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照方
【摘要】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時代為中職生提供了一個開展自主性學習的良好平臺,同時也為其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提供了有效條件。文章主要探討了在網絡環境下教師如何引導中職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
【關鍵詞】網絡環境;中職學生;自主探索學習;引導策略
信息爆炸的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的發展不僅給人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給教育行業帶來了深刻的改革。有調查報告顯示,學生是中國網民中占比最大的群體,特別是中職學生使用網絡的占比是非常高的,已經是網民中不可忽視的群體。網絡環境下如何引導中職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學習是教師要重點解決的難題。因此,教師不能再只局限于使用封閉的教學方式,必須適應在網絡環境中進行教學,從而提高學生自主探索學習的能力。當下流行的社交軟件、自主學習類App以及網上海量的學習資源,為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了可能。
一、網絡環境下中職生自主學習特點及問題分析
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主決定學習的內容,充分發揮自主能動性和創造性,有目的地進行知識構建的行為。在信息爆炸的時代,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更廣闊的學習空間、更大的學習主動權和決策權、更高的主觀能動性。
第二,更具個性化的學習規劃。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興趣,從而制定出不同的目標。中職學生可利用網絡有目的地選擇學習資源,做出合理而又個性化的規劃。
第三,更好的學習情境體驗。在互聯網環境中,學習資源的形式生動且多樣化,包含視頻、音頻、圖像、動畫等各種形式,使學生學習情境體驗更加強烈。
第四,高效交互性。網絡為學生學習提供了眾多的交流平臺和一系列雙向交流工具。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社交軟件來獲取知識。國內的社交軟件主要以QQ、微信、微博人人網、豆瓣網、知乎等為代表,國外的有Facebook、YouTube、Twitter。在互聯網平臺上每個使用者都可自由發言,通過評論、討論、分享、激勵和內部學習方法,獲得更多課堂上無法掌握的知識。從這個角度而言,新興社交軟件具有資源共享、媒體形式多樣、高效交互等優點,給中職學生提供了一個自主學習的平臺,彌補了單純課堂學習的不足,提高了學生的獨立分析、探索、實踐、創新能力,有利于中職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
但互聯網環境下中職生的自主學習也同樣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很多學生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多于學習時間,甚至在上課期間玩手機的現象也很普遍,這是一個新問題。中職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但由于網上信息真假難辨,中職學生心智尚未成熟,很多人會被網上大量的謠言、犯罪、暴力等負面信息所誤導,不利于學生發展。網絡使得學生輕而易舉就可以獲得知識,比如很多人使用百度作業幫來答疑或抄作業答案;學生利用手機社交軟件在考試時作弊的現象時有發生,也使得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思考能力不斷減弱。
二、網絡環境下中職生自主學習引導策略
網絡是把雙刃劍,雖然互聯網時代對學生的教育產生了一些不良的影響,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反對學生使用手機和網絡。我們應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堅持為我所用、疏堵結合的做法,正確引導學生在互聯網時代獲得自主學習的能力。
(一)引導學生認識網絡傳播特點,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1.正確認識網絡傳播的特點
網絡傳播具有信息豐富、易傳播、更新快、成本低、交互性強等優點,但也容易導致信息泛濫、網絡犯罪、網癮癥等問題。所以,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網絡傳播特點,科學用網。引導學生利用一些正面的信息節點,比如微信中一些有意義的公眾號、中國數字科技館;引導學生多看官媒的網站,如參考消息、鳳凰、新浪;使用一些和生活密切相當的App,如高德地圖、鐵路12306、百度云、掌上公交。對于網絡的弊端,不能單純依賴網絡自身的發展和完善來解決,還需要學生從自身做起,教師也應適當地引導學生如何規避使用一些不良的App,特別避免接觸一些不良廣告多的App和小道消息,對一些常見的熱門消息和軟件也應適當地加以鑒別和引導。
2.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
手機社交軟件的普及造成部分學生沉迷于網絡或者產生“手機依賴癥”,形成了不良的手機使用習慣。對此,首先,校方應以講座或海報等形式加強關于社交軟件使用知識的宣傳,普及學生使用社交軟件的常識。其次,利用社交軟件建立校園內的各種興趣社區、社群,如運動類群、心理咨詢類社群、競賽信息群、校園生活群,以引導為主。再次,制定適當的紀律要求,如在正常的上課時間上交手機,不允許使用手機,有教學需求的除外。通過以上措施,使網絡環境特別是手機社交軟件在發揮社交功能的同時,成為學生學習的良好平臺。
(二)教師教學策略的改變
本文主要從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師信息素養三個方面對互聯網時代中職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師教學策略提出優化方案,從而進一步形成高質的、行之有效的網絡時代下特色的教學模式,促進中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展。
1.教學理念優化
新一輪的教育課程改革提出“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利的學習條件,促使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因此,對于教師而言,應進一步優化教學理念,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和探究。在互聯網時代,教師應該扮演一個引導者的角色,主要輔助學生設計合理的學習目標和計劃,并給予答疑和引導。
2.教學方法革新
傳統的教學方法單一、枯燥,不利于學生的學習。因此,在網絡時代下,教學方法革新勢在必行。應當鼓勵教師探索依托網絡平臺的教學改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教師授課多結合一些網絡和手機上的因素,調動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在上課時引入App,比如用手機投票,增強課堂趣味性和學生課堂體驗,在課后建立一些用手機做作業或看錄像的后臺,讓學生通過觀看手機錄像來預習和復習,看完后做一些統計,計入平時成績。開發具有在線提交、批改作業、問題反饋、請假、點名、簽到等功能的軟件,方便師生的交流和溝通。這樣就能在課堂上構建自主學習的氛圍和環境。endprint
(2)變傳統“灌輸式教學”為“引導式教學”的理念。教師參與到與學生的共同探討中去,在社交平臺上和學生進行主題式、探究式學習,及時發布一些微視頻等教學資源,并布置作業,讓學生獨立完成任務,最后教師進行答疑。如此,教師就可以在課前、課中、課后發揮引導作用,強化學生自主學習的意志。
(3)傳統課堂與社交平臺共同發力。手機社交軟件只是一個學習工具。教育教學是服務于人、助人成才的,工具是為內容服務的。利用這些工具旨在培養學生充分利用手機社交軟件平臺學習和提高專業科學知識的能力。傳統的課堂教學和新興的手機社交軟件平臺可以共同發力。比如,利用新的通信工具進行課后作業的布置等。目前不少教師已經利用了微信群和QQ群等布置作業,解答學生的問題、上傳學習資料到群組共享,和學生家長交流溝通等。再如,成立課后興趣小組。每個興趣小組的學習過程和作業完成、檢查過程都可以通過手機社交軟件進行跟蹤互動、分享和評價。教師也可以自己制作與興趣小組內容相關的App,或通過個人微信公眾號的閱讀量、點贊量、留言量甚至廣告費決定課程成績。
3.教師信息素養優化
在充斥著真假難辨信息的互聯網時代,教師應當加強對互聯網的了解,提高自身媒介素養,提高辨別真假信息的能力,要保持清醒的認識,運用科學方法為學生合理組織安排學習資源,正確引導學生篩選和過濾網絡信息。教師可以先將自己獲得的信息過濾篩選一遍整理后再發布給學生,所安排的學習資源內容上應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形式豐富,比如圖文并茂,視頻聲畫統一,音頻直觀生動等,以引起學生的興趣。最后,互聯網環境下的學習對傳統的學習資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努力提高網絡工具的應用能力。比如,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形成學習資源,提供給學習者共享;將傳統的引述材料、印象材料進行數字化,形成新的學習資源,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學軟件、知識素材、學法指導、疑難解答等。
三、結語
總之,網絡和手機社交軟件的迅猛發展使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顯著變化,以手機社交軟件為平臺進行教學改革有一定的應用基礎和現實意義。當然,網絡環境下中職生進行自主學習的方法和策略還有很多,除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學校和學生家長的引導作用也是不可忽視的。這就需要我們在實踐中不斷反思,不斷研究,不斷總結,以促使和引導學生合理使用網絡資源,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參考文獻】
[1]姚崇,安昱霏.手機媒體的應用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新聞世界,2014(10):103-105.
[2]林莉蘭.網絡自主學習環境下學習策略與學習效果研究——英語聽力教學改革實驗[J].外語研究,2006(02):39-45.
[3]趙躍生.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學習模式探討[J].教育信息技術,2005(01):10-12.
[4]胡俊.網絡環境下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及其教學模式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05(01):76-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