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批注式閱讀教學法的提出背景及意義。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語文教學現狀,本文提出了批注式閱讀教學法。這種語文閱讀教學法,可使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產生獨特體驗,豐富課堂再生資源;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關鍵詞:批注式閱讀教學法;獨特體驗;質疑探究;自主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本文提出了批注式閱讀教學法。這種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法,可使學生大膽質疑,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產生獨特體驗,豐富課堂再生資源;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探究能力。
一、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的提出背景
1.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對課文的內容和表達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并能運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討疑難問題……欣賞文學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對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能聯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評價;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
2. 基于初中語文教學現狀。《新課標》注重學生的“獨特體驗”,而新課改后一些看似豐富、精彩的課堂,細細想來卻是華而不實,語文課堂的話語權仍然被老師所掌控,學生被老師牽著走,對老師接二連三拋出的問題只是做一些浮光掠影的解答而沒有深入思考;有的課堂借助多媒體,聲光色電光彩奪目,卻不能真正地讓學生沉入文本之中,對文本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在這樣的語文課堂中,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取一粟,不見滄海。不論是課文教學還是以寫作、課外閱讀為內容的教學,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耗時多而收效微的情況。另外,語文課堂教學模式依然單一,始終改變不了“先教后學”的模式,改變不了老師是學習的引領者、學生是被引領者的“多教少學”的現狀。如此,便導致學生對課堂興趣日趨減弱,語文學習能力也提高甚微。
因此,把學習的主動權、課堂的話語權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才能真正體現新課改的要求。批注式閱讀教學法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一種有效方式,它讓語文教學真正回歸學生本位,讓學生能真正地走進作品,對作品進行深入的獨特思考。
二、 何為批注式閱讀教學法
批注,是我國文學鑒賞和批評的重要形式之一。批注式閱讀教學,是指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主動運用已有的知識儲備、生活經歷與情感體驗等與文本進行廣泛、深入、全面的對話,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的基礎上,用線條符號或簡潔的文字圈點勾畫加以標記,寫上閱讀心得、感悟及困惑,再通過小組交流、展示,由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或引導,使學生進一步感悟,再一次批注,從而完成學習任務。
三、 批注式閱讀教學法的意義
1. 大膽質疑,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可見思考、質疑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傳統的“先教后學”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閱讀的最初感悟,閱讀期待無法有效調動。批注式閱讀教學法,可以使學生在初讀的基礎上,把觸角深入到文本的局部,小到字、詞、句,大到段、整篇文章的思想內容,在各個方面注入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去體驗,去感悟,以使自己讀有所獲,讀有所疑。亞里士多德說:“人的思維是從質疑開始的。”學生在批注式閱讀教學過程中,提出疑問,進而思考、探究,解決疑問,久而久之,便養成了思考、質疑、解惑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實現了“教是為了不教”的教育理想。
2. 獨特體驗,豐富課堂再生資源。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重點分享那些見解深刻、角度獨特的感想與理解,集體討論、探究那些有價值的質疑性批注,從而既擴大了學生的思維廣度,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深度,讓學生批有所得,得有所感,感有所悟。最后再總結批注得失,去粗取精,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二次批注。如此,既圓滿完成了對文本的教學任務,又最大化地豐富、拓展了課堂的再生資源,實現了“少教多學”的教育目標。
3. 自主、合作,提高學生探究能力。盧梭說過:“最好的教育就是毫無作為的教育,最主要的教育原則是不要愛惜時間,要浪費時間。”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盡情展示自己的批注,交流、討論。這種自由的課堂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他們紛紛發言,如實記載,合作探究,答疑解惑。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樂此不疲地誦讀、思考、討論、評價,從中獲得真切的體驗和獨特的感悟,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也學會了合作、探究。
閱讀是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批注式閱讀以它自由、開放、獨特的方式,使學生在批注式閱讀教學中重新擁有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從而學會自主式學習。這種方式可充分改變“先教后學”、“多教少學”的教學現狀,可使學生充分地自學課文,對課堂教學的深入開展有相當大的作用。也可使學生真正融入課堂,融入文本,與文本進行心靈的對話,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也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作者簡介:
施銀芳,甘肅省嘉峪關市,嘉峪關市實驗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