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皓
摘要:節奏是音樂要素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音樂的生命。而本文主要是以小學教育專業的學生為例進行研究,這部分學生和音樂專業的學生不一樣,大多數是沒有任何音樂基礎的學生,對他們來說音樂課程的學習是從零開始,那么如何使枯燥、單一的音樂學習中的節奏訓練變得有趣?這需要我們教師從多方面入手,通過不同的方式讓學生去感受音樂中的節奏,設計符合學生們興趣的音樂活動,以此來掌握不同類型的節奏,為今后音樂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關鍵詞:奧爾夫教學法 節奏訓練 小學教育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18)20-0126-02
著名的瑞士音樂教育家埃米爾·雅克·達爾克羅茲建立了體態律動這一教育體系,提出了節奏在音樂中的重要性,從此人們便開始不斷的深入研究節奏。其實節奏不僅僅存在于音樂中,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隨處可見。人們說話、走路等都是按一定的節奏進行,節奏練習也能訓練我們的反應能力,像不同節奏型的音樂帶給人的感受也是不一樣的。比如:聽到《國歌》這種進行曲式的歌曲,會讓你激動澎湃;《雪絨花》這種三拍子音樂,讓人想跟著節奏旋律舞動;《小白菜》這種音樂會讓人憂傷、心情憂慮。由此我們可以感受到豐富多彩的生活。
卡爾·奧爾夫是德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教育家和音樂理論家。“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正是以其名字來命名,經過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當今世界上最著名也是最具有影響力的音樂教育體系之一。奧爾夫受到達爾克羅茲的影響,發展了新的節奏訓練方法,更加注重節奏訓練中的語言性。他希望通過節奏訓練,達到促進學生身心平衡發展,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應變能力、自控力。下面簡單說說幾種運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節奏訓練方式。
一、語言節奏訓練
語言是人類進行溝通、交流傳遞情感的基本工具,是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方式,將語言與節奏結合起來,會使得節奏朗朗上口,便于學生的理解和學習,也增加了學習樂趣。在學校開課之際,學生和教師需要自我介紹,相互認識,我們可以利用這一便利條件進行簡單的節奏認識,如將學生的名字運用到節奏當中,讓學生更容易接受節奏。
我國語言博大精深,除了上述練習以外,還可以讓學生用古詩詞、兒歌、童謠等冠以合適的節奏型;也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尋找合適的詞匯,并按照節奏說出來,這樣學生可以通過實際運用來感受節奏的韻律感和變化多樣,感受生活中的節奏。如:
兒歌的運用,如:
將這些語言、文字運用到節奏訓練中,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對音樂知識的學習,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讓他們在生活中發現音樂。這樣的節奏教學也讓學生學起來輕松,不枯燥。
二、動作節奏訓練
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當中有一種聲勢教學,是通過拍打自己身體的某一部位,如拍手、拍腿、跺腳等,將自己的身體作為樂器發出聲響來進行節奏訓練。
在傳統的認識節奏這個內容教學中,都是先畫出一個音符,然后說這個音符叫什么名字,有多少拍,怎樣拍。如學習四分音符和二八節奏,首先畫一個 ,解釋這個叫做四分音符,為一拍,通常拍一下;畫一個 ,解釋這個叫八分音符,兩個八分音符的尾巴加起來就變成 ,二八節奏型,八分音符半拍,兩個八分音符為一拍。這種教學方法抽象而且枯燥無味,特別對于沒有音樂基礎的學生來說根本沒有辦法理解,只能靠死記硬背,也抹殺了學生學習音樂的熱情。
在最初教節奏時不一定非得出現音符,我們可以設計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先感受一下不同類型的節奏。如教四分音符和二八節奏,可以首先準備畫有手和腳的圖片若干,其中包含畫一只手、兩只手、一只腳、兩只腳的四種類型,最好每張3-4張;指到畫有一只手的圖片拍手一次,兩只手的圖片拍手兩次,畫有一只腳的圖片跺腳一次,兩只腳的圖片跺腳兩次,一只手和一只腳的圖片是讓學生感受四分音符,兩只手和兩只腳是讓學生感受兩個八分音符合在一起。可先單獨訓練每一種類型,待所有人都對幾種類型完全掌握后將幾種類型混合在一起,如每種類型取兩張,自由組合成兩個小節的4/4拍節奏。
按這樣自由組合,可以先教師組合讓學生來拍,待學生熟悉后可叫不同的學生來組合,剩下的學生拍。幾遍過后學生能很好地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八節奏的拍法,然后再引出剛剛圖片一只手和一只腳的拍法的可以給起名叫為四分音符,兩只手和兩只腳的起名為二個八分音符。這樣一來學生對節奏的認識能更加清楚,也不會覺得抽象枯燥。除了拍手和跺腳還可以加入更多的動作,比如拍肩、拍腿,用不同的節奏來進行切換。
除了學習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在大家都完全掌握這兩種音符后可以加上四分休止符和二分音符,二分音符可以用大一號圖案的圖片表示,手和腳的都可以準備若干;四分休止符則可以用空白表示,比如在一條完整的節奏中取出一張圖片,讓那個位置空著,則表示四分休止符。例如:
在演奏四分休止符時可以用雙手在胸前交叉的動作表示休止,并且不發出任何聲音;演奏二分音符時可以讓學生將拍四分音符的速度放慢一倍來拍二分音符,同時也感受了音符的時值。在所有同學都掌握后,最后可以加大節奏難度,可以將這些音符全部混合在一起,進行練習。如:
可以將圖片進行不同的組合加上不同的拍號進行此類練習,待學生能拍好這些節奏后,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自己進行節奏的創編,這樣也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剛剛說的是認識節奏方面,在學生認識多數節奏后,也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來進行鞏固。奧爾夫音樂思想就提出,一切從孩子出發,要讓孩子能夠親身體驗,親手操作樂器。游戲則是孩子學習的最大動力,不會讓學生在技術上有負擔和壓力,能讓孩子在愉快地游戲中接受知識的教育和技能訓練。
我們可以結合我國的教學環境來設計相關游戲。在教室講臺或教室最后邊的空當地方放上四把椅子,每個椅子表示一拍,再叫上若干學生表示音符(具體人數由學生創作的節奏來定),利用“搶板凳”的游戲來對節奏練習進行改編。單獨叫一個學生寫出幾個節奏型,隨后教師播放音樂,表示音符的同學跟著音樂繞著椅子轉圈走動,當音樂停止時,每個學生隨機站在椅子前面停止運動,在座位上的同學需要根據不同學生站的位置,拍出這條節奏,待四拍完全答對即可進入下一輪游戲。
運用學生熟悉的游戲“搶板凳”進行改編,將游戲融入到生活中,在找位置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的反應能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對音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對于游戲中的音樂也可以適當選擇,可以選擇一些對比比較強烈的音樂,不管是強弱還是快慢對比,讓學生跟著不同感覺的音樂繞著椅子走動,快的快走,慢的慢走,強的步伐重一點,輕的步伐輕一點。這樣也能訓練學生感知音樂,用身體來體會音樂。
類似的教學方法還有很多,我們要做的是讓學生真正輕松地掌握復雜知識,培養創造力,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這也是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宗旨和目的。所以我們要深刻領悟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特征,將其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教學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參考文獻:
[1]胡美彤.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4年.
[2]容欣.奧爾教學法中的節奏教學[J].大眾文藝,2010,(09).
[3]戴媛媛.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師樂理教學中的探索[J].黃河之聲,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