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 教育學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真正的教育不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道授業,而是主動地“從做(活動)中學”。本文闡述了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及特征,在體驗式教學理念下重構“簡歷制作”的教學設計。在教學目標分析、學情分析、教材分析的基礎上,通過案例討論、生涯人物訪談等體驗式活動引導學生分析企業的需求,探討簡歷制作的原則。通過簡歷制作實操體驗讓學生發現簡歷制作中的問題,并自己總結制作簡歷的注意事項,從而完成一份與招聘企業需求相匹配的簡歷。為了提高體驗活動的實效性,通過設置體驗活動各環節評價表細化環節與任務,實現“簡歷制作”體驗式教學的過程性評價。
關鍵詞: 體驗式教學 簡歷制作 需求分析
1.體驗式教學的內涵及特征
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的作用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在教學中居于主體地位,學生作為客體被動地識記知識點,抽象地理解教學內容。與傳統教學不同的是,在體驗式教學中,在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的體驗情境或體驗活動下,學生以親身經歷的方式參與其中,自主地構建其認知、觸發其情感、生成其意義、發展其能力。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成為“教與學”的主體,這不僅是知識的“授-受”,而是一種生命教育。
①體驗式教學的本質特征是體驗主體的親歷性。它以親身經歷的方式參與到體驗活動中,通過具體的體驗、細致的觀察和認真的反思形成對教學內容的認知,并用其解決實際問題。②體驗式教學內容具有互動性,它是以互動活動為載體的。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置相應的體驗活動和情景。在民主、平等和開放的課堂氛圍中,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能夠充分表達自己的看法,積極地討論甚至辯論。學生在個體經驗的基礎上,在充分的交往和對話中,形成自己的看法。教師作為認知的推動者,幫助學生體悟經驗、觸發情感、發現知識。③體驗式教學的結果具有建構性。從個體認知發展看,學生通過親身體驗的方式,自主構建了自己的認知;從學生群體交往看,學生在與其他主體的交往和對話中“學會理清、表達自己的見解,學會聆聽、理解他人的想法,學會互相接納、贊賞、爭辯、互助,不斷地對自己和別人的看法進行反思和判斷”①,從而實現了社會性建構。
2.體驗式教學理念下“簡歷制作”的教學設計
2.1教學思路
《職業發展與創新創業》不僅要培養大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個人求職能力,更要與學生所學專業相結合,為各專業學生職業發展提供“個性化”幫助。本次教學以會計專業二年級學生為教學對象,以“目標崗位需求與個人實際相匹配”的原則指導學生撰寫個人簡歷。教學中采用體驗式教學法,通過“會計專業生涯人物訪談”、“與企業HR面對面座談”等體驗活動誘導學生以“目標企業需求”為導向制作簡歷,從而改變“一份簡歷打天下”的觀念。通過“分組討論企業招聘信息”挖掘企業深層次的隱性需求,并與自己實際情況進行匹配,用簡練的語言將自己的匹配項寫進自己的簡歷中。通過“現場制作簡歷”,引導學生關注簡歷格式和內容的常見錯誤。從創設情境開始到簡歷制作步驟體驗,到撰寫初稿到個性化展示逐步完成《簡歷制作》的教學任務。
2.2教學分析
2.2.1教學目標
課前通過問卷調查發現授課班級學生都能運用office軟件撰寫簡歷。教學對象作為大專二年級的學生都面臨“找工作”的問題,但大多數學生并沒有制作過簡歷。因此,教學對象對“制作簡歷”的學習動機比較強,但是缺乏“制作簡歷”的背景知識和撰寫技巧。由此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①知識目標:理解制作簡歷的“需求匹配”原則。掌握簡歷的格式內容與書寫時的注意事項。②能力目標:根據“需求匹配”原則,就模擬應聘的崗位制作一份簡歷。③素養目標:破除“一份簡歷打天下”的錯誤觀念,學會換位思考,站在用人單位角度思考企業需求。
2.2.2教學課時:4課時。
2.2.3教學對象:會計專業二年級學生。
2.2.4教學重點:制作簡歷的“需求匹配”原則。
2.2.5教學難點:如何對企業進行需求分析。
2.3教學過程
簡歷教學過程由課外實踐和課堂教學兩個部分組成。在簡歷撰寫的準備階段,主要通過課外實踐實現。根據簡歷的“需求匹配”原則,學生在撰寫簡歷之前做足功課非常重要,需要學生通過各種實踐活動與行業、企業、同行工作人員進行頻繁接觸,在實踐過程中了解企業深層次的需求。在充分挖掘企業需求的基礎上,學生正式進入簡歷撰寫的制作過程。教師通過體驗式課堂教學引導學生進行簡歷制作,學生通過實際操作,解決簡歷撰寫過程中的疑問,總結簡歷撰寫的注意事項。
2.3.1簡歷教學課外實踐:了解企業需求
2.3.1.1查詢招聘信息,討論分析企業需求。
學生可以從智聯招聘、拉鉤網等求職招聘網站瀏覽招聘信息,分小組對目標企業和目標崗位進行需求分析。①從招聘信息中的“任職資格”看企業的公開需求。如“財務會計助理”崗位的任職資格中找出有關”文憑、實踐經歷”等公開需求。②從招聘信息的“崗位職責”中分析企業淺層次的隱性需求。如從“負責與銀行、稅務等部門的對外聯絡”中分析出該崗位需要有比較強的溝通能力。另外,還可以通過了解企業的網站了解企業其他方面的隱性需求。
2.3.1.2生涯人物訪談,了解企業深層次的崗位需求。
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選擇目標崗位,通過與目標崗位的在職人士進行采訪、座談而獲得對所在行業、企業、崗位的認識,是一種了解企業需求的有效途徑。以“財務會計助理”這個目標崗位為例。學生在訪談之前討論設計訪談提綱,內容包括“個人專業訓練背景”、“進入該企業的決策過程”“生涯發展歷程”、“崗位職責及對應的能力”“崗位的薪酬與福利”“未來的規劃”“對后來者的建議”等。通過生涯人物訪談,可以讓學生直觀地了解行業、企業和崗位相關的職業信息,幫助學生明確崗位的入職標準、核心的素質要求,為簡歷的撰寫做好充足的準備。
2.3.2簡歷課堂教學:學會制作一份簡歷
2.3.2.1列出企業的需求和自己的匹配項。
課堂圍繞案例開展“企業需求分析”。教師提供“江蘇優越軟件公司”的“財務會計”崗位的招聘信息。第一步,分析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一般分為“任職資格”、“崗位職責”、“崗位待遇”等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任職資格”的描述總結出企業的顯性需求。如對學歷、資格證等要求;通過分析討論“崗位職責”,引導學生分析討論企業淺層次的隱性需求。如與學生討論分析該崗位的“崗位描述”中的“協助財會文件的準備、歸檔和保管”“固定資產和低值易耗品的登記和管理”這兩條,總結其隱性需求。即,該崗位不僅需像普通會計一樣進行賬務處理,還涉及助理性工作。因此,學生可以在簡歷中適當寫入自己文字處理、計算機辦公等方面的能力。第二步,通過其他途徑分析企業需求。如通過分析企業網站,進行生涯人物訪談等方式了解企業的隱性需求。教師引導學生列出企業的需求,同時將自己與需求相匹配的部分列出來,為提筆撰寫簡歷做準備。
2.3.2.2指導學生通過Word編輯自己的簡歷。
學生通過以上分析并列出企業需求和自己的匹配項之后,接下來就親自撰寫簡歷。首先通過討論簡歷撰寫時容易出現錯誤的共性問題,如出現錯別字,以段落的形式出現長段等。學生明確以上注意事項后著手撰寫簡歷。教師巡視,隨時進行指導。
2.3.2.3組織學生當堂進行簡歷評比。
學生將簡歷截圖發給教師,教師將學生的圖片通過“初頁”軟件直接在大屏幕上展示,學生討論評選出優秀作品并說明評選理由。在評比階段,通過評選活動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通過讓學生闡述評選理由,使學生更加明確簡歷寫作的要求。
2.4教學評價
“簡歷制作”的體驗式教學以“案例討論”、“人物訪談”、“簡歷制作實操”等活動為載體,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的方式思考簡歷制作的原則、解決簡歷制作中的問題。但同所有活動教學一樣,體驗活動本身存在許多不可控因素,為了防止活動流于形式,教師應當加強過程監督,實現過程評價。首先,通過細分每一個成員的任務,做到一人一責。其次,細化各環節評價,形成過程評價體系。如下所示:
通過對每項體驗活動的參與情況、簡歷制作情況等進行監督和評價,防止體驗活動流于形式。
注釋:
①王攀峰.走向生活世界的課堂教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222.
參考文獻:
[1]楊通宇.體驗式教學的理論研究[J].當代教育論壇,2006(4).
[2]馬麗娜.探究體驗式教學[J].當代教育論壇,2007(6).
[3]李燕.論回歸生活教學的基本意蘊[J].中小學教師培訓,2007(6).
[4]胡尚峰.體驗式教學模式初探[J].教育探索,2003(11).
[5]劉書艷.體驗式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34).
[6]張金華.體驗式教學研究綜述[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6).
[7]王燕子,韓晶晶.高職畢業生就業軟實力與企業需求匹配度的實證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9).
[8]陳秋蘭.“追溯學生的生活經驗”教學模式淺議[J].當代教育論壇,2011(9).
[9]曲莉梅.倡導小組合作學習,構建高效課堂教學-“學習金字塔”理論的啟示[J].職業時空,2014(7).
[10]高艷.有效課堂討論策略三題[J].當代教育科學,2011(15).
[11]張玉婷.“體驗式”教學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課程中的運用[J].商業現代化,2012(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