而言,中職學生具備至少三個方面的特征:第一,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數都是普通中職畢業或技校畢業、中專畢業的學生,這些學生大多都是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才選擇中職院校。另外還有一些遠郊區縣地區的學生,這些學生本質上就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及學習基礎,缺乏學習動力與目標,在以往的班級當中學習成績不理想,導致在學習方面很容易自卑,缺乏自我控制能力,缺乏競爭意識,同時又特別敏感,虛榮心比較強,對于教師的說教很容易形成抵觸情緒。第二,整體而言,這些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強,學習方法有明顯缺陷,在專業能力方面也并不是非常理想,同時綜合素質比較差。這些學生在面對學業時,往往缺乏專注力與自信心,大多數學生都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學習不刻苦,對于有興趣的內容學習相當快,但是并沒有鉆研的習慣,不思進取的現象較為普遍。第三,中職學生的隨意性、他律性以及多變性較為突出,順應仿效的現象較為普遍。
二、堅持以生為本,增強中職班主任管理工作實效
中職教育當中的一年級是讓學生逐漸適應中職教育的重要階段,是學生在學習、心理以及思想等方面實現由中學轉變到中職的一個過渡期。在這個時期教育當中,管理教育的目標應當是以職業意識以及基本道德規范作為最終目標,并且引導學生構建明確的學習態度以及集體觀念等。中職教育教師不僅是學習型教師,同時還屬于研究型教師,教師必須從學習、研究的角度去分析自己的學習,并研究班級當中所呈現的各種問題,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管理教育。
1.做好入學引導,促使學生盡快融入集體
對于中職學生而言,從中學每天滿課程表的緊張節奏過渡到每天只有4~6節課的教育節奏,學生難免會出現不適應的問題,不知道課余時間的應用途徑。對此,作為班主任,有義務和責任引導學生順利融入到中職教育階段當中,除了基本的學習以外,還可以更多地參與到學校的社團、學生會活動以及校外社會活動等等,鼓勵學生盡量多參與社會活動、社團活動等。學生在專業課程的課余時間,大多數學生都會明顯感覺到無法跟隨教師的進度進行學習。相對于中學教師而言,中職教師大多都是在一節課中講解多個知識點,內容在教材當中可能會跳躍幾十頁,對此,可以借助班會的方式創建聊天空間,指導學生更好地轉變自身的學習思想,促使學生應用圖書館、網絡及時獲得相關知識,從而更好地適應中職教育。
2.用心對待,認真管理學生
中職學生的年齡普遍在18~22歲,他們相對而言已經有了獨立的思想和認識,已經不再是犯錯之后可以找家長的年齡段,因為在中學時段的學習經歷,大多數學生對于教師的講解和教育都存在排斥、抵觸的情緒,一旦聽到教師想要找自己談話,在心理上往往會立刻出現反感的情緒。對此,中職教師不能應用傳統、強制手段對學生進行教育,否則很容易出現負面效果。在實際教育當中,班主任首先需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認識到學生與自身的平等地位,在教育過程中,應當盡可能采用溫和的方式進行。為了更好地優化師生之間的交流,通過交流達到管理教育的目的,教師可以借助網絡技術開展交流溝通,并為學生開展管理教育。例如,在某一次考試之后,在學生了解到自己通過努力之后獲得了較差成績時,往往會出現低落、沉悶的心態,導致對學習提不起興趣。對此,教師便可以選擇適當的時間,與學生在網絡上進行交流與溝通,因為非語言的溝通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相對于傳統的當面教育而言,不會形成抵觸情緒。
3.優化管理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質量
每周一次的班會是班級中開展管理教育的重要途徑,教師需要充分展現這一教育途徑的管理教育作用。但是,因為傳統的課堂教育中,大多數教師都是以講解、描述、分享案例等方式進行管理教育,整體教育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通過分析之后認為,中職教育中班會教育的教育質量會因為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以及教育本身的趣味性而受影響。對此,便可以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去提高教育的趣味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班會活動中。例如,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應用全新的教學活動方式,在教育一開始應用多媒體技術創建一個相應的學習氛圍,在主題班會教學當中,教師可以案例講解的方式進行教學,先應用多媒體技術播放關于心理不健康而導致嚴重后果的事件案例,促使學生可以更好地意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從而優化管理教育的作用和價值。除此之外,在班會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對學生自尊心的保護,在某一位學生犯錯之后,在班會活動中如果對該錯誤進行針對性的教育,需要以匿名的方式進行。另外在教育過程中案例應當盡可能短,一筆帶過,否則很容易出現該學生自尊心受挫的狀況,導致該學生今后對于任何類型的教育活動都會呈現抵觸、不積極參與的情況,最終無法體現相應的教育效果。
三、小結
總而言之,在班級管理工作當中,教師應當全面掌握和了解學生,這就需要教師融入到學生群體當中,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及聊天軟件與學生進行及時溝通。同時因為網絡本身的特性,學生說出自己內心想法的主動性會更高。對此,除了上述幾點班級管理工作改善措施以外,教師還可以應用各種手段去掌握、了解學生,從而采取有針對性的方式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突出班級管理工作質量,堅持實現以生為本,提高管理工作實效。
參考文獻:
[1]張云萍,傅玉峰,夏前正等.中職護理專業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合作育人對護生專業認同感的影響[J].護理研究,2016(31).
[2]昝西娟.“雙基地實踐”:中職院校德育工作的新探索——以山西建筑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中共山西省委黨校學報,2015(1).
[3]鄭軍.中職德育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策略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2).
(作者單位:沈陽市中醫藥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