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樂燕 江瑩 夏莉
[摘 要] 以信息化培育新動能,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以新發展創造新輝煌,是新時代的神圣使命。要提高思想認識,結合高校實際,加強頂層設計,注重基層實踐,從系統設計、模塊選擇、平臺搭建、隊伍建設、審計模式等方面精準發力,切實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是人才、數據和系統。高校審計信息化應融入智慧校園建設、貫徹內部控制理念、兼顧社會發展趨勢、統籌審計模式變革。
[關鍵詞] 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審計信息系統設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17
[中圖分類號] F239.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23- 0039- 04
0 前 言
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網絡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會議上強調:“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我們必須敏銳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推動信息領域核心技術突破,發揮信息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作用”。2018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審計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明確指出“要堅持科技強審,加強審計信息化建設”。在審計領域,審計信息化有利于提高審計能力、審計效率、審計質量,有利于構建集中統一、全面覆蓋、權威高效的審計監督體系,更好地發揮審計在黨和國家監督體系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提高信息化環境下的審計監督能力。應該抓住信息化發展的歷史機遇,切實推動高等學校審計信息化的建設。
1 高校審計信息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從高校外部看,國家積極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提出,“探索在審計實踐中運用大數據技術的途徑,加大數據綜合利用力度,提高運用信息化技術查核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的能力”。這是國家首次將大數據審計列入審計信息化工作重點。2016年5月,審計署在發布的《“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中提出:“加快審計信息化建設。以提升審計能力和審計效率為目標,加大數據集中力度,完善國家審計數據中心,形成全國統一的審計信息系統”。2016年10月,《審計署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進一步明確“十三五”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的總體目標和主要任務,推動審計信息化的發展。2017年12月,《教育部關于推進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明確直屬高校推進內部審計信息化的基本原則、主要任務、保障措施等。
從高校內部看,高等學校推動審計信息化建設是大勢所趨。隨著審計全覆蓋的推進,高校內部審計面臨任務不斷增多,且更加復雜艱巨,而人手卻幾乎維持不變的困境,高校急需通過審計信息化,提高審計效率和質量。另外,伴隨著高校信息化的建設,財務管理、資產管理、科研管理、人事管理、政府采購管理等系統相繼建立、完善,智慧校園的建設逐步列入高等學校的規劃,審計信息化有可能借助智慧校園的建設,擁有后發優勢。
2 審計信息化及相關概念
既然審計信息化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審計信息化呢?現有研究極少對信息化進行直接定義,本文試圖從教育部財務司有關負責人就《教育部關于推進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答記者問中對審計信息化的描述來理解審計信息化的內涵。
有關負責人表示,“推進審計信息化建設,不在于購買了多少機器,建設了哪些系統,開發了什么軟件,根本目標方向是要緊緊圍繞審計業務和管理實踐,將信息化建設成果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審計能力。審計信息化的核心要義是加強對數據的分析應用,加快推進數字化審計方式,加強內部審計隊伍信息化能力建設,提升運用信息化技術發現問題、評價判斷、宏觀分析、支撐決策的能力,進而提高內部審計質量和效率?!睆纳鲜霰硎隹梢钥闯?,審計信息化是將計算機技術作為審計的一種工具,最終目的是提高審計的效率和效果。
《教育部關于推進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提出審計信息化的五大任務為:健全內部審計數據采集機制、推進數字化審計方式、完善內部審計管理系統、逐步開展學校信息系統審計、創新審計業務組織模式。其中提到的數字化審計和信息系統審計分別是指什么呢?
數字化審計是將數據按預先定好的審計標準形成中間表進行歸集、整合,并對數據進行采集、預處理及分析,從而發現審計線索、獲得審計證據。類似的概念有電子數據審計、計算機審計。2014年12月,審計署增設了電子數據審計司,其主要職責為電子數據的歸口管理,電子數據的采集、驗收和整理工作,組織開展跨行業、跨部門、跨地區的數據分析工作,對電子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利用等。
信息系統審計是指將信息系統作為審計的對象,對信息系統進行審計,包括系統績效、系統控制、系統安全、系統開發與維護等。
3 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
審計信息化建設的關鍵因素是人才、數據和系統。
3.1 人才是審計信息化的靈魂
審計信息化對審計從業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審計人員不僅要懂高校業務活動及審計知識,還要熟悉計算機相關知識。這就要求審計人員及時調整知識結構,加強學習,以更好地適應審計信息化的浪潮。2018年4月,教育部精心組織的計算機審計培訓班,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受眾具有很強的獲得感。
3.2 數據是審計信息化的基礎
內部審計部門作為監督機構,其自身產生的數據較少,內部審計工作主要基于被審計單位及其他業務部門產生的資料及數據。而在審計信息化下,數據是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沒有數據的審計猶如“無米之炊”。數據的數量和質量均會影響審計結果。
3.3 審計信息系統是審計信息化的載體
審計信息系統既要加強頂層設計,充分考慮審計工作的發展趨勢;也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制定建設方案。只有這樣,才能建設出高效的、可持續發展的、符合學校實際情況的審計信息系統。
4 高校審計信息化建設值得重視的問題
4.1 融入智慧校園建設
審計信息化作為學校智慧校園建設的一部分,應當融入智慧校園建設中。
一方面,審計部門需要通過學校建立的數據倉庫等數據共享平臺采集學校各個業務部門的數據,如財務數據、資產數據、科研數據等。審計信息化融入智慧校園建設中,可以利用審計的監督職能,整合學校數據,為建立預警系統和實時監控奠定基礎。
另一方面,審計處需要將審計結果及時報告給學校領導及相關單位,便于相關領導把握學校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并據此做出管理決策,也便于被審計單位及相關單位,對審計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整改。
4.2 貫徹內部控制理念
內部控制包含審計部門的內部控制和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兩個層面。
首先,加強內部控制,優化業務流程,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基礎。在推進高校審計信息化時,應積極優化審計部門的業務流程,并在業務流程中強化內部控制的理念。這不僅有利于審計項目組組長和審計處處長及時了解項目進展,統籌管理,而且有利于審計工作流程的規范化,提高審計的效率和質量。
其次,審計部門需要對被審計單位的內部控制進行評價?!秲炔繉徲媽崉罩改系?號——高校內部審計》要求審計部門對學校教學管理、科研管理、財務管理、資產管理、采購管理等活動中內部控制體系的健全性、有效性進行審查和評價。因此,在審計信息化頂層設計中,應考慮利用審計系統進行檢查的控制活動,如業務部門進行網上審批,則審計部門可通過信息化手段檢查相關授權審批事項是否符合規定;再比如,通過信息化的手段比對業務部門制定的制度是否符合上級部門的相關規定。
4.3 兼顧社會發展趨勢
新政府會計制度將于2019年1月1日開始執行。與現行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比較,新政府會計制度采用“雙功能”、“雙基礎”、“雙報告”的核算模式,即在同一會計核算系統中實現財務會計和預算會計雙重功能,其中,財務會計采用權責發生制,形成財務報告,預算會計采用收付實現制,形成決算報告。新政府會計制度在會計科目及編碼設置、會計核算、報表編制格式等方面與現行會計制度均有較大不同,這將對審計信息系統中的數據統計等審計作業功能產生較大影響。若審計系統能在設計時考慮到高校會計制度的變化,不需要更換審計系統,既能保證審計資料的連續性,也能保證數字化審計等功能的應用。
4.4 統籌審計模式變革
審計信息化不僅是技術問題,而且是管理問題,對審計工作流程、方式方法以及審計人員的業務素質、行為方式等產生較大影響,提出更高要求和期盼,需要創新驅動,變革審計模式。
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入,國家對高校內部審計的要求和期待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作業的模式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審計工作的要求。審計署《“十三五”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指導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推進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都要求逐步推進“總體分析、發現疑點、分散核實、系統研究”的數字化審計方式。高校內部審計必須抓住高校信息化建設的契機,積極推進審計信息化,逐步加大數字化審計的力度和廣度。并且,隨著人員的優化、能力的提升,酌情開展大數據審計,現場審計與非現場審計結合,相關分析和因果分析結合,進一步提高審計質量和效率。
信息技術已經成為完善高校治理體系、提升高校治理能力的重要工具,隨著智慧校園的建設,信息系統將滲透到高校管理的方方面面。正如教育部財務司有關負責人所說,“信息系統能否有效實現設計目標,關系到高校治理能力,是未來內部審計關注的重要方面。信息系統審計通過檢查和評價被審計單位信息系統的真實性、合法性、效益性和安全性,揭示信息系統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信息系統控制的審計意見和建議,促進信息系統實現組織目標,為提升高校治理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審計信息化頂層設計應充分考慮信息系統審計的方式方法,并將其融入審計系統建設中。
5 高校審計信息系統的功能需求
審計信息系統是審計信息化的載體。由于高校內部審計工作的復雜性,高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逐步完善和成熟的過程;高校審計信息系統可以從通用的、局域網的、靜態的低層次應用階段發展到個性化的、互聯網的、動態預警的審計信息系統。本文主要探索財務審計系統的功能需求。
高校審計信息系統的基本功能模塊主要為審計管理系統、審計作業系統、內控評價系統、預警系統、知識庫等模塊,如表1所示。
5.1 審計管理系統
審計管理系統可展現審計處所有已完成項目和正在進行項目的所處階段、完成進度、項目已完成工作、項目未完成工作等。通過對不同人員設置不同的權限可使不同級別人員了解不同項目情況,如審計處處長可查看所有項目,主審人員只能查看其所負責的項目情況。
審計管理主要是審計流程的管理,主要包括審計計劃階段、審計準備階段、審計實施階段、審計報告階段和審計整改階段。根據不同類型的審計業務,再設計具體的業務流程。目前,經濟責任審計業務是高校內部審計十分重要的一項業務,此處以經濟責任審計業務為例分析其業務流程。
經濟責任審計業務的審計計劃階段主要是制定審計計劃;審計準備階段的工作包括審計立項、送達審計通知書、開展基本調查、編制審計方案、進行審計公示等;審計實施階段的工作包括向被審計單位獲取相關資料、確定審計重點及難點、審計進點會、審計訪談、符合性測試、實質性測試、審計工作底稿匯總等;審計報告階段的工作有編寫審計報告初稿、審計報告內部復核并形成征求意見稿、向被審計單位征求意見、接收被審計單位反饋意見、根據反饋意見和補充資料決定是否采納反饋意見、出具正式報告和改進建議、審計歸檔等。審計整改階段包括發送審計整改問題清單、接收審計整改結果報告、審計整改情況檢查、審計結果的運用。
在審計管理中要貫穿審計處的內部控制,如審計報告的三級復核機制等,確保審計工作的客觀公正。
值得說明的是,由于高校業務的多樣化,若將高校內部審計業務全部標準化可能會遺漏重要事項,因此可以在審計流程中加入特定業務審計程序,該審計程序根據不同業務特點進行修改,以適應高校業務多樣化的特點。
5.2 審計作業系統
5.2.1 對接數據內容
高校里的數據主要有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非財務數據有資產管理數據、政府采購數據、人才培養數據、科學研究數據、人才隊伍數據、學科發展數據等。隨著審計全覆蓋的推進,尤其是政策審計的推進,除結構化數據外,非結構化數據、異構化數據也會被采集、使用。
5.2.2 數據采集方式
現有數據采集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使用審計系統的數據采集工具在財務專線網里采集數據,再在審計系統中導入數據。另一種是采用服務器推送的方式,如將裝有審計系統的電腦與裝有財務軟件的電腦置于同一專線網內,每日凌晨財務處軟件會將當日財務數據推送至審計處服務器上,審計系統在審計處服務器上取數。該方式基本可以實現實時的獲取數據。
這兩種數據采集方式都不難實現,具體采用何種數據采集方式主要取決于其是否能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不妨在學校信息化管理辦公室的統一規劃下,在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選擇合適的方式獲取審計數據。
5.2.3 數據處理
審計信息化的數據處理不但要實現審計工作中常用的、相對簡單的數據處理方式,還要考慮數字化審計工作的開展。
審計工作中常用的、相對簡單的數據處理方式如明細賬批量導出、批量抽憑、批量匯總功能,其中,批量匯總功能實現要統計的經費項目可選、要統計的費用類別可選、要統計的各項費用包含內容可選。
而數字化審計則主要使用SQL Server等數據分析軟件進行。由于高校業務的相對固定性,在開展數字化審計工作時,可將高校的常規業務進行歸類,并將常用的SQL查詢語句封裝成模塊嵌入審計信息系統中,并在審計信息系統中留下可自主編寫命令查詢的接口,用于非常規事項的查詢分析。如此一來,操作更加簡便,且便于對業務流程進行實時監控。
此處還可用嵌套的SQL Server進行信息系統審計。信息系統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保證信息系統中的數據的真實可靠,因此可以利用各個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處理邏輯以及不同信息系統中數據的鉤稽關系來驗證信息系統的可靠性。需要說明的是,數字化審計無法驗證數據源頭的完整性和結尾的真實性,數據源頭的完整性和結尾的真實性還需要結合其他審計程序來完成。
5.3 內控評價系統
內控評價系統主要包括根據學校實際情況設計內控評價指標以及在審計信息系統的內控評價系統中嵌入內控評價指標,并使用軟件完成部分內控評價工作。如對于內控中的授權審批制度,在學校各項業務進行網上審批的前提下,可使用審計信息系統監控授權審批制度的執行情況。
內控評價的結果可用于其他審計工作中,如在經濟責任審計中,某單位的內控評價結果較好,則可適當減少后續審計程序;反之則可適當增加后續審計程序。
5.4 審計預警系統
預警系統主要包括根據相關政策法規、業務流程、內控指標、過往審計結果等建立審計預警指標和在審計信息系統的預警系統中嵌入預警指標,并使該系統能實時監控各項業務工作,從而防范重大風險。
5.5 審計知識庫
審計知識庫主要包括政策法規庫、審計案例庫和審計文書模板庫。由于各高校審計業務的相似性,共性的知識庫可由教育部或中國教育審計學會牽頭,多個單位合作完成,以提高效率。
5.5.1 政策法規庫
政策法規庫的內容主要包括審計署、財政部、國資委、科技部、教育部等上級主管部門發布的政策法規和學校層面發布的規章制度等。政策法規庫不僅要實現搜索政策法規的功能;還應將政策法規拆分成若干條規定,并對每一條規定打標簽,按標簽進行分類。當出現某一類問題時,涉及的所有可供參考的法規均會被自動引用。
高校內部審計主要關注真實性、合規性和效益性。對于合規性審計,在拆解法律法規的基礎上,根據重要性原則,將每一條重要的規定轉化為可供執行的審計程序。
5.5.2 審計案例庫
審計案例庫可包括審計署、審計廳(局)、教育部公開發布的審計報告、學校以往審計報告。審計案例庫主要是整理過往審計案例,并將其導入審計信息系統;并對案例庫中出現的問題打標簽分類,便于提高查找效率。
5.5.3 審計文書模板庫
審計文書模板庫包括審計通知書模板、審計公示模板、審計實施方案模板、審計底稿模板、審計報告模板等,審計業務流程中各個環節均會自動顯示該環節所使用的文檔模板。
主要參考文獻
[1]財政部.關于印發《政府會計制度——行政事業單位會計科目和報表》的通知(財會〔2017〕25號)[Z].2017-10-24.
[2]國務院.關于加強審計工作的意見(國發〔2014〕48號)[Z].2014-10-27.
[3]教育部.關于推進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教財〔2017〕10號)[Z].2017-12-29.
[4]教育部.教育部財務司有關負責人就《教育部關于推進直屬高等學校內部審計信息化建設的意見》答記者問[EB/OL].2018-1-5,http://www.moe.gov.cn/jyb_xwfb/s271/201801/t20180105_323854.html.
[5]中國內部審計協會.內部審計實務指南第4號——高校內部審計[S].2009.
[6]牛艷芳,薛巖,孟祥宇.我國政府數字化審計平臺能力成熟度模型研究[J] .審計研究,2015(5):35-40.
[7]審計署.“十三五”國家審計工作發展規劃[Z].2016-05-17.
[8]審計署.審計署關于印發“十三五”國家審計信息化發展指導意見的通知(審數據發〔2016〕97號)[Z].2016-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