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淼絢 呂佳
[摘 要] 以無錫科技職業學院為例,在強化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理念基礎上,提出了鋪建校企合作“高速路”的概念,希望通過其建設達到校企合作“渠道順暢、體系完善、制度健全、合作順利”之效。通過校企合作體制機制的創新實踐,深化與區域功能園區和行業企業的產學研合作,主動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符合高新區創新發展要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關鍵詞] 校企合作;產教融合;企業大學;機制體制建設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8. 23. 092
[中圖分類號] G6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8)23- 0218- 03
0 前 言
為了充分發揮行業、企業在高等職業教育改革創新中的作用,促進教育與產業、學校與企業深度合作,不斷提升高職院校辦學綜合實力,加快專業建設和專業師資隊伍建設,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不斷增強職業院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根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7〕95號)精神,突顯無錫科技職業學院校“科技引領、區校一體、產教融合”的辦學特色,通過健全科學的體系建設和制度完善,雙方在互惠互利、合作共贏的基礎上,建立與企業之間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1 探索機制體制實踐,鋪建校企合作“高速路”
1.1 強化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理念,凸顯戰略規劃政府主導性
學校聯合政、行、企共同成立科技合作委員會;校內設立校企合作工作辦公室,在其指導下,統籌、宏觀指導全校的校企合作活動開展。
1.2 出臺校企合作實施意見,注重校級層面推進統籌性
學校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指導性文件,統一對外開展校企合作工作各職能部門的工作要求和標準。
合作形式及責任劃分見表1。
1.3 實踐校內二級管理模式,體現校企合作實施靈活性
二級學院根據自身專業特色打造和發展需要制定與其相適用的校企合作工作院內管理制度,在遵循學校一級管理總要求的同時建立二級管理體系。尤其針對一些重點合作項目,如德國雙元制項目,二級學院在“學校關于進一步加強校企合作工作的實施意見”的指導性文件要求框架下,制訂了《雙元制學員管理辦法》、《雙元制學習日志管理規定》、《雙元制學員赴企業培訓考勤管理補充規定》、《雙元制未簽約學員頂崗實習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進一步規范相關合作和運行管理。
1.4 合力建設校企發展高速路、提速校企合作工作體系建設進程
該校長期致力于開展校企合作體制機制建設研究與實踐,希望通過其建設達到校企合作“渠道順暢、體系完善、制度健全、合作順利”之效,在強化校企合作共建共管理念基礎上,提出了鋪建校企合作“高速公路”的概念,形象生動地闡述建設“路標”,即在政校行企組成的產學合作委員會下,校內設立校企合作工作辦公室進行統籌、宏觀指導全校校企合作工作。出臺校企合作促進辦法等指導性文件,明確學校各職能部門在校企合作工作開展中的職責,即建立“道路建設標準”。為了使合作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更順更快,充分發揮二級學院開展校企合作工作的靈活性和創新性,實施二級管理模式,針對不同的合作項目制定相應的運行實施細則,即出臺“行駛規則”。
通過“路標、道路建設標準、行駛規則”一系列體系、制度建設,以市場為導向、從校企共贏出發,開展了不同層次、不同范圍、不同模式的合作。“行車道”、“快車道”和“超車道”分別代表學校從“基本建設、外部需求、內涵提升、持續創新”出發,進行不同形式的合作,突顯了校企合作從1.0到4.0的關鍵特征,最后四力(即:生力、發力、助力和接力)聚合開啟企業大學的實踐研究。
2 激發高職院校辦學活力,勇當產教融合“領跑者”
2.1 實施一批企業大學建設,全面實踐產教融合創新模式
學校開展了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企業大學的研究實踐,健全了企業大學的運行組織設置、章程制度,推動了校企合作向縱深發展,增強了辦學活力。學校與感知控股集團成立了“無錫物聯網科技大學”,分別簽署了涉及研究所、黨建聯盟、項目研發、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全方位合作,在聯合管理委員會統籌協調管理下,目前大學各項工作推進有序、運行良好,開啟了高職教育緊貼產業發展、助推物聯網為龍頭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與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航信學院”,共建內容包括“一中心,兩平臺,三基地”。 “一中心”是指共建“科技服務中心”;“兩平臺”是指雙方共建財稅一體化實訓平臺、云代理記賬平臺;“三基地”是指雙方共建教育培訓基地、社會服務基地以及創新創業基地。形成了校企雙方 “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嶄新合作局面。
2.2 牽頭組建產教聯盟,搭建新興產業職業教育協同創新平臺,緊貼產業引領品牌專業打造
該校牽頭積極組建了新興產業職教集團-全國移動互聯&機器人職教集團和全國物聯網和智能互聯產教協同育人聯盟,成立了職教集團理事會、制訂了章程,并開展了高規格、大規模的產教對話系列活動,緊貼產業引領我校江蘇省A類品牌專業“移動互聯應用技術專業”的打造,大力促進產教融合發展和協同育人創新模式探索。
在平臺建設渠道暢通的前提下,按照“需求導向、全面開放、深度融合”的原則,學校實施了第二輪校級協同創新中心建設,校內相應出臺了支持辦法,保障校級協同中心有序運行。建設期內成果豐碩,科技成果得到大量積累,為建設技術技能積累創新聯合體提供樣本載體。
2.3 校企共建高精尖平臺,科技創新邁入新領域。
大力推動了與南京第五十五所技術開發有限公司共建的“云計算研究所”、與感知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共建的“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究所”建設。充分發揮企業的技術和資源優勢,在專業建設、科技科研、課程開發、師資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云計算研究所在校企合編教材、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技術服務、學生專業技能競賽方面成績顯著;物聯網技術應用研究所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項目合作、展示中心建設、學生專業技能競賽方面成績顯著。
2.4 依托組織平臺共研共建,實現服務社會能力提升
中小企業科技服務中心的建立,拓寬了學校科技服務工作平臺,完善了科技服務工作體系,為新吳區諸多中小科技企業、功能園區、街道社區等單位提供有力的科技服務工作。通過中心建設,實現了人才匯聚的“三個共同”。即“人才共享”、“產學共贏”、“基地共建”。中心承接了2018年第四次經濟普查工作、新吳區政協史料征編等重大項目。
3 校企協同共育,為無錫經濟社會發展輸送高素質技能人才
3.1 拓展校外基地有特色,實現在建專業全覆蓋
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場所,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的紐帶。學校已建成79個重點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分別對口學校6個二級學院的33個專業,并有移動互聯應用技術、物聯網應用技術、光伏應用技術、模具設計與制造、會計和文化創意等六大重點專業(群)。
3.2 合作培養校企混編團隊,提升師資隊伍專業實踐能力
通過共推互聘、聘請產業教授、組建科研助理團隊,在產業教授的指導下參與企業項目的研發,提升團隊成員的實踐能力。
通過共建專業委員會,指導專業頂層設計,指導教師開展項目研發和課程資源開發,打造一批優秀的“校企混編”教學團隊,為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提供人才支撐。
3.3 校企聯合培養準職場人,發揮資源優勢助力優質就業
在實踐中,學生通過真實工作環境、真實工作項目、真實工作壓力的鍛煉,與企業實際崗位“零距離”接觸,為今后求職和就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近幾年,我校應屆畢業生年終就業率超98%。
主要參考文獻
[1]代仁艷.我國高等教育實踐教學的現狀及改革方向芻議[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
[2]吳雪純,李智勇.高職院校品牌專業建設的戰略管理研究——以移動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建設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6(23).
[3]顧繪.產教深度融合:學理依憑、機制內涵與實施尋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