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校長在學校管理團隊中是一個顯眼的角色,地位舉足輕重。教學校長承載著課程開設、常規管理、質量提升、教學研究諸多的責任,其工作績效直接影響著學校的發展、教師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教學校長是學校教學管理的指揮官,是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責任人,是教科研的先行者,更是引領教師專業發展的排頭兵。
【關鍵詞】教學校長;教學管理;教學質量;學校發展
【中圖分類號】G6521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17)90-0061-02
【作者簡介】盛云生,南京市雨花臺區教育工委(南京,210012)書記,雨花臺區政協常委,高級教師,江蘇省物理特級教師。
教學與教學管理無疑是中小學校所有工作的重心、中心和核心,而學校的教學與教學管理又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單向地看,沒有優質的教學管理,教師的教學工作就難以達到校長所期望的水平和高度。優質的教學管理需要營造優良的管理氛圍,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制度、培育與創設先進的管理文化,這需要學校管理團隊付出長期的、不懈的、科學的努力,這個管理團隊的核心是校長,重要的副職卻是教學校長,教學校長需要擔當好以下四種角色:
一、a教學管理的指揮官
教學管理面廣量大、頭緒繁多,大事小事接連不斷,猶如一張細密的網纏繞教學校長的思緒,教學校長需要具備敬業的精神、負責的態度、嚴謹的思維、科學的方法和健康的身體,才能忙而不亂、有條不紊、突出重點地指揮教學工作的開展。
1.宏觀運籌:做好頂層設計。
宏觀運籌就是要做好學校教學管理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應基于學校傳統文化、學校辦學理念、教情和學情,在校長支持和專家指導下,著眼于管理的科學性、有效性和創新性,系統架構課程設計方案、完善教學管理制度、確立質量提升目標、確定教學研究主題、制定教學工作計劃、推動教學工作規范有序、優質高效開展。
2.立體式協調:爭取多方支持配合。
教學校長作為管理的指揮官需要全面思考,統籌安排,制定細致方案,協調多方力量,形成強大合力,力求四個到位:即考慮布置到位,指導督促到位,檢查落實到位,總結反饋到位。
教學校長的協調是全方位的、多層面的、立體式的。一是上下協調:上位協調指教學校長不能自說自話、悶頭干事,要養成匯報的習慣,經常向校長匯報對上的、對外的教學工作以及非常規的、大難度的工作,爭取校長對工作方案的認可、人員的支持和經費的保障;下位協調指教學校長與分管的或參與工作的處室主任、教師的協調,重點是明確任務、明確分工、明確要求、落實責任。二是左右協調:每一項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平行部門的支持和配合。例如,高考考務的組織,教學校長需要和分管德育、分管后勤的校長溝通協調,通過德育校長維護校園秩序,通過后勤校長做好服務保障。三是內外協調:當今時代,教育的大門是敞開的。許多工作的開展,需要依賴學校之外的教育行政部門和業務部門,甚至是教育之外的其他單位。開展教學研討活動時,我們需要和上一級的教研部門、科研部門聯系;組織高考考務時,我們需要和公安、保密、宣傳、環保等部門合作。
3.精細化:教學管理的必然選擇。
教學管理精細化應聚焦備課、上課、作業、測試、輔導、研究等教學環節,每一個環節的管理都要有文本化的要求,這些要求通過組織學習、考核評比、榜樣激勵內化為教師的自覺行為;精細化管理應追求實在有效,管理的制度、內容要具體而有意義,切忌空泛和形式主義。
精細化管理的目標指向應該是教師發展和學生成長。因為個體差異性的存在,學校精細化管理不僅要有制度保障,還要有人文關懷、文化熏陶,只有這樣,學校才能規范運轉、和諧發展,才能有健康持久的生命力。
學校精細化管理的時空具有其特殊性,校園里所有的人、財、物事都是管理對象。學校有其獨特的發展歷史,都有自身的文化特色,都處于某一個發展階段,校情千差萬別,目標各不相同,管理者需要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不斷探索、反饋、調整,形成符合規律的基本教育教學規范,用制度把它固定下來,并不斷追求制度運行中的精細化。更高層面的學校管理應該追求自己的文化特質,有鮮明的文化品位,學校文化是學生成長、教師成功的保證。
二、質量提升的責任人
1.心中要有科學的質量觀。
當今時代,應試教育之風仍然存在。學校的教學校長要著眼學生的全面發展,樹立科學的教學質量觀。不能唯考試分數,不可只用分數評價教學、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要探索并建立包含學生身心健康、興趣愛好、個性特長、品德修養和學業成績的綠色評價體系,并以此引領教師全程育人,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
2.質量提升永遠是核心要務。
教學質量提升是學校工作的核心元素,是教學工作的基點、起點、終點,也是評價一所學校重要的標志。學校的一切教學活動都要圍繞質量提升開展,研究質量提升的影響因素,找準質量提升的現實空間,實施質量提升的科學路徑,建立質量提升的評價體系都是教學校長分內事。
3.提升質量的科學路徑。
質量提升的決定因素是教師,關鍵因素是管理,潛在因素是研究。提升教學質量不能靠比拼教學時間、增加學生作業量,不能靠簡單機械的重復訓練。教學校長應該引領教師關注課堂教學改革,學科教學研究,以及精細到位的教學管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養成在良好學習習慣中追求質量提升。
三、教學研究的先行者
教師缺少教學研究,專業之路走不快,更走不遠。學校的教研要持久深入,分管校長要當好先行者的角色。學校教學研究需要關注五個要素:一是領導帶頭,帶頭營造氛圍,帶頭參加研究,帶頭展示成果;二是找準問題,教學環節管理中有什么問題,校長、分管校長要有敏銳的專業眼光,要有清晰的把握(備課講學稿、課堂教學模式、作業優化設計、學生評價);三是掌握方法,是全面開花,還是學科試點,是規定模式,還是自由摸索,是專家引領,還是自主進行;四是持之以恒,教研沒有短期效應,是長期積淀,要常抓不懈,要有布置、有檢查、有總結、有成果;五是展示宣傳,借助相關部門展示宣傳研究過程、研究故事、研究成果。
四、專業發展的排頭兵
學校是知識分子集聚的場所,官場意識比較淡薄。學校領導的影響力不完全是組織上授予的,也并不全是由職務和權力能夠帶來的,首先是靠自己的專業水平打基礎。好領導應該首先是一個好教師,是一個學生喜歡的教師,是一個績效優異的教師,是一個同行信服的教師。
分管教學校長要提升專業威信,才能提升管理威信。要爭當專業發展的排頭兵,做教師專業的伙伴,做同行的首席,做學科的專家。教學校長要帶頭進課堂,對課堂要有敬畏感,要親之愛之。教學校長是學校教師的標桿和榜樣,教學質量保持高位是基本的要求。
教學校長還要有“老師們,跟我來”的擔當和勇氣,要主動開設講座、公開課,發表論文,顯示專業的實力。教師開課,教學校長要主動評課,要力戒評課中的空話、套話、虛話,專業的點評課才會讓教師信服。名師的培養離不開專業的評審和學科頭銜的驅動,教學校長要做有內涵、有標簽的專家型教師,要自覺剖析自己專業的強項和短板,把握學科榮譽評審的契機,主動積極地參與各類競賽和評審并爭取獲得成功,這是專業發展道路上的重要標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