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廷均
摘 要: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社會和市場對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二十一世紀的競爭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中職院校必須要加強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視,培養出適應社會變化的應用型人才。本文對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重要性進行分析,主要對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探究。
關鍵詞:中職 電子技術應用專業 校企合作 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和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目前我國電子技術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中職院校要想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就必須加強對學生知識和技能方面學習的指導。就目前而言,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教學存在著許多問題:課程設置與工作崗位對人才的需求關聯弱,理論與實踐脫離開來等。因此,中職院校為了培養滿足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在激烈的競爭市場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要對電子技術應用專業進行教學改革,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探索與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道路。
一、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性
在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發展迅速的今天,企業之間競爭最主要的資源就是人才,因此中職院校必須要加快轉變人才培養模式,加強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意識。中職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了學校的理論教學以及企業的實踐教學兩種優勢,一方面學校對學生進行知識和技能方面的理論教學,另一方面學生在企業進行實際操練。通過這樣理論學習和生產實踐融合的方式可以培養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同時還提高了畢業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實現學校教學目標與企業的對接。
企業發展最根本的目標就是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因此企業所需要的是滿足對工作崗位的職責和能力要求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而學校也是以培養具備適應社會能力的人才為最終目標,為社會不斷輸送高質量人才。通過校企合作進行人才培養可以使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在企業通過頂崗實習等實踐操練來了解企業的需求、工作崗位對人才的能力要求等,同時也讓企業更好地選擇合適的人才,實現人才與企業之間實現共贏,從而推動社會的發展。
二、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探討
1.加快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樹立明確的實踐目標
培養人才不僅需要對思想政治方面進行引導和教育,同時還需要加強對專業技能的培養。校企合作培養人才的模式要求學校和企業協商合作,經過系統地調研論證后制定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實際合作中,學校通過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來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此外,還要通過開展專業技術課程以及實踐教學來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加強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
學校在轉變人才培養理念的同時要建立“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即把理論教學與實訓操練緊密結合在一起的教學方式。“一體化”教學模式打破了過去“先學后做”的局面,更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應該制定詳細的人才培養計劃,第一階段是加強學生對基本職業技能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從事相關工作崗位的工具使用技能;第二階段重點進行專業技術教育,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第三階段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通過在企業實習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深化校企合作,實現工學結合
學校和企業制定了人才培養模式的目標后還需要建立校企實踐教學體系。在建立校企實踐教學體系時要實現校內實訓和企業實訓的緊密結合,提高學生基本技能、創新能力以及綜合素質。在實踐教學實施過程中要進行整體規劃,使教學目標落實到每個環節,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為指導方向。
3.引導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讓學生盡早融入企業環境
學校除了要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課、理論知識課以及專業技能教學外,還要設置就業指導課程,引導學生樹立起正確的就業觀以及擇業觀,讓學生及早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與校方合作企業開展的年會、表彰大會等活動,還要有計劃地安排學生到企業頂崗實習,讓專業指導老師以及企業師傅對學生進行指導。在此基礎上,學校實現了實訓產教結合的教學,企業利用學生在生產高峰期創造了更多價值的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后備主力軍,而學生通過深入企業車間觀察和實訓操練也了解工作崗位的需求、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企業的晉升機制等,使學生能在正式就業前更好地融入企業環境、適應企業環境。在引導學生融入企業環境期間要安排專業指導老師在企業里考核學生的表現并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做好學生的心理工作。
4.實現學校教育與企業實踐的緊密銜接,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學校可以根據合作企業的實際情況來開展相關的專題講座,提供學生了解企業的渠道和資源,讓學生在步入社會和企業前更明確自己的就業方向。企業則為學校培養人才提供一個廣闊的平臺,讓學生在企業實習中鍛煉專業技能和相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技能,為學生未來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企業還可以對學生的實習表現進行考核和評價,選拔出表現優異、具有發展潛力的畢業生留任企業,為優秀的學生提供就業機會,而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是否留任該企業。學校教育和企業實踐的緊密銜接有效緩解了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同時還為企業輸送了大量的優秀人才,為企業創造了更多的價值。
三、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教育的進步,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雖然越來越受到重視,但是這種人才培養模式仍處于起步階段,仍存在著許多問題:(1)沒有建立起校企合作方面完善的法律法規。目前我國的校企合作處于自由化狀態,沒有建立起相關的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體系。在企業實習過程中學生的安全問題讓很多企業難以承擔,望而卻步,不能很好地解決安全相關責任認定的問題。(2)很多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由于剛脫離學校步入企業的種種不適應、心理落差大帶來的消極情緒、眼高手低等問題而中途離職或者消極對待工作,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的正常生產運營,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3)實訓設施落后,不能真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目前我國很多中職院校由于缺乏資金而使得實訓設施落后陳舊,已經不能適應實踐教學的需求,實訓設施的落后還導致實訓方法和內容的落后。
針對以上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中存在的問題,本文提出了幾個解決措施:(1)制定并完善與校企合作相關的法律法規,規定和明確中職院校、企業的職責,保障學生在企業實習過程中的人身安全,為校企合作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法律支撐。(2)中職院校要重視對學生職業道德、責任感的培養;將對學生實習過程中的考核成績納入學生最終成績考核體系中來,提高實習生的質量,為企業的發展輸送高質量高素質的人才。(3)國家應該要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投入更多的資金,完善并更新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的實訓設施,給老師和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實踐教學環境,從而推動實踐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高。
四、結語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對于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而言都是共贏的,在產學過程中協調好三方的關系可以使企業創造更多的價值,使學校達到了實訓產學的目的,使學生提高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但是就目前而言,我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仍處于摸索階段,還有很長的道路要走。
參考文獻
[1]任燕,鄒增志. 中專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 2016 (23)
[2]陳桂玲. 中職電子技術應用專業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J].中國職工教育, 2014 (5X)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