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乾敏??
摘要:新課改的深入實施下,我國的教育形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豐富的教學方法讓語文教育取得了很大的進步。目前,“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逐漸引起了廣大教師的關注,本文就此課題對現階段小學語文的教學現狀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對“少教多學”高效課堂的構建形式進行了一定的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少教多學;高效課堂;構建
一、 引言
教師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必須對每一個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把握學生的個性特點,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從而徹底地對以往落后的教育模式進行有效的革新。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少教多學”的理念,能夠有效地提升教學效果,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逐步的養成,培養出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思維得以發展,讓其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的容易。
二、 現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
在當前社會中,小學語文的教學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其教學模式也在不斷地革新與完善,以往單調的教學模式已經逐漸沒有了生存空間。但是從總體上來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并沒有徹底地將學生放在課堂的主體地位,還是采取教師教課、學生聽課的方式來進行語文教學。這樣不但無形中增大了教師的工作量,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沒有達到教學的要求,讓學生在這種被動學習的過程中,使其活躍的思維逐漸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對知識的分析與思考還停留在淺層。
教師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應當采取“少教”的形式來進行課堂教學,拋棄以往知識灌輸的教學形式,運用新型的教學方法來構建高效的課堂,通過合理的引導,讓學生在課堂上“多學”,從而逐漸地培養出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逐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使其在語文課程的學習過程中更加的游刃有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時常的設計一些有意思的教學活動,讓課堂的氣氛更加的生動靈活,從而培養出學生創新的思想與樂于實踐的習慣,打破學生思維上的束縛,讓學生的交際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
三、 “少教多學”高效課堂的構建方式
(一) 確立教學目標
小學語文教學最主要的目標就是讓小學生的綜合素質得以提升,不但讓學生掌握語文學科的基礎知識,還要陶冶學生的情操,讓學生的道德修養得以提升,使得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教師應當對教學任務有一定的認識,在課本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對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進行一定的培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拓展。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并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所以教師應當對此進行避免,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采取一些新型的教學工具來豐富課堂的內容,比如多媒體設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將書本上的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讓學生去親身體會語文特有的美感,進而培育出小學生的人文素養。
(二) 改變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教師首先應當對“少教多學”這種教學理念進行深入的理解,這種教學理念所主張的觀念并不是教師什么也不教,放任學生去自學,而是對學生進行引導式的講解,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更加的順利,從而有效地展現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教師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逐漸轉變自己的教學觀念,對自己在課堂上的定位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扮演好自己引導者的角色,帶領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教師必須時刻的進行相關的學習,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從而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地提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地震中的父與子》這一課時,教師應該對文中所表達的感情加以體會,并在課堂上運用合理的方法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文中所講的內容。
(三) 制訂教學計劃
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制訂出完善的學習計劃,必須對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以教學大綱為依據,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對教學計劃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教師需要標注出課程內容中的重難點,在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出現理解困難的情況時,教師應當及時給出一定的指導。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自己的見解,及時的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與同學進行有效的交流從而取長補短。教師必須對學生自主學習的學習成果進行一定的肯定與贊揚,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充滿了成就感,從而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熱情滿滿,在課堂上培養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四) 完善教學形式
教師必須對傳統的教學形式進行一定的革新,從學生的實際情況來出發,結合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以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根本,對其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一定的完善。教師可以采取情景教學的形式,來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代入感,從而能夠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教師應當在課堂上增設自主探索的環節,讓學生對未知的知識領域進行主動的探索,并且在探索的過程中進行深入的思考與總結,向同學分享自己的收獲。教師必須根據學生的不同水平,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形式,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教師還可以運用小組協作的形式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這樣不但能夠讓學生各方面得到快速的提升,還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
四、 結語
總而言之,“少教多學”是一種十分新穎的教學理念,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各方面素養,培養學生提出與解決問題的意識。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對自己的定位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扮演者引導者的角色,而學生才是課堂上的主人翁。所以教師必須學會運用新的教學方法,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從而讓學生對語文這門課程充滿激情。在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其能夠更容易的對知識進行梳理與掌握,對知識的理解也更加的透徹,這樣不但讓學生學習的效率得以提升,還減輕了教師的教學負擔,讓學校更加充滿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 高云.基于生本理念的“少教多學”小學語文課堂構建[J].西部素質教育,2016,2(07):154+156.
[2] 史巖.實現“少教多學”,構建高效課堂——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少教多學”方法[J].新課程(小學),2015(01):61.
[3] 張紅.淺談如何構建語文教學中的高效課堂[J].教育藝術,2014(04):70-71.
作者簡介:李乾敏,四川省宜賓市,四川省宜賓市翠屏區宋家鎮中心小學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