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數學教學由于公式變化少、題目類型少等原因很容易使學生們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思維定勢,思維定勢是一種思維局限化環境下的產物,但是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合理、巧妙地運用思維定勢往往也會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
關鍵詞:思維定勢;小學數學;教學技巧
在利用思維定勢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注意兩點,首先就是正確引導,確保思維的正確性,也就是說要保證思維定勢運用的合理性,不能盲目的依靠思維定勢。其次就是合理優化,確保思維的活躍性,也就是說要保證在運用思維定勢的同時不要影響思維活躍的發展,防止固化思維的形成。
一、 正面引導,確保思維的正確性
(一) 新舊結合,幫助記憶
數學是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各個知識點之間存在著很強的內部聯系,學習新知識一般并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在過去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總結歸納、拓展延伸。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們可以利用同學們的思維定勢幫助其回憶過去學習的知識點,從而喚醒對于已學知識的記憶,幫助其在新的課程中更好地發掘新知識與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通過“對比學習”的方法掌握新學習的內容,比如在進行對比的課程教學時,老師們可以運用同學們在學習除法與分數的時形成的思維定勢關系引導學生們進行合理猜想:在比的基本性質中是否存在如同除法與分數這樣的性質關系,從而巧妙地運用同學們已經形成的思維定勢將比的性質融入其中。
(二) 由舊出新,展開思維
數學作為理科學科的啟蒙與基礎,承擔著培養學生們思維能力的重任,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單純地教導學生們性質、定理、解題方法,更要幫助學生們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掌握正確、合理、高效的思維方法和學習策略,而思維形成的初期是脫離不了思維定勢的幫助的。比如在一些簡單問題的教學過程中,可能學生們在遇到某個量比某個量“多或者少”“大或者小”“高或者低”的時候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加減法,而這種最簡單的思維定勢正是幫助新思維萌發的基礎。例如在學習乘法的過程中,就會出現某物比某物高多少倍的情況,這就需要反復地進行加法,而正是由于這種加法思維定勢的存在,才會讓學生們產生疑問:是否可以在這種定勢中尋求某種規律,從而解決類似的多個相同數量相加的問題。而也正是這種思維的出現讓乘法的教學得以順利的引入。
(三) 思維拓展,培養興趣
小學數學相對于初中高中數學來說,應該更加富有趣味性,要讓學生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并且在這快樂中樹立對于數學的興趣。因此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學生們的課堂反應以及心理變換,關注學生們的成長與興趣,即使是既定的思維定勢,同樣的題目,同樣的數值如果換一種表達方式有時候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講解追擊問題的時候,傳統的教學模式無非是小明出門忘帶鑰匙了,以某個速度走了多久,他哥哥發現了,以某個速度追擊,問多久能夠追上之類的問題。類似于這樣的問題從幾十年前開始題干就沒有變過,生硬死板,很難抓住學生們的興趣,但是如果換個現在學生們都十分感興趣的話題提問,課堂氣氛和學生興趣就會有極大的提高,例如:敵方殘血英雄以某速度逃跑,逃跑一定時間之后我方英雄傳送過來開始以某速度追擊,問多久之后我方英雄可以擊殺敵方英雄。這樣抓住學生們的興趣熱點,便可以寓教于樂幫助同學們更加輕松地學習知識。
二、 合理優化,確保思維的活躍性
(一) 對比學習,總結提高
知識點之間的內部聯系是形成知識體系不可忽略的一部分,而對比學習正是建立知識點之間聯系的方法之一,新知識的掌握如果只是單純的樹立在一個點上,那么這個知識點不僅很難被應用,甚至很容易被遺忘,因此在掌握新知識點的同時我們需要保證這個知識點可以串聯進現有的知識網中,這樣才能確保新知識可以被真正地“寫入”學生的大腦中。而新知識的“讀取”則需要對于基礎知識有著很深厚的了解,這便突出了總結的重要性,所謂總結可以說是對過去思維定勢的一個梳理,將新學習的知識點與過去的知識點相互對比可以使新知識很快地融入到已經既定成型的思維體系中,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時都是將其切補拼湊成平行四邊形從而求出面積,而同樣的思維定勢可以幫助同學們對比學習圓形面積公式,而正是對這種思維定式的總結幫助同學們掌握了求其他各種不規則圖形的面積基本方法。
(二) 注重本質,摒除套用
在運用思維定勢教學的過程中經常不知不覺的進入一個誤區,那就是——“套用”。運用思維定勢教學不等于套用,并且如果在新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套用舊知識的一些方法反倒會讓學生們產生迷茫。過于相近的內容,過于相近的學習方法往往會使學生們將其混淆,最終結果就是新舊知識的碰撞導致兩敗俱傷。因此在進行思維定勢的運用中一定要注意到所學知識的本質教學,讓學生們了解到知識點的本質原理。因此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舊知識點的思維定勢展開新知識點的討論,但是切不可以將舊知識點全盤套用進新知識點中。
(三) 巧設陷阱,避免僵化
“吃一塹,長一智”永遠是教育手法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無論是成人還是學生在“吃虧”之后形成的記憶遠比單純的告誡要深刻得多,因此老師們不妨在教學過程中設置一些誘發學生產生思維定勢的陷阱,從而打破學生們的思維常規,避免因思維定勢而產生的思想僵化。例如在加減法應用題中學生們經常會形成一種思維定勢——看到“多”字就是加法,看到“少”字就是減法,而在出題的時候老師可以避免常規思維,設置一個小陷阱,例如:已知A物品有若干個,A物品比B物品少些,求B物品的數量。雖然題中出現的是“少”字但是此題依舊應該運用加法,這樣的陷阱可以幫助學生們突破思維定勢,從而避免僵化思想的形成。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思維定勢的兩面性——既能幫助學生們快速接受新知識又會導致思維局限性的產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各位老師朋友們一定要合理地利用思維定勢,不能盲目依賴,也不應棄擲邐迤。
參考文獻:
[1] 謝圣霞.思維定勢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合理應用[J].小學教學參考,2012(17).
[2] 周海東.思維定勢在數學課堂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廣東科技,2011(16).
[3] 許杰.淺談思維定勢[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0(12).
作者簡介:
吳根強,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通政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