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樹基
【摘要】隨著新教改的實施,素質教育逐漸成為教育的核心,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培養學生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因此,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中至關重要,而數學作為小學重要的核心課程之一,對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如何有效的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大部分取決于小學數學教師本身的數學核心素養,因此,這對于小學教師有著很大的挑戰和考驗。本文分析了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建構方法。
【關鍵詞】數學核心素養 小學教育 課程 體系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50-0116-02
一、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教學課程體系的現狀
(一)注重理論知識,忽視實踐操作
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我國自小學教育開始就注重理論知識。在學校,教師上課講題,下課做題;在家中,家長也逼迫孩子做題,一套題做完另一套就會出來,總有做不完的題。所有的知識都在題目中體現,家長和老師都注重學生的學習以及如何提高成績,然而,對于實踐操作,學生們卻一竅不通,不知從何做起,忽視了學生發展過程中創造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個體素質培養和適應社會能力,以至適應不了素質教育,數學核心素養更是缺乏。因此,只注重理論而不注重實踐是小學數學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之一。
(二)教學目標單調,教學方法落后
觀念在發展中有至關重要的地位。觀念落后也影響教育落后,轉變觀念則改變發展速度。教學觀念的轉變,在課堂實踐中有重要作用;老化的教學觀念,課堂氣氛不活躍,教學模式因循守舊。像“滿堂灌”、“填鴨式”教學也不符合時代發展的需要。教師所教學內容多,學生被迫接受的也就越多,從而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思考的時間越來越少,最終導致學生麻痹,不思考、不主動的現象也會越來越嚴重。因此,教學目標單調,教學方法落后是現在數學核心素養小學課程教學體系中嚴重的問題之一。
(三)課程聯系稀少,缺乏橫向滲透
常言道:數理化不分開,史政地是一家。這意思是說學科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然而,在教育過程中,尤其是小學教育,還沒有開設理、化、史、政、地等科目,教師們在傳授課程的過程中不會聯系該課程以外的科目,以至于各課程間聯系稀少,橫向滲透缺乏。
二、如何建構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教學教師課程體系
(一)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全面注重學生發展
北京大學財經教授張維迎說過:教育在培養人時沒有注重培養人的自主創造性,沒有注意培養學生的全方位發展。如果在數學核心素養的教育過程中,能注重課程人格化,全面注重學生的發展,那么,對于建構小學數學教師課程體系會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學習“圖形的運動”這一章時,不能只是像傳統教學一樣,按照“教參”的提示講解,來交給學生,而是應當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等,“圖形的運動”這一章既抽象,又需要邏輯推理,因為有些題目不是直接告訴平移幾個單位,或者如何旋轉,而是給出兩個圖形,即通過多次平行旋轉得到,讓自己來描述是如何變換的,這就需要數學核心素養等方法解決。因此,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全面注重學生的發展是很有必要的。
(二)改變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目標
單一陳舊的教學方法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填鴨式”“一言堂”等應當退出教學舞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改變教學方法,增加教學目標。比如說,“情境教學”“小組合作”等教學方法應該應用到教學中,適當的增加教學目標,以豐富學生們的學習生活。情境教學是新課改過程中新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它有著與傳統的僅僅注重知識傳授的舊教學理念有所不同的全新教育理念—根據教學目標,發展學生的創造能力,鍛煉思維,豐富想象,提高審美和增加情感體驗。
比如:“雞兔同籠”問題,如果運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教師會在課堂上講解如何去解答—應用二元一次方程,而其教學目標是巧妙運用二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而如果采用其他新的教學方法,比如情境教學,通過情境引入的方式,引導學生們,讓他們自己去探索解決方法,不論是巧妙的方法,還是傳統的方法,老師都應當鼓勵,并一一給講解。這樣,既能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能鍛煉學生們的思維,還能拓展教學目標。
(三)加強課程整體化,注重課程整體功能的發揮
為解決各課程之間交流甚少的問題,在教學過程中應當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大力落實地方課程,努力建設校本課程以及設置綜合課程,增設實踐活動,加強課程發揮,這樣既能注重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能讓學生們全面學習,全面發展。
例如,“四邊形的認識”一章中,只介紹了四邊形一些基本特點,長方形性質只介紹了兩組對邊分別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還應當加一些基本性質,雖然難以理解,可以放在數學廣角中,讓學生們多了解,以至于為以后課程做鋪墊,以注重課程整體功能的發揮。
參考文獻:
[1]鄭建明.小學數學教學課程體系中數學核心素養的體現.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17
[2]段萍.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教學方式之研究.未來英才.20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