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感的培養是數字教育的重要任務,我們要以生活為數感培養的廣闊天地:以操作為形式,開展直觀的數學體操,促進數感的建立;發揮估算數據驗證功能;在實踐中鞏固數學感知,發揮數學意識。
關鍵詞:數感生活;操作估算;培養
培養良好的數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具有良好數感的學生對數的意義和運算有靈感而強烈的感悟能力,能用最優化的解題策略解決問題,估計結果的合理性,從而形成對于數、問題及結果的直覺的素質。因此,數學中充分挖掘學生的生活經驗,通過調查、操作、反思、解決問題等活動,感受數的意義,體會數的作用,建立數感。
一、 數感在生活中培養
數感是數學素質的核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它是數感培養的廣闊天地。數感是指:“理解數的意義;能用多種方法來表示數;能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大小關系;能用數來表達和交流信息;能為解決問題而選擇適當的算法,能估計運算的結果,并對結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釋。”可見,數感的有效培養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主動去感知、發現,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體驗;從而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讓他們用數學的眼光認識周圍的事物,用數學語言來表達與交流,從而理解數的意義,建立初步的數感。
新課程提倡向生活世界的回歸,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學習《幾分之幾》時,我鼓勵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一個整體”。全班交流時,學生提出了充分的看法:“一塊餅,可以是一個整體”;“一條線段、一個長方形等圖形可以是一個整體”;“村里修的一條水渠可以當作一個整體”;“一個蘋果、一個梨是一個整體”;“6個蘋果、10個梨是一個整體”;“一個人是一個整體”……師:“說一說哪些是一個整體,哪些不是一個整體?”在資源得到豐富后,我就整體1引導學生展開辯論:“上面哪些是整體1,哪些不是整體1?請把上面的事例,展開討論并說明理由。”生:“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一個個體可以當作整體1。例如:一塊餅,可以是一個整體。村里修的一條水渠可以當作是一個整體。一條線段,一個長方形等圖形可以是一個整體。”……“從上面例子可以看出,東西可以當作是整體1。比如:6個蘋果,10個梨等可以是一個整體。”“我家五口人,也可以是一個整體。”……“一個蘋果,一個梨是一個整體”,一個人是一個整體的說法不完整。把物體當作一個整體要具有的情景,在數數學的情景中可以平均分的對象,才能作為整體一。“一個蘋果、一個梨是一個整體”的說法不準確,要添上“可以”或“當作”。“一個人是一個整體”,因為一個人是不可分的。最后,歸納總結得出認識:一個整體既可以是一個個體,如一條魚等,也可以是一些個體,如五口人;整體1要可以來平均分的才能作為整體1……這樣的活動,學生親歷的體驗深刻了,一個整體的含義也理解了,為今后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 數感在操作中發展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兒童不但好動好玩,而且有一種與生俱來的,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操作是一種直觀的活動學習方式。《國家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數學教學“應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的理解”。動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具有很強的直觀性;動手動腦動口,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鼓勵學生質疑爭辯。因此要營造動態開放實踐、自主探究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動態中建構知識發展數感,這樣再動手操作,學生不但理解掌握了長方形周長計算,給加深理解用不同的單位,表達的方式也不一樣,發展了學生的數感。
三、 數感在估算中優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有著十分廣泛的應用,你是優化學生數感的有效途徑之一。因此教學中,老師要創造性地挖掘教材內容,要善于捕捉信息,引導將一些抽象的數通過某些術語和其他的數產生聯系,提取和加工;使數結合現實內容,激發學生生活經驗,鼓勵常估算,培養良好估算能力的過程中來優化學生的數感。在具體的情境中把握數的相對大小關系,不僅是理解數感的需要,更是學生優化數感的需要。因此,引導學生正確的運用估算大約、略小于、遠大于、接近于某某之間的數語,可促進學生形成對數的感覺。
四、 數感在實踐中鞏固
數感的形成是數學學習的重要對象。數感的發展的歸宿是數學意識;表現在對數學知識充分的感性認識,對生活中問題的快速數學反應,不但是數感培養重要方法,也是數學學習最終目標;具備一定的數感,才能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更好地掌握知識,內化知識。因此,引導學生有意識的使實現問題與數量關系建立聯系。學會從現實情境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用最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對結果合理性作出解釋的過程中,同時使具備的數感得到了鞏固。
數感的培養是一個花費時間多而不容易見效的工作。教師要創造數感體驗的時空,充分發揮指導者、促進者的作用,鼓勵學生接觸生活,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具有正確、良好數感的數學意識。
作者簡介:
李志若,福建省泉州市,泉州師范學院附屬鵬峰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