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泉
【摘要】教師是實施新課改的中堅力量,實施新課程改革的基本前提便是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教學技術。“微格教研”便是指利用微格教學合理內核展開的校本化教研互動,被用來研究提升與訓練教師教學技能,便于教師通過同行交流與教研組分析汲取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教學經驗,是以一線教師、專家教師、教學工作者與學校領導共同參與的教研活動。本文將從以微格錄制確定教學研究主題、展開教學評價與反思修改活動、以教研意見再次組織教學實踐活動三個最主要的教學流程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如何以“微格教研”活動展開,促進有效教學對話。
【關鍵詞】小學語文 ?“微格教研” ?教學對話 ?實施流程
【課題項目】本文系福州市倉山區教育科學研究“十三五”規劃2017年度課題《“微格教研”下有效教學對話的策略研究》(課題立項批準號CJZX201700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2-0058-02
隨著課程改革的日漸深入,廣大教師對教學對話有了更多的了解。課堂教學就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可以說,教學對話的有效性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成果。但在目前的教學實踐中,教學對話還存在著諸如流于形式、無效對話、參與面窄等問題。如何通過有效的教學對話讓我們的學生能夠獲得知識技能、發展能力、思維與人格呢?“微格教研”為一線教師解決這個難題提供了契機。“微格教研”是指利用微格教學合理內核展開的校本化教研互動,被用來研究提升與訓練教師教學技能,便于教師通過同行交流與教研組分析汲取先進的教學理論與教學經驗,是一線教師、專家教師、教學工作者與學校領導共同參與的教研活動。通過“微格教研”,對有效教學對話進行研究,可以提高教師對教學對話的認識,有效解決教學對話中的細節問題,找到有效教學對話的策略,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以微格錄制確定教學研究主題
確定教學研究主題是實施“微格教研”活動的基本前提,因為每一輪教研活動都是針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突出矛盾與主要問題展開的主題研究活動,以便利用教學工作者的集體智慧分析出解決教學問題的多個辦法。在“微格教研”模式下,說課與組織公開課是最基本的教研活動,這就便于教研組成員錄制微格視頻,根據教師的實際教學行為確定教學研究主題,保證教研活動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迫切需要。為此,教研組成員應該指定一位教師承擔微格教學錄制工作,以便在教研組研究活動中回放重點片段,總結出解決教學問題的現實辦法與具體操作流程。
就如在《畫家和牧童》一課中,我所參與的“微格教研”教研組便在教師研討會上播放了《畫家和牧童》的教學視頻片段:在課堂教學一開始,語文教師隨機抽取了幾名學生接受生字詞聽寫任務,檢查了小學生的預習成果;然后,教師便以座位臨近原則組織小學生以小組形式朗讀了課文,分析了《畫家和牧童》的篇章結構與故事主旨,引導小學生總結出了各個段落的內容。但是,通過微格視頻回放,教研組發現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且課堂上的對話依然是以幾位尖子生的主動參與為主的,并未改善小學生消極、應付的學習態度。針對這個視頻片段,執教教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為何給小學生提供了充分的學習自由,卻依然無法讓小學生積極參與?教研組認為,雖然執教教師保證了小學生的學習獨立性,但是卻并未激發出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執教教師所組織的小組合作活動過于隨意,并未考慮小學生的智能結構差異,所以無法保證每個小學生的參與度。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思考能夠引起小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是什么,保證每個小學生都能積極參與課堂探究的小組合作活動需要注意哪些內容。因此,教研組便把本輪教研主題確定為:如何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促使生生對話,提升個人語文素養。
二、展開教學評價與反思修改活動
在“微格教研”模式下,教研組全體成員能夠根據視頻反復回放總結出影響小學語文有效教學對話,以及小學生不喜歡、不會學語文的客觀原因,就具體問題找出根本性的解決辦法,為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做好準備。那么,這就需要參與“微格教研”活動的全體成員及時展開教學評價與反思修改活動,每個教師都要發表自己的教學設想與修改建議,就優化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展開廣泛的合作探討,保證教研組成員對話的順暢性與有效性。如此一來,小學語文教師便可在師師對話中獲得一些啟示,規范個人的教學行為,修正自己所創設的課堂教學活動,完成主題研討任務。
就如在上述《畫家和牧童》的微格教研活動中,教研組全員便認真分析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與優化小學生合作學習質量的具體操作方式。通過經驗總結與分析,教研組成員認為,情境教學、游戲教學、故事導入等多種教學方法都有利于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關鍵在于教師是否能夠將小學生的認知特點、興趣愛好與語文學習任務結合起來。針對這個觀點,有的教師提出可以通過播放歌曲、創編語文游戲等方式導入語文課堂,保證語文課堂對小學生的吸引力。再者,針對“優化小學生小組合作學習質量”這個問題,課題組成員認為教師應在備課時預設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可能遇到的難題,確定這個問題的難度是否適合以小組合作形式展開。若適合,則小學語文教師便要分析本班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認知水平、個性品質、人際關系等多個因素,將有著不同智能優勢的小學生分為一組,各小組內同時包含優等生、中等生與學困生,保證學習小組呈現“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特征,保證每個小學生都能在小組合作中實現進步,促進有效對話。
三、以教研意見再次組織教學實踐活動
當教研組成員總結出教學計劃的改善方案之后,小學語文教師便可按照教研意見再次組織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以實踐驗證教研組成員所提意見的有效性。如果有效,能夠解決小學語文教學的突出矛盾與主要問題,那么便要總結成功經驗,結束本輪“微格教研”活動。反之,如果教研組成員所提出的改善建議并未達到預期效果,那么小學語文教師便需在教研組成員引導下繼續調整教學計劃,通過微格視頻錄制及時反思與審視個人的學習行為,由教研組組長繼續組織微格教研活動,直到解決小學語文教學的突出矛盾與主要問題。
為了優化《畫家與牧童》一課的教學質量,筆者按照微格教研組內成員所提出的教學建議重新組織了本課教學,取得了令人可喜的實踐結果。首先,筆者先在備課時認真分析了本班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按照成績將學生分為優等生、中等生與學困生。然后,中等生需兩兩結對,組成二人小組,然后有一名優等生、二人小組中等生與一名學困生相互選擇,保證小組內部成員的人際關系是和諧的,且小組成員的語文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接著,筆者便要求小學生在課堂上以小組形式展開語文學習。同時,為了增加課堂教學的趣味性,筆者還以“猜詞”游戲檢查了本班學生通過預習對本課生字詞的掌握情況,即一名學生負責比劃筆者以單詞卡片所提供的生字詞,其余組員猜詞,在練習紙上寫下漢字。學生輪流負責比劃漢字,體驗不同的游戲角色,產生積極的學習體驗。當游戲結束之后,筆者會與小學生一同總結他們對本課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繼續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探究課文知識,如劃分段落、總結文章主旨與段落大意等等。在小組合作中,各個小組需明確職責分工,比如有的學生負責總結本組成員的觀點與不同意見,匯總小組結論;有的學生負責維持小組合作秩序與流程,等等。如此一來,便可充分發揮每一個小學生的智能優勢,促使小學語文教學面向每一個小學生,從而提高課堂師生、生生的對話水平。
總而言之,“微格教研”模式的出現豐富了小學語文教師之間的交流與對話形式,便于小學語文教師及時根據教學需要展開針對性的教研探索,是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結構的重要方式。為此,小學語文教師便要充分利用“微格教研”模式參與教師教研活動,促進有效教學對話,提升自身專業素養,以“微格教研”逐步成長為一名同時具有豐富的理論知識與教學教研經驗的專家型教師,始終保持開放、先進的教學態度迎接新思想、新技術與新事物。
參考文獻:
[1]李慶華,郝婭杰,胡志堅.微格教研: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12(24):26-28.
[2]葉云紅.探析微格教研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J].金融理論與教學,2011(04):101-102.
[3]丁祥.走微格教研之路 助推農村教師成長[J].基礎教育研究,2016(16):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