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萍
[摘要]隨著全球化趨勢的不斷深化,國家間政治、經濟、文化等交往的日益頻繁,外語的重要性在我國當前時期顯得尤為突出,傳統的外語學科教學已經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一種新型教學模式——中外合作雙語教學進入國人視野,并備受推崇。本文在我國合作辦學的相關背景下,探討了我國當前的四種雙語教學模式。
[關鍵詞]合作辦學;雙語教學;教學模式;教學質量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14- 0017 - 02
doi:10.3969/j.issn.1671- 5918.2018.14.008
隨著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關系的日益緊密,中外合作辦學的高校越來越多,而合作辦學中最重要的就是特色的雙語教學模式。雙語教學關鍵優勢在于吸引國外優質教育資源,借鑒外國先進教學經驗和方法,培養學生跨語種交際能力,以培育國際化優秀人才。合作辦學的雙語教學模式關鍵是為了實現語言目標和專業目標,不僅追求語言方面的學習,同時兼顧了學生專業方面的要求。因此,合作辦學的雙語教學模式對于我國的教育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有必要對當前現狀進行比較研究,以完善當前存在的不足,促進教育事業不斷發展。
一、中國合作辦學的背景
中國合作辦學指外國教育機構與中國教育部門在我國境內合作招收中國學生的教育單位,我國目前的合作辦學方式主要有學歷教育項目和非學歷教育項目兩種,其辦學主體包括中外合作辦學機構和中外合作辦學項目。合作辦學設計的教育層次主要是針對本科教育、碩士教育和博士教育等高等教育階段,對于初等教育目前還沒有普及。我國引入合作辦學主要有以下兩個目標:
(一)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借鑒先進辦學理念。我國出臺的中外合作辦學條例中有明確強調,合作辦學的主要意圖是引進外國優質的教育資源。21世紀以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取得了突飛猛進的進步,但是,與教育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教育水平與其還有不小的差距,在全球化日益加快的今天,這種差距更是顯而易見,因此,我國應該注重國際化的人才培養,在人才規模培養的基礎上,注重國際化的培養目標,引進教育發達國家的有用教學資源,深入學習國外的先進辦學理念,融會貫通,制定我國合作辦學的具體可行教育方式,提高我國的國際化人才培養水平,培養出更多適應當前全球化的知識型人才。通過引進并吸收優質的教育資源,靈活地設定適合我國的教育辦學理念,使從事雙語教育的教師從意識形態上牢記該辦學理念,在不斷地交流以及實踐中推動我國合作辦學教育的發展。
(二)實現合作辦學的人才培養目標。合作辦學的最主要目標是引進國外前沿的專業知識和合理完善的課程設置,根據我國的教育發展現狀,在中外雙方共同制定的培養計劃和教學方案中培養國際化的人才。合作辦學的終極目標其實就是達到學生出國留學的目的,因此,合作辦學者應該基于該意圖出發,注重在學校構建局部的異國文化,給學生以身處異國的氛圍,這樣對雙語學習者有著更好的學習效果。我國比較知名的幾所高校比如北大、清華等高校,已經建立類似這種局部的氛圍,其目的就是為了給學生創造環境。
二、中國合作辦學中的雙語教學目標
合作辦學中的雙語教學不僅追求對除母語之外的第二語言的學習,同時也設定了對國際前沿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它的目標是培養雙語型、國際化的知識型人才。第二語言不僅作為雙語教學學習的內容,也作為其學習國際化前沿知識的工具。合作辦學基于該方面的考慮,協商制定中國合作辦學中的教學計劃和教學方法,主要是為了實現兩大教學目標:語言學習目標和在語言學習基礎上的專業學習目標。
(一)語言目標。合作辦學中的雙語教學首要目標就是第二語言的掌握,這不僅有利于國際上的交流溝通,又因其與專業課的結合,因此語言的學習也是雙語專業課學習的基礎。以英語雙語教學為例,目前,我國高等教育英語課程的設置上,分為綜合英語課、商務英語課、聽說英語課三種基本類型。綜合英語課是在基礎英語課的基礎上增加大量的實用英語單詞和英文文章閱讀,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聽說英語課主要是通過舉辦英語活動、交流溝通的方式鍛煉學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商務英語課是引入相應的專業術語,在學習專業術語的基礎上能夠閱讀英文參考文獻,為將來系統地學習專業知識打下基礎。
(二)專業目標。專業知識學習的目標是建立在外語語言學習的目標上的,其不僅要求學生運用外語學習新的專業知識,同時也要擁有運用所學的知識處理問題的能力。該目標的實現體現在教學內容上的前沿性,因此,合作辦學的辦學者在專業教育上可以保持教學內容的先進性,其應反映當前世界的最新成果。而英文版教材的更新與國際前沿性成果幾乎同步,對于各專業知識的發展更為前衛,專業性學習的目標更為容易實現。同時,雙語教學在獲知前沿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更趨向于將國際上的理論和實際結合觀念的重要性傳輸給學生,讓他們深刻體會到知識學習的目的關鍵在于運用,在合作辦學教學計劃的制定中,雙語教師也更加注重國際先進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的獲取和吸收,會有針對性地加大對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更好地將學生所學的專業知識轉化為能力,真正地實現雙語教學的專業目標。
三、雙語教學模式的比較與探討
合作辦學的雙語教學已經在我國實施了多年,期間多所高等院校已經形成了幾種常用的教學模式,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推動的作用。由于不同的教學模式是根據不同院校的實際情況設定的,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其適用性會存在一定的局限,接下來筆者就對比一下我國當前存在的幾種應用雙語教學模式,并對其各自適用條件及應用利弊進行探討。主要包括以下四種雙語教學模式:
(一)漢譯型。漢譯型教學模式是以中文為語言中介,對外語課程教學內容進行翻譯教學的一種方式。漢譯型教學是最為簡單和初級的雙語教學模式,適用于教授初級外語學習者。授課者主要是對外語課時的核心內容進行歸納和總結,然后用中文講授給學習者,其主要幫助初學者理解外語語境,把握外語課堂的核心知識,能夠有效鼓勵初學者學習外語。然而,這種雙語教學模式存在著很大的弊端:第一,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中文講解,無法鍛煉其自我學習能力;第二,學生無法發現學習過程中的薄弱環節,無法做到實質性的提升;第三,無法適應由初級學習者漢譯型授課方式轉變為全英文的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雙語學習和思維能力的培養。
(二)穿插型。穿插型教學模式是以外文作為語言媒介,即在講課過程中以外文為主導,不斷地在中文和外文之間做解釋性地交換。該種方法比較適用于具有一定的外語學習基礎的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對授課老師不斷地在外文和中文之間的忽然轉換有一定的適應和理解能力,思維方式能夠在外文和中文之間隨著老師的講授而轉變。這種方式下,授課老師根據外文的難易程度,有針對性地對外文進行翻譯,對于普遍性簡單的部分可以一筆帶過,而對于專業性難點或者語法難點,授課者可以留出更多時間進行講解,這樣能夠有效地節省時間,提高教學效率。但是,這種模式也有其弊端,穿插型模式也是適用于外語水平不太高的學生,一味地運用該模式對于學生學習外語的上限會形成阻礙。因此,這種穿插型教學模式也要隨著學生外語水平的提高而做出相應地調整,以確定授課時外語和漢語的使用比例,從而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能力。
(三)示范性。示范型教學模式是全部運用外語進行外語教材授課,其目的就是構建與國外大學同樣的標準和模式。這種模式適用于我國外語水平較高的學生以及國外學生的課堂,體現了合作辦學的特色。本土學生可以通過這個模式來進一步提高自身的外語水平和專業知識學習能力,借此機會更多地同外國學生進行零距離交流。而國外學生通過自身母語接受知識更加得心應手,不僅學習了專業知識,而且還能切身感受到異域文化和環境。然而,這種模式在細節上也存在著一些弊端:第一,本土學生對于全英文授課開始會存在一些抵觸心理,難以迅速適應這種授課方式;第二,全外文對于留學生上課固然有好處,但是除了課堂之外,如果沒有基本性地中文溝通能力,將很難生活。針對這些弊端,應該靈活地調整外語和漢語的授課比例,可以設定為90%,這樣,既給了本土學生外文學習適應的空間,也教授外國學生一些必需的中文溝通能力。
(四)合作型。合作型授課模式是由中外同專業教師共同講授該專業課程,共同完成教學任務和目標。我國簽署的合作辦學的相關文件中規定,合作辦學中的相關專業課程需要由外國教師講授。然而實踐經驗證明,外教獨立授課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學生對于外教所授知識不能完全聽懂,存在語言障礙;其次,外教所授專業知識是針對自己國家的背景進行講授,學生無法根據我國情況來進行理解。合作型授課彌補了這兩個缺點,可以結合外教專業,為每名外教配備同樣專業的中文教師,兩者在溝通交流的基礎上,完成該教學任務。學??梢栽趯W生學習外語初期多安排中文教師教授專業課,隨著外文能力的提高,可逐漸增加外教老師的專業課數量,這樣協同配合,共同實現雙語教學目標。
四、結語
合作辦學的雙語授課模式是我國高等教育院校引進的進的教學方法,它結合時代發展的需求,為我國培育了許多優秀的人才。但是,我國雙語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其中存在著不少問題,我們還應該繼續努力,在以后的工作中,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借鑒國外經驗,不斷完善合作辦學中的雙語授課模式,提高我國合作辦學質量,為我國培育出更多符合當代國際化需要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晨燕,高校中外合作辦學背景下專業課雙語教學模式探討——以江南大學萊姆頓學院酒店與旅游管理專業為例[J].高教論壇,2016(9):94 -98,109.
[2]白士彥,中外合作辦學沉浸式雙語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東北師范大學人文學院與丹麥合作辦學為例[J].才智,2015(30):288 - 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