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瑞霞
[摘要]案例分析方法是連接理論和實踐的橋梁,具有較強應用性的行政管理專業課程也在不斷探索如何有效應用案例分析方法。文章以課程實踐教學為基礎,從案例教學法的概念、必要性、實施步驟、模式創新和注意事項環節進行了詳細分析。
[關鍵詞]案例教學;行政管理;模式優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 5918( 2018) 14- 0127 - 03
doi:10. 3969/j.issn.1671- 5918. 2018.14. 055
案例教學是一種運用典型案例,將真實生活引入學習之中,“模仿真實生活中的職業情境”,創作“劇情說明書”用來做詳細的檢查、分析和理解,幫助學習者像從業人員那樣思考和行動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就是一種培養學習者初步具備職業技能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是溝通理論與實踐、能夠把認知性和感受性學習方法很好的融合起來的一種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在行政管理課程中的步驟
案例教學法主要圍繞選取案例、案例研究、案例分析和案例課堂。其中,案例研究是在所提供的案例“現象”或“問題”中挖掘案例背后的“元素”,追尋案例彰顯出來的學術邏輯和實踐經驗。案例教學中的案例分析是先給每一小組提供綜合性案例及相關思考問題,學生分組閱讀分析案例,結合行政管理專業理論知識,提出具體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或意見。同時,案例教學要充分運用案例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擴展案例的內涵和外延,以學生為教學中心,讓學生以參與者姿態積極開展案例討論,記錄并保存案例探討的不同觀點,教師和學生都可以成為案例討論的評論者。從一定程度上來說。案例分析可以為案例課堂教學提供“教學指導”或“參考性意見”。
行政管理課程案例教學模式的具體實施包括“建立小組一選擇案例一發布案例一小組自主協作探索一課堂討論一撰寫案例分析報告”六個環節。
(一)建立案例討論小組
以許昌學院法政學院行政管理專業為例,每學期行政管理專業學生人數在30人左右,一般情況下,根據學生自愿分組,本組案例討論的組織協調工作由組長負責。每位同學要明確各自職責,如資料搜集,制作匯報PPT,匯報人,答辯人等角色。同時,涉及一些具體觀點的辨析也可采用小組辯論的形式,正方和反方進行分組,各組選取4位辯手。
(二)選擇案例
《行政管理案例分析》是許昌學院行政管理專業大三學生開設的專業必修課,課程內容打破原有教材框架,圍繞行政環境、行政職能、行政體制、行政決策、行政執行、行政監督、行政倫理、電子政務等模塊展開綜合案例分析,同時選取公眾關注及公務考試常見的熱點問題,如環境保護、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反腐倡廉、養老難題、精準扶貧、“互聯網+政務”、共享單車等進行深入分析。
案例選擇和改編上遵循以下原則:首先,案例要從報紙上、雜志、廣播、電視、期刊、網絡以及社會調查中獲取眾多的案例素材,特別是近幾年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并結合公務員考試中涉及的相關領域進行選取代表性的案例;其次,案例的設計和安排要與重點理論相結合,以便學生理解和掌握;最后,案例要能反映公共管理問題的一般性和概括性。在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下,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弱,所以案例選擇的篇幅不能太長,以3 -5頁為宜,要能對學生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作用。
(三)發布案例
每次上課前五天教師會通過班級平臺將本周課案例教學用到的案例材料和要討論的問題進行提前公布,不同案例,由小組自由選擇。
(四)小組自主協作探索
各小組組長分派各成員的任務,并負責組織本小組對案例討論以最終形成最終看法和意見。各小組討論的結果用PPT的形式進行總結,以便課堂展示。對于聽證會、新聞發布會等運用情景模擬方法的形式,由各小組做好分工和各項準備工作。對于一些觀點的辨析也可采用小組辯論的形式,正方和反方進行分組,各組組員討論分工收集論點論據,各組選取4位辯手,并由辯手進行辯論準備。
(五)課堂討論
以“環境保護”案例為例,在課堂上,各小組派一名發言人把本小組圍繞具體環境污染案例從表現、危害、政府監管角度、企業失責、公眾環保意識等各角度的綜合分析內容用PPT的方式進行集中展示匯報。介紹完后由其他組的同學針對匯報人的各個分析角度進行提問,對于政府和企業失責問題或公民環保意識的具體問題由發言人和小組成員進行現場回答,問答環節允許有不同意見和爭議的存在。運用情景模擬方式,由學生就具體案例召開聽證會,新聞發布會等,運用辯論方式的在課堂中,展開激烈的雙方辯論。課程討論旨在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允許存在有不同意見甚至是爭議。課堂討論結束后,由教師從邏輯性和深入性對各小組的案例分析表現進行綜合的點評。
(六)撰寫案例分析報告
小組分別對案例的各層次的、多角度的分析進行文字總結,以作課程平時成績評價依據。
二、案例教學在行政管理課程中的方法創新
基于案例教學的行政管理專業教學改革并不是簡單地將案例教學法照搬或者生硬的拼湊到傳統教學模式當中,而產生兩種教學方法的積極整合效應。許昌學院法政學院行政管理專業每學期會組織安排學生到當地的政務部門進行參觀學習和交流,了解其工作職責和政務前沿。基于此,課堂案例教學也在基本形式的基礎上進行方法創新,如結合具體的行政管理案例運用聽證、情景模擬等形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角色的體驗能夠從政府及公務員的角度來全面的考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情景模擬教學方法
情景模擬教學法是指創設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接近實際工作或生活的場景,由學生在這種場景中分別擔任不同角色,教師在一旁進行指導、分析,并作出最后總結的一種虛擬實踐性培訓方法。提出解決復雜現實難題的方法與對策,就需要對案例研討情景進行“仿真”,使學生身臨其境,能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設身處地思考真實的情景并能解決公共管理的現實問題3。結合具體的行政管理案例運用聽證會、新聞發布會、討論會議等情景模擬形式能夠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角色的體驗能夠從政府及公務員的角度來全面的考慮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也正是在公務員考試中補足學生實踐經驗不足短板、提高口語表達能力和問題處理能力的一個行之有效的方法。
1.情景模擬教學準備階段
首先,確定主題:以聽證會為例,選擇現實中公共管理問題,同時發布包括意見稿、聽證時間、地點、目的的聽證公告。其次,編制方案:根據所確定主題,細化方案的設計,明確聽證流程,確定模擬方式,如分組討論、角色模擬扮演還是即席發言等方式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展開。同時注意設計場景,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在課堂或者實驗室通過營造決策、會議或聽證等的仿真情景。各小組分配角色與設計角色,學生進行分組扮演,各方了解相關法律法規及部門職能,詳細分析征求意見稿,提出明確符合自身的意見、評論和解決對策。
2.情景模擬教學實施階段
首先,嚴格遵守聽證流程,包括主持人致辭宣布聽證會開始;主持人介紹聽證會代表、出席人結構以及產生辦法;聽證申請人介紹方案;聽證會各方代表發言;各方代表自由辯論;主持人總結。其次,每位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按設定崗位的職責進行演練。在自由辯論階段,各小組代表就其他代表的觀點進行提問和解答,通過積極發言提出各自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和實施方法并作出實施效果的初步分析和預測。
3.情景模擬教學總結階段
教師對于學生的角色扮演情況,從儀表、姿態、語言表達、應變和解決問題等相關表現進行整體正面評價,特別對某些問題的處理要作出啟發式的誘導,從中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和思維拓展能力,啟迪他們學以致用的創新意識。
(二)觀點辨析型教學方法
前兩種模式中,案例普遍涉及包括政府在內的多個主體,在對案例分析過程中各小組從不同的視角所持觀點有所差異,基于前兩種方法,在全面把握案例和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學用結合”,鼓勵同學提出不同觀點,在前兩種模式的基礎之上,采用觀點辯論型的新的模式。許昌學院行政管理大三的學生很多都參加和觀摩過校級辯論賽,基本了解辯論賽的大致流程。基于此,改變了傳統被動灌輸式案例教學方法,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加深了對案例的理解。
1.準備階段。小組成員自由結合,選取辯題,挑選主持人,辯論分正反兩方,正反方各四位隊友,小組成員之間做好分工。同時發布一般賽制下的辯論規則和流程。由小組成員在課下收集資料,組織集中討論。
2.辯論階段。一辯負責立論陳詞加上攻辯小結,攻辯則是正反方二三辯負責;而自由辯論則是四位隊友相互配合的時刻,每個人都可以發言;最后的總結陳詞則是由四辯負責。
3.總結打分階段。根據各組選手的表現,由觀摩同學進行給各小組打分,并選取最佳辯手。
三、案例教學在行政管理課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在日常的案例教學法實施中,會遇到學生課堂討論積極性不高的問題,甚至出現了“冷場”的尷尬局面。“事實上,教師是討論問題的設計者,課堂討論的主要發起者、組織者,也是學生討論的重要參與者、促進者。因此,課堂討論冷場的主要責任應在教師。”
案例教學的關鍵在于逼真,案例的設置要盡量接近于現實生活,比如從身邊真實的社會治理和政府工作當中搜集信息,采集案例。因此應用好案例教學,教師要扮演好“項目策劃人”和“編劇”的角色。課堂討論中教師要做好主持和點評工作,教師的認真點評應該成為整個過程畫龍點睛的一筆。最后,教師將學生的課堂表現錄制下來要做好影像素材采集工作,保存以作為各組學生平時成績的評分依據。
(二)學生角色的轉變
在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中學生被動參與被動接受,教學效果較差,也容易出現課堂“冷場”的問題。在案例教學中,學生要發揮積極主動的作用,扮演著中心者的角色。小組準備階段,每位學生都有各自的任務,從收集案例、分析案例、尋找理論支撐、查找法律法規,明確各政府部門職能等環節中,既吸收了理論知識也提煉出解決措施,每個環節都需要小組成員的會相配合和積極參與。課程討論中,每個同學能積極地亮明自己的觀點、論據和解決方法,實現了各組成果和信息的分享。因此,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角色由被動的知識接受者,轉變為積極的知識獲取者和實踐者。
(三)改革考核方法
為提高學生參與及積極性和保證教學效果,我們改革了學生的平時成績考核方式。對原先的平時成績組成比例由30%調整為50%。案例教學過程中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在討論中踴躍提問、發言、辯論以及撰寫案例分析報告等納入到平時成績考核中。作為期末考試的題型也由考試試卷轉變為案例分析論文或者觀點分析論文的形式,能夠保證把理論知識消化后,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聶玉霞,行政管理學課程教學方法改革與創新研究[J].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6(2):94 - 95.
[2]周華,張海玲,基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案例教學研究——以行政案例分析課程為例[J].大學教育,2017(12):142 - 145.
[3]劉仁春,基于案例教學的課堂學習共同體構建策略——以高校行政管理專業學科教學為例[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7(9):86 - 87.
[4]張曉峰,行政管理案例教學中“冷場”局面的應對[J].黑龍江教育,2010(4):53 - 54.
[5]陳輝,張磊.案例教學中的師生角色定位[J].中國輕工教育,2010(1):84 -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