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丕
摘 要:金寨是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國家級貧困縣。2016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金寨考察時指出,“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苯鹫l揮“兩個源地”優勢,傳承紅色基因,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脫貧攻堅之路。
關鍵詞:金寨 紅色基因 精準扶貧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7)10-0-01
金寨是中國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軍隊的重要發源地。戰爭年代,金寨境內爆發了商南暴動和六霍暴動,組建了11支主力紅軍隊伍,是紅四方面軍主要發源地、鄂豫皖革命根據地核心區,安徽省抗戰指揮中心和劉鄧大軍挺進的前方指揮部。10萬人參軍參戰,走出了洪學智、皮定均等59位開國將軍,被譽為“紅軍搖籃、將軍故鄉”。建設時期,金寨境內修建了梅山、響洪甸兩大水庫,總蓄水量50億立方米,淹沒10萬畝良田、14萬畝經濟林,移民10萬人。因此,金寨成為安徽省面積最大、山庫區人口最多的國家級貧困縣。
如何打贏脫貧攻堅戰?遵循精準扶貧原則,金寨因戶制宜、精準施策、精準發力,探索脫貧攻堅機制,創新脫貧攻堅措施,求新求變求發展,走出了一條行之有效的脫貧攻堅之路。
一、更扎實地夯實精準識別的脫貧基礎
規范識別。開展建檔立卡貧困戶“回頭看”、精準核查和動態調整工作。全縣23 個鄉鎮1個現代產業園按照“規??刂?,群眾評議,程序合法”原則和“兩評議、兩公示”程序,以農戶收入為依據,綜合考慮農戶住房、教育、健康和致貧原因等因素,整戶識別了2.92 萬戶8.34 萬貧困人口。
督查糾錯。組織對貧困戶識別工作督查檢查,抽查23 個鄉鎮的48 個村,針對存在問題的村進行整改,夯實貧困戶識別、幫扶措施等基礎性工作。
信訪查處。對群眾舉報的有關貧困戶識別方面問題,按照“有報必查、有查必果、有錯必糾、有責必問”要求,一年來完成扶貧信訪調查48 件,其中群眾直接來訪信27 件,省、市部門交辦6 件,縣紀委轉辦11 件,縣信訪局轉辦4 件;回復網貼159 件,接待來電或來訪咨詢200余人次,對貧困戶評議不規范、貧困戶不符合條件的,督促鄉鎮按程序重新進行了評議調整。
二、更有效地推動精準發力的脫貧舉措
創新實施光伏產業扶貧。通過企業損資40%,政府出資60%,創新“集成式光伏電站+貧困戶”扶貧模式,在23 個鄉鎮建成了1.5 萬千瓦集成式光伏扶貧電站,產權集體所有,電站虛擬到戶,貧困戶入股分紅,該縣6751戶貧困戶每年戶均分紅3000 元。
創新試點“三變”示范農場。引進四川希望集團的德康農牧科技有限公司,率先在梅山鎮建成“變資源為資產、變資產為資金、變村民為股民”的“三變”示范生豬養殖場,年出欄黑毛豬1000 頭,貧困戶通過入股分紅增加收入。
創新開展醫療補充保險。出臺《金寨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療補充保險試點方案》,按照人均500 元標準由縣財政全額籌資基金,對貧困人口醫療費用經新農合、大病保險補償后,再給予補充報銷,最大限度減少貧困戶治病負擔。2016年380名貧困人口獲得醫療補充保險理賠231.2萬元。
創新開發精準數據平臺。研發精準扶貧大數據平臺,為每個貧困戶創建“一份情況清單+一個二維碼+一套脫貧計劃+多項幫扶措施” 管理檔案,開通干部結對幫扶手機APP 客戶端,使扶貧政策、幫扶措施與貧困戶“無縫對接”。
三、更有力地保障精準投入的脫貧資金
脫貧人口實現突破。2016年省下達該縣1.68萬貧困人口脫貧計劃,通過實施十大脫貧工程和十項攻堅舉措,當年脫貧4729戶18288人,超出省下達計劃任務數的8.86%。
扶貧搬遷實現突破。疊加宅基地改革、美麗鄉村、移民避險解困、異地扶貧搬遷優惠政策,全縣建設310個搬遷安置點,落實易地扶貧搬遷貧困戶5708戶 20206人,超出省下達該縣“十三五”期間搬遷貧困人口9622人任務的110%,有2766戶10273 人已經遷入新居。
小額貸款實現突玻。全年發放小額扶貧貸款9427.5 萬元,為125個新型經營主體發放貸款8235萬元,以經營收益分紅、安排就業勞務、反租倒包經營、產品合作共贏方式捆綁幫扶1647戶貧困戶;為有勞動力、有創業潛力的1193戶貧困戶,發放貸款1192.5 萬元,全額貼息19 萬元,購買保險6.156萬元,扶持種養業項目10余種。
資金整合實現突破。該縣2016年財政增列預算2700萬元,整合涉農資金11.27 億元,按照一切資源資金向脫貧攻堅傾斜的思路,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6.66 億元,支持農村產業發展1.99億,支持農村社會事業發展0.8億元,支持農村生態環境保護1.82 億元。還建立旅游發展資金2000萬元,特色產業發展資金2100萬元,項目資金 “形成一個漏斗向下”的整合機制。
四、更強大地聚集精準幫扶的脫貧合力
責任向下廷伸。該縣與鄉鎮簽訂脫貧攻堅責任書,對兩項搬遷等重大脫貧攻堅項目,成立專門機構,具體負責,整體推進。鄉鎮組建脫貧攻堅辦公室,鄉鎮長專抓。224個行政村都明確了1名脫貧專干,還為每村招聘配備了村級扶貧專員。貧困村派駐了71支213人的扶貧工作隊。實現有人謀事、有人干事,傳遞責任、傳導壓力局面。
宣傳向廣延伸。全年召開縣委常委會、縣政府擴大會議29次,召開扶貧開發工作會議5 次,傳達上級脫貧攻堅會議精神;舉辦副科級以上干部、駐村扶貧工作隊長的脫貧攻堅政策知識閉卷測試;開展“脫貧攻堅一線之星”月評選和政府網“脫貧攻堅進行時”月訪談,編制 《脫貧攻堅政策口袋書》,黨員干部、貧困戶隨時對照學習,指導脫貧實踐。
督辦向實延伸。建立書記縣長每月調度脫貧重大項目、縣領導每月深入聯系鄉鎮調研脫貧重點工作和縣督查辦、扶貧移民局定期督查脫貧重點工程的工作機制,通過隨機抽查、直奔現場、真督實查、見人見事,共開展脫貧攻堅專項督查30 次,對發現的問題限期整改,推動工作落實。
幫扶向外延伸。開展縣四個班子領導幫扶鄉鎮,縣直118個單位、市直19個單位、省直9個單位幫扶11個貧困村,8733名黨員干部幫扶到戶,每個重點貧困村都有單位聯系,每一個貧困戶都有1名幫扶責任人。引進實施項目471個,資金7613萬元,扶貧慰問644萬元。該縣還聯姻全國十大名村對口幫扶十個貧困村,面對面取經,拓寬思路,復制經驗。
該縣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精準扶貧開發工作部署和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安徽重要講話精神,發揮“兩個源地”優勢,傳承紅色基因,堅定信念、勇于擔當,不忘初心、奮勇前行,堅決打羸脫貧攻堅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