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雪峰
摘 要:本文認為,推動高校休閑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實現校內外互動機制的共同發展,因此,根據存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為我國高校休閑體育運動的校內外互動機制發展提供一定理論借鑒。
關鍵詞:休閑體育;高校體育;校內外;互動機制
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推動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全面改革符合我國在后奧運時代實現從世界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轉變的歷史使命,同時能夠為我國全民健身運動的開展提供更加充分的專業指導和體育人才。休閑體育以其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和諧發展且深具人文關懷的特征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和歡迎,特別是其對于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強調彰顯了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的要求,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一、休閑體育的概念及其對高校體育教學的意義
所謂休閑體育,從廣義上來說,指的是人們在工作之余的一切自由時間內按照自己意愿從事各種類型體育活動的總稱,其主要特征是運動時間的隨意性,運動內容的自主性和運動方式的多樣性。這就可以看出休閑體育不同于競技體育和學校體育教育的所在,人們所從事的休閑體育運動都是符合自身意愿在自主選擇的基礎上開展的,這些運動活動的開展是人們有目的地實現自我需求滿足的體現,同時運動內容和方式的個性化與多元化為休閑體育的更好開展提供了先天優勢。相較于競技體育而言,休閑體育本身的競技屬性較低,因此本身就不需要通過社會認可來實現更大范圍的推廣與開展,其活動規則也極具隨意性,參與者可以根據自身情況自行制定規則。更重要的是,休閑體育自身在體現娛樂性、休閑性的同時,還具有一定程度的教育性和競技性,參與者開展休閑體育的過程中其實也是自我教育的過程。因此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引入休閑體育的概念并加以推廣有著深刻的必要性和現實可行性。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已經成為我國當前開展教育改革的題中應有之義,推進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是轉變人才培養思路,提升人才的綜合素質,逐漸培養大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等,而休閑體育能夠在這一過程中扮演更加有效的角色。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新興體育項目進入校園,學生對于休閑體育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很多高校開展了將休閑體育引入高校體育教學的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休閑體育所體現的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理念正是高校體育教學改革所追尋的價值取向。
另一方面,在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引入休閑體育對于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都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參與休閑體育,大學生能夠有效緩解學習生活中的緊張情緒、消解疲勞,同時更能夠對大學生優秀的意志品質進行鍛煉和磨礪。休閑體育為大學生的個體社會化進程的加速提供了有利條件。無論是在學校生活中還是走入社會后,人才的社會化屬性都是其根本屬性,針對當前大學生個人主義突出、缺乏集體性和合作精神的問題,在參與休閑體育的過程中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提升大學生的個體社會化程度。休閑體育的開展還能夠有效推動大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體育運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是對于高質量生命追求的推動力,而終身體育正是將這種推動力發揮到最大程度的關鍵。進入21世紀,教育逐步從一次教育變為終身教育,學生在廣闊的社會生活中只有養成了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和生活狀態,在體育運動中這種規律同樣適用,只有樹立起牢固的終身體育意識才能真正提升人們的體育運動參與水平和參與效果。
二、當前高校休閑體育校內外互動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高校休閑體育校內發展存在的問題
首先,學生和體育教師對于休閑體育的認識水平和參與意識較為薄弱。由于學生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受到應試教育的束縛,造成了其對于體育運動的忽視甚至抵觸,這種意識帶入到大學生活中也形成了“體育運動知識少部分體育愛好者參與的活動,自己只要學好文化知識取得好成績就夠了”的觀念。再加上休閑體育本身就是新鮮事物,包括高校體育教師在內接受起來都會給自己固有的體育運動理念帶來沖擊,因此給休閑體育在高校體育中的深入開展帶來了阻力。
其次,休閑體育即使成功進入高校體育的教學體系之中也面臨著很大的挑戰。由于學生的休閑體育基礎薄弱,高校體育教學安排呆板,為休閑體育提供的生存空間少之又少,這也在客觀上影響了學生對休閑體育的接受度和參與度。
再次,休閑體育運動的開展需要一定的場地、設施等硬件條件作為保障,但是由于高校體育固有的傳統項目——田徑、籃球、排球等——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處于場地設施現狀與教學需求供不應求的現狀,因此在發展休閑體育時更難在場地和設施等硬件上得到重組保障。
最后,當前高校體育的教學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休閑體育的開展。休閑體育開展很大程度上是對學生的解放,其核心是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然而在我國長期以來的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下,教師的“講解——示范”模式早已深入人心,想要把學生從課堂上解放出來進入大自然難度很大。
(二)休閑體育校外發展機制存在的問題
休閑體育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發展面臨諸多難題,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夠有外部力量及時介入并發揮積極作用能夠為這一問題的解決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獲。這種外部力量其實就是休閑體育自身所依托的校外機制或者說是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的力量,然而這種校外發展機制對于當前高校休閑體育發展的影響仍然微乎其微,究其緣由,不過以下幾種:
首先,休閑體育產業的自身發展程度不足,能夠給予高校休閑體育開展的影響能力不夠。由于體育產業在我國的發展時間有限,雖然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面臨著發展的黃金機遇,但是仍然存在著混亂發展、管理不力等情況,影響其作為校外機制對休閑體育校內機制干預作用的發揮。
其次,高校休閑體育校內外發展機制互動程度不高,很多高校對于推動休閑體育的校內外機制互動發展積極性不足,寧愿在自身封閉的模式中“閉門造車”。這種情況主要體現在有些高校對于自身體育場館在閑置時間的社會化運營程度不高甚至干脆閑置。推動高校體育場館的社會化運營對于提升場館的使用效率、增強高校體育運動的社會影響力有積極作用,同時校內外體育運動的溝通和交流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促進高校休閑體育的開展。
再次,休閑體育的發展需要形成足夠的產業規模才能更好地為自身發展提供充足的造血功能,但是在當前高校的休閑體育發展過程中由于高校自身的資金投入不足,幾乎無法形成規?;漠a業鏈和產業效益。發展高校休閑體育不能只靠高校自身的力量,只有形成校內外一體化的互動發展機制才能有效促進高校休閑體育的發展,這種校內外的互動機制主要體現在社會資本參與到高校休閑體育產業發展中以及幫助培育高校休閑體育的社會市場。
當前,我國高校體育的開展主要依托于國家撥款,而國家撥款到達學校一級又會被其他部門和工作分一杯羹,因此高校很難將發展自身的休閑體育產業作為其體育教育改革的過程中。在高校自身都沒有給休閑體育的發展足夠重視的前提下,社會經營者更是很難將眼光投向這片領域,因此也就造成了高校休閑體育發展市場薄弱、效率低下、外界投資少等情況,影響了高校休閑體育的進一步發展壯大。
三、推動高校休閑體育校內外互動發展的對策
在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新時期推動我國體育事業長遠發展,實現從社會主義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是必然選擇,高校體育的發展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而推動高校休閑體育的發展,促進我國休閑體育產業的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是其應有之義。
(一)加強對市場機制的引入和互動
首先,高校領導需要轉變思路,提升對于休閑體育的認識和推動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認知水平,從校級領導到體育學院領導再到體育教師都要充分認識到發展休閑體育對于當前改革高校體育教學、增強高校體育發展活力的重要作用。不斷樹立和完善體育產業化的發展意識,創新發展手段,為高校休閑體育的社會化運營提供充足的服務,從而建立起與社會資源和諧發展的互動機制。
其次,要充分挖掘高校自身潛力,充分利用高校體育自身在專業人才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推動高校體育教師和體育專業學生參與到社會體育中去,在如火如荼的全民健身運動中扮演好指導員的角色,提升學校體育與社會體育互動發展的水平。
再次,高校休閑體育的發展要針對自身發展資金不足的問題,廣泛吸納社會資本,通過采用包括捐贈、聯辦、共享、資助等不同形式擴大社會資本進入高校體育發展的渠道,為高校休閑體育的發展提供必要的資金保障。此外,加強對于高校休閑體育發展的領導水平和管理質量,對于本地區的社會休閑體育人群的調研結果,制定符合本地區需求的休閑體育項目。
(二)完善高校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結構
在引入社會資本遵循市場規律的基礎上,高校休閑體育的發展必須要走出一條具有自身特色的產業發展道路,形成日趨完備的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結構,從而為高校休閑體育的長遠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推動高校休閑體育產業發展結構的不斷完善首先需要大量專業人才作為保障。這就要求高校休閑體育教學過程中不斷增強對于休閑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通過函授班、進修班、遠程教育等不同形式擴大高校休閑體育的影響力。同時抓住機遇,努力培養自身高素質休閑體育管理人才和經營人才,為其提供充分地進修、實習機遇,不斷提升其對于休閑體育經濟發展理論方法、管理能力和管理技能的提升,從而實現高校休閑體育的產業化和市場化發展。另外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要和高校自身的發展戰略,及時調整高校休閑體育的產業結構。
綜上所述,高校休閑體育的發展在當前改革高校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是重要的破局之著,其發展必須要加強校內外機制的互動性,充分調動社會資本參與高校休閑體育產業化發展的規劃設計中,從而實現高校休閑體育的長足發展進步。
參考文獻:
[1]劉娜.多維度視角下的高校休閑體育價值審視[J].山西師大體育學院學報,2009, 02, (06):53-55.
[2]趙劍峰.高等院校開展休閑體育的意義及途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3,04,(0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