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甲澄??
摘要: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因數和倍數》這個內容在我們小學階段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抽象概念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對我們以后概念的學習尤為重要,我們如果不深入研究就會影響后續的為問題(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學習),基于此我對這個內容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倍數和因數;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最小倍數;最大因數;概念教學
一、 準備階段
我在網上找了一些資料,經過大量對比后發現:為什么網上沒有現行教材的除法導入的教學資料?有的都是用乘法導入的。于是我找來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簡稱大綱版)、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的《數學》教科書(簡稱實驗版)、經教育部2013年審定的《數學》教科書(簡稱課標版)。仔細研讀比較。
針對《因數與倍數》(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1 課 時 ) 的教學,大家提出兩點困惑:第一,概念到底如何引入?人們說數學聯系生活,但這節課很難找到相應的情境最終只想到“父子”這對相互依存的關系——我是小明的爸爸,小明是我的兒子,這與“12 是 2 的倍數,2 是 12 的因數”還算比較相似。第二,這節課的知識點很瑣碎。除了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外,還有如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關系,研究的數專指非零自然數(涉及“乘數”與“因數”、“整數倍”和“倍數”的區別),一個數的最小因數是1,最大因數是它本身,一個數的因數個數是有限的、倍數個數是無限的等等。我索性把三個時期的人教版教材來個對比研究。三個版本分別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簡稱大綱版)、經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的《數學》教科書(簡稱實驗版)、經教育部2013年審定的《數學》教科書(簡稱課標版)。上述三個版本的教材把這段內容安排在五年級下冊,在引入時有明顯區別。大綱版教材基于“整除”的概念呈現,在舉出整除和非整除的算式后,出示了一組概念:整數a除以整數b(b≠0),除得的商正好是整數而沒有余數,我們就說a能被b整除(也可以說b整除a)。如果數a能被數b整除(b≠0),a就叫作b的倍數,b就叫作 a 的約數(或a的因數)。倍數和約數是相互依存的。這組像繞口令似的概念常常把學生弄得暈頭轉向,就連教師也要每每思量一番。于是,實驗版教材進行了大刀闊斧的修改——隱去了“整除”的概念:在飛機情境圖下,以 2×6=12 和 3×4=12為例,直接說明2和6、3和4都是12的因數,12是2、3、4、6的倍數。少了“整除”概念,的確輕松了許多。但從乘法引入上看,又容易與“因數×因數=積”混淆,盡管隨后強調了“所說的數指的是整數(一般不包括),只要能寫成乘法算式的,都有類似的說法。于是1.5×2=3和0.5×4=2之類的算式便混入其中,屢禁不止。更有意思的是飛機情境圖的出現,啟發了教師們去尋找合適的問題情境,卻很難找到?,F在的教材變為:舍去了飛機圖,重新改為從除法引入,從各種情形的除法算式中分出“整除”和“未整除”兩類;只要求學生掌握“誰是誰的倍數,誰是誰的因數”;重新明確了因數和倍數的相互依存關系;雖不提“整除”一詞,但有“整除”的味道,只是用“商是整數而沒有余數的整法”代替。根據以上分析,我做出了如下的大膽嘗試。
二、 實踐階段
《因數和倍數》教案設計(1)
課題
因數和倍數
第1課時
教學組織形式
(設計思路)
學生自學導入→通過糾錯理解因數倍數的概念及關系→鞏固練習1→找一個數的因數→鞏固練習2→找一個數的倍數→鞏固練習2→完全數→小結→小游戲結束
教學目標
1. 初步讓學生自己建立因數和倍數的概念及關系;使學生掌握正確找一個數的因數和倍數的方法。
2. 通過比較的方法,使學生能了解一個數的因數是有限的,最小是1,最大是它本身;一個數倍數是無限的,最小是它本身,沒有最大的。
3. 使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理解因數和倍數的概念。
教學難點
掌握找因數和找倍數的方法,總結歸納出最大、最小因數、倍數。
教具準備
PPT.學生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三、 反思階段
對于概念教學這是我第一次進行研究,我個人覺得我們對于教學是不是要去找一種有利于教學的普遍方法,用于我們的教學,特別是新青教師的教學。在小學教學中,概念教學是基礎,也是一個難題,我們要做的是尋找一種教學這種內容的方法,避免我們的課堂那么無味和尷尬。這種概念的教學對于我們老師來說是不好進行教學的,索性我們就不教,先讓學自己去學自己去探究又何嘗不可,然后老師再從實踐中糾錯,讓學生在糾錯中得出概念,最后再用這些概念去具體實踐。當然這對我們老師要求很高,不僅是問題的設計還是課堂的駕馭能力都是一種挑戰。在小學階段,特別是高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急待提高,我們只有在平時的教學中去激發學生的這種能力,才能讓我們的學生學舉一反三,掌握更好的學習方法。
參考文獻:
[1]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師用書(2006年版).
[2]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師用書(2014版).
[3] 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學生用書(2014版).
[4] 蘇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下冊——學生用書(2013版).
[5] 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小學《數學》教科書(簡稱大綱版).
[6] 全國中小學教材審定委員會2004年初審通過的《數學》教科書(簡稱實驗版).
[7] 教育部2013年審定的《數學》教科書(簡稱課標版).
作者簡介:
戴甲澄,湖南省長沙市,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仰天湖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