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海員隊伍素質的高低,對全球的航運安全、海洋環境保護和航運可持續性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荷蘭海洋文化、職業教育及航運業的發展歷程和經驗進行解剖分析,結合國內航海教育現狀對我國海員繼續教育模式與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關鍵詞】航運 ?海員 ?職業教育 ?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14-01
當前,世界海運規模持續發展與全球高級海員短缺的矛盾一直是國際航運界的熱點話題。筆者跟隨天津海運職業學院調研組赴荷蘭,通過對荷蘭海洋文化、職業教育及航運業的發展歷程和經驗進行解剖分析,對我國海員繼續教育模式與改革提出幾點建議。
1.荷蘭航海職業教育優勢與特點
1.1深厚的海洋文明與海商文化底蘊
荷蘭有著歷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和根深蒂固的重商主義傳統與自由貿易精神。曲折的海岸線、廣闊的經濟腹地以及西方統治者的歷來支持,極大地推動了海洋商業文化的發展。鹿特丹自大航海時代起就是荷蘭的重要貿易中轉地,長期以來的歷史積淀為港口的持續發展奠定了深厚的物質基礎,在國際航運服務創新、智能港口等領域中發揮著引領作用。
1.2完善的職業教育體系
STC Group(荷蘭海運與物流學院集團)是荷蘭唯一一所為整個運輸領域及與港口石油、化工行業提供教育與培訓的國際化集團,可以為航運,港口及與港口相關的行業提供培訓課程、咨詢服務和應用研究。該集團設有多個學校和培訓中心,適應各級教育,包括:預備職業、中職、高等專業、碩士學位課程,同時提供碩士、學士學位和職業文憑。集團設有包括現代化實驗室、車間、離岸中心、訓練船、培訓中心、培訓工廠和模擬器等各類滿足教學所需的實訓設施,其中位于鹿特丹中心的實訓大樓以擁有大型航海模擬器而聞名。
1.3 校企合作與“工學結合”的雙贏模式
荷蘭航海類本科教育以及與之等級相當的職業教育均要求學員必須進行一年的上船實習。荷蘭校方有專用的實習船,同時校企雙方有著長效的合作機制。其次,STC Group采用混合型師資:除了一部分基礎課程的教師,大部分專業技能的講師和培訓師都來自航運及運輸領域的專家及職業人士,校企雙方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定期開展行業交流,學校與企業建立網絡平臺保持零距離接觸。
2.我國海員繼續教育現狀
海員繼續教育是對在職船員進行知識更新、能力提高的非學歷職業培訓。筆者通過調研,了解到目前國內海員繼續教育有以下特點:
2.1職業素養參差不齊
調研顯示多數海員將高薪作為擇業的一個重要出發點,以熱愛航海事業為目的不多;其次,多數海員對航海的艱苦性和風險性認識不足,一旦上船真正體驗到航海生活,無法調整心態,思想不穩定,造成海員隊伍的流失。
2.2航運企業與海員雙方培訓意愿不強
一方面航運企業思想上存在使用海員的短期行為,對海員的繼續教育不愿承擔更多的責任,培訓缺乏持續性和連貫性;另一方面海員在長時間離岸、升職慢、社會存在感低等諸多消極的因素容易使其產生職業倦怠,導致他們的學習主動性不強。
2.3培訓課程體系單一、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大部分培訓課程體系僅限于與職業相關的專項能力和部分知識更新,缺少滿足國際勞務市場需求的多功能型海員培訓,如“機電合一”、“駕機合一”等;其次,信息化水平較低,模擬實操類訓練所占比例不大,培訓效率不高。
3.啟示與建議
3.1積極發揮高等職業院校開展海員繼續教育的優勢
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明確“各類職業院校是繼續教育的重要主體”,在助推國家“建設海洋強國”、“一帶一路”戰略實施過程中,擔負著培養行業人才、提升行業整體素質的重要任務。航海類職業院校較社會培訓機構擁有比較完善的教學設施和規范的教學管理體系,為確保培訓教學質量和培訓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3.2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
模擬器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有效的教學模式已經得到了國際海事組織(IMO)的認可,并在新的《STCW公約》中明確提出使用模擬器進行航海教育和培訓。隨著航運業信息化、集成化和智能化程度越來越高,在教學上要增加模擬器訓練所占比例,大力推進信息化教學,開發出更多貼近當前實務、針對性強、綜合性強的培訓軟件,最大程度地提高海員的實踐操作和管理能力。
3.3深入開展航海類教育考評制度改革
積極探索更加科學、規范、與國際接軌的“考試評估體系”,以適應現代化航運要求;其次,考評內容應具有前瞻性,確保海員們通過繼續教育后能在較長一段時間里適應航海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此外,加強評估員隊伍建設、加大計算機評分比例,確??荚u結果公平公正。
3.4構建校方-海員-企業三方互通的長效機制
目前我國航運企業對航海教育的參與度遠遠低于世界主要航運國家,不利于高素質海洋人才的培養。一方面政府可以借鑒歐美等海運強國運用立法的形式明確國家、地方政府和航運企業對航海教育應付的責任;另一方面學校應積極搭建三方交流信息平臺,建立海員繼續教育電子檔案,時刻關注行業動態,確保為不同層次和不同需求的海員提供多層次、個性化的培訓。
4.結束語
我國航海繼續教育能否走上可持續發展的軌道,培養更多高素質的航海人才,將會對我國經濟乃至全球航運可持續發展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洞悉現階段海員培養的形勢,提高航海教育與培訓質量,是航運教育工作者們永恒的課題和義不容辭的責任。
參考文獻:
[1]杜金印,李錫坤,張艷等.關于促進航海類職業教育與社會培訓有效銜接的研究,2015天津市重點調研課題,2015
[2]郭世俊.論航海類教育改革的方向與趨勢[J],現代職業教育,2016(36):62
[3]劉康.校企協同育人模式下的航海專業改革探究[J],時代教育,2016(22):32
作者姓名:
張艷(1982.3-),碩士研究生,天津海運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航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