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階段,我國的信息網絡技術水平有了快速提高,推動了微博、微信、QQ等社交平臺的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微博領域中,得到了高校生的追捧,能有效提高獲取資源訊息的速度,可滿足高校生的信息需求。但同時,微博文化也有很多的負面影響,無法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容易使大學生的思想受到影響。對此,本文對微博文化的沖擊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微博文化;沖擊;思想政治教育
一、 微博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沖擊
(一) 西方文化的沖擊
在經濟、文化全球化的發展下,加強了各國之間的互動交流力度,使得西方文化可以通過微博對高校生的思想造成沖擊。使其思想、文化、觀念等發生了嚴重的改變,比如,很多高校生比較重視“2.14情人節”“圣誕節”“萬圣節”等節日,往往會忽略了傳統節日的重要性,大大削弱了高校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二) 價值觀的沖擊
隨著人們思想意識的改變,使價值觀也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對于高校生來說,應堅持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相結合的觀念。而在微博文化的發展下,促使高校生自覺參與到社會市場中,使其過于注重個人利益的得失,導致傳統價值觀念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三) 教育理念的沖擊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主要是由教師采用開會、學習、問卷調查等方式來進行教育。但隨著微博文化的發展,傳統的教育理念已不符合現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需求,學生更愿意通過微博等軟件進行交流,促使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方法,以保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二、 微博文化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對策
(一) 創新微博文化教育環境
第一,在新形勢下,使傳統教育理念的缺陷更加明顯,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受到了影響。對此,要求高校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創新工作方法,以提高教育的實效性。例如,教師應將微博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進行結合,有利于發展信息化教育模式,充分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滿足其多元化需求。比如,微博文化對文本編輯字數有嚴格的限制,有利于教師利用最短的時間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態,從而制定相應的教育決策,能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同時,微博文化為師生建立了交流平臺,有利于教師發展線上、線中、線下多種教育手段,可充分體現教育工作的靈活性和多樣性,以提升教育效果。
第二,微博文化的發展,為教師創新教育內容提供了保障。傳統思政教育內容主要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毛澤東思想、科學發展觀等。很多內容學生在高中階段已經接觸過,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可以微博文化為主題,將網絡精神、文化精神、時代精神、法律知識等融于實際教學中。可有效豐富教育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可從多方面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培養其堅定的信念和理論,避免外部因素對高校生的思想意識造成影響。
第三,隨著“大數據”時代的發展,微博平臺中有大量的垃圾信息,其負面思想、言論等會對高校生的“三觀”造成影響。因此,要求高校教師加強“三觀”教育的力度,提高學生的辨別能力,使其正確看待網絡信息。同時,可促使高校生將積極有益信息與自身理念進行融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社會意識,豐富其社會閱歷,以實現人生價值。
(二) 開發微博文化的教育功能
雖然微博文化有很多的消極影響,但其積極作用也不可忽視,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正確看待微博文化的本質,加大教育功能的開發力度,從而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首先,微博平臺中含有大量的信息資源,很多消息都有極大的教育價值,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重要的指導作用。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下,社會意識向多元化方向發展,很多教師現有的教育資源已經過時了,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而微博文化具有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實效性強等多種特點,教師可利用網絡傳播的消息來制成教學案例,并將正確的觀點及思想傳達給學生,能有效保障思政教育的及時性。
其次,很多高校教師過于注重課堂教學,導致師生互動模式單一,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使學生產生枯燥、反感等抵觸情緒。雖然網絡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微信、QQ等軟件的實現,能有效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但這種技術還存在較強的限制性問題,通常只能實現個體、或少量群體之間的交流,又由于交流雙方相互認識,無法將真實的想法表述出來,不利于教師及時了解情況。而微博可發展一對多、或多對一的交流模式,交流對象之間互不相識,有利于學生將內心真實的想法表述出來,使高校教育者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進行教育交流工作,避免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
(三) 提高教師的素質水平
第一,教師是學生的引路人,其思想意識對學生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師要有自主學習意識,學習先進的知識和文化,了解社會發展的趨勢和進程,認真學習黨的方針政策,從而不斷強化自身的專業素質水平,為學生提供正確的教育信息。
第二,在微博文化的發展下,促使教師發展信息化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在此背景下,要求教師具備良好的網絡化意識,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使其可以利用微博等軟件進行教育工作,以保證教育效果。
第三,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識和專業能力,其教育職責不應該只針對于在校大學生,應不斷擴大其職能范圍,將自身教育理念融于社會意識當中。當社會存在不良風氣時,要求教師利用專業的知識來引導社會思想,強化社會意識,共同推動“兩型”社會的建設。同時,良好的社會意識又能對大學生的思想形成積極有益的影響,以保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際效果。
三、 結束語
微博文化的發展雖然可以增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提高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但也會對高校生的思想意識造成沖擊,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很大的難度。因此,要求高校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創新教育手段,將微博作為教育載體,發展多元化教育模式,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思想意識水平。
參考文獻:
[1] 王磊.微博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影響及對策[J].學苑教育,2017(10):13.
[2] 劉留.微博文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響與對策研究[J].中國市場,2017(04):213-214.
[3] 張靜.微博文化沖擊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中國市場,2016(32):221-222.
[4] 楊美麗.微博文化的挑戰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研究[J].理論觀察,2016(06):154-155.
作者簡介:
姜日輝,江蘇省徐州市,陸軍工程大學訓練基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