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高中生物選修課本《現代生物科技專題》中的《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課為例,介紹了基于QQ平臺的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包括課前準備、微課發布、課程實施及課后練習幾個部分,同時對翻轉課堂的評價方式進行了思考。
關鍵詞:翻轉課堂;高中生物;微課
翻轉課堂是近年來在教學領域備受關注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它顛覆了先教后學的傳統教學順序,整個教學過程由教師創建教學視頻等學習材料,學生通過課外自主學習再將自學后的問題帶回到課堂,通過師生、生生間相互釋疑、解惑、交流來實現教學目標。
翻轉課堂的引入,為我們的課程教學模式提供了一個新的思路,它在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角色、課堂時間的分配、課程的展現形式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等方面都與傳統教學有著很大的差別。筆者在高中生物選修教材《現代生物科技專題》教學中進行翻轉課堂實踐探索,期待在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動性,使課堂教學更為有效。本文以該教材中《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節為例介紹基于QQ群的生物翻轉課堂的教學流程設計。全文主要分為課前、課中、課后和學習評價四個部分。
一、課前
(一)課程及學情分析
通過對課本、課標及教參的研讀,首先確定本節的教學目標和重難點。通過對課程內容的分析發現,本節雖然教學難點多,但是各個教學難點獨立且形象化,可選用微課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課前學習,有些內容的拓展也可進行文本形式的補充。而且筆者在教授這本教材時學生已處于高二年級,已具備很強的自學能力,可以進行翻轉課堂學習。
(二)教學內容的制作和發布
1.教學微課的制作
本節微課的制作主要集中在目的基因的獲取這一步驟中。在基因工程中目的基因的獲取方法比較多,教材中除了通過文字進行介紹外,還輔以圖片幫助說明,盡管如此無論是學生進行課前自學還是教師直接進行一次性的課堂講授,都容易讓學生產生淆亂不清的感覺,為了解決教學中的這個難題,在這節課中有必要將這個知識環節錄制成微課由教師講解梳理,以便幫助學生反復地進行學習領會。關于基因文庫和基因組文庫的區別,雖然課文中運用了比喻的方法,但語言文字仍顯抽象,這部分知識內容有必要錄制成微課,幫助學生進行這一知識點的突破。本文中與cDNA(互補DNA)相關的知識也涉及了基因結構的知識,但是在必修本的教材中并沒有做具體的介紹,所以也要制作微課對這部分內容進行講授。同時,PCR技術還可以聯系選修一的相關課程通過微課進行更為詳盡的解釋。幾個微課視頻的運用可以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地突破本節的學習難點。
在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微課錄制的形式多種多樣。本文采取的是比較簡單的方式,即將PPT課件配以語音講解錄制成微課,對本節課中涉及的相對獨立的知識點進行簡要講解。
微課力求短小精悍,時間最好控制在7分鐘以內,體現出“微”的特點,以保證學生在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階段完成課程學習;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有些自學內容并不需要制作成視頻,文本的補充資料也可滿足學習需要,而且文本格式在QQ群上傳時更為迅速。
2.導學案的制作
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每節課的邏輯線索,更好地配合翻轉課堂的教學,筆者還編制了與每節學習內容相關的導學案。導學案的制作以最終能幫助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為原則,由預習問題、學后生疑以及構建本節思維導圖三個簡單明晰的環節構成。其中預習問題是將本節全部教學內容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涵蓋微課內提出的問題)按照線索關系排序。學后生疑是針對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不同而設置的,學生除了完成學案中的思考問題,還可以將個人在自學中產生的問題加以記錄,以便在課堂討論中使用。思維導圖環節是學生在完成本節全部內容的自學后對基因工程的操作程序的知識內容通過邏輯思考形成的圖示化的知識總結。
3.教學內容的發布
教學內容的發布主要通過QQ群,QQ群的使用在學生中早已普及,每位學生都已經加入了本班級的QQ群,同時每名任課教師也可在自己任教的班級中建立自己的學科群,在各自的學科群中可以發布學習資料,也可與學生隨時對學習內容進行面對群體或個人的溝通,雖然目前市面上有各種網絡交流平臺,但是QQ群簡便易行、普及面廣,因此,QQ群已經成為師生間隨時建立聯系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每節新授課前,筆者將近期授課需要自學的內容提前上傳至班級QQ群,并及時通知學生上網接收學習內容,以保證班級的全體學生能夠得到自學資料。
(三)學生自主學習
學生接收到教學視頻后,可按自己的學習計劃安排學習時間,既可以通篇學習,也可以反復學習某個微課,盡可能地去理解新的知識。導學案可以幫助學生檢驗學習的效果,也可以幫學生收集和記錄學習中產生的新疑問。
二、課中
課堂教學是教學中的重點環節,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也不例外,不同的是學生和教師的角色發生一定轉換,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成為教學主導,教學的形式也有所改變,變以往的講授式為真正的小組討論式。小組討論主要分為個人匯報、同學質疑、小組討論、總結發言和拓展討論幾個環節。
在本節課中,課堂上隨機選取各小組的某位學生對自學的結果進行匯報,如為什么基因工程要分為四個步驟、cDNA與DNA的差別和聯系等。個人匯報結束后本小組和其他小組的同學可以對匯報的內容中有爭議或存在錯誤處提出質疑,然后就疑點各小組展開討論,最后每個小組派一名代表發表本小組的討論意見。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觀察各小組的討論狀態,并對每個小組的總結發言進行評價。
在拓展討論部分可以讓學生分享在自學的過程發現的屬于個性的問題,例如,動物和植物的基因是否可以重組,重組后能否表達,通過討論的形式學生互幫互助解決問題,學生解決不了的教師可以進行解答,教師一時也難以回答的可以作為拓展問題進行課后探究,然后在后續的課堂中進行總結。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而且通過質疑和研討,可以充分弄清楚各個知識環節。雖然開始時教學進度略慢于教師直接講授的方式,但由于學生充分消化理解了知識的要點、后續的學習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課堂教學過程是教師檢查學生課前學習效果的重要環節,也是翻轉課堂能否成功實施的關鍵,同時翻轉課堂要配以合適的評價方法,不僅注重結果評價也注重過程評價,激勵學生保質保量地完成課前學習。
三、課后
課后不是學習的結束,而是學習過程的延伸。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課的探索中,課后環節依然要按計劃為學生提供題量合適、難度梯度合理的常規習題練習,以鞏固學習成果;同時還要為學生提供一些新穎的拓展問題,以促進對知識的深入思考。
四、學習評價
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考評,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課堂參與性。傳統教學模式下,一張考卷的分數就是學生的成績。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中,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課堂活動的組織為主,學生的課堂表現尤為重要。目前還沒有出現與翻轉課堂相關的完整的評價體系。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學業考評中應該在試卷考查的基礎上,增加學生在翻轉課堂中課堂表現的分數。另一方面,期末考試的題型在保持應有知識點考查的基礎上,加大運用知識能力的題目。通過設計合理的評價體系,客觀地反映出學生平時表現和學習效果。
五、結語
本文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一節為例,介紹了基于QQ群的翻轉課堂的實施過程。在這種嘗試中,我們打破了舊有教學流程,重構學習過程。該模式將學生學習的過程前移,學生課前通過教師提供的視頻完成自學;知識的復習鞏固等內化環節則是課堂上在老師的參與下完成,教師在課堂上能夠對學生自學中產生的疑難給予有效的輔導,同時同學之間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討論時間,促進了學生知識的內化;課堂也同時變成了考場,直接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
但是在翻轉課堂的使用中要注意對課程內容的選擇和把握,并不是所有的課程內容都適合使用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同時,在目前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集中連續使用翻轉課堂也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
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引入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可以在不改變現有知識內容的前提下,達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角色的轉換。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將“學”的主動性交還給學生,讓學生通過微課學會分析問題,并敢于表達自己的主張,形成探究型學習習慣;它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命科學的原理,對自然界產生興趣,真正使生物課成為學生學習生命、了解生命、熱愛生命、研究生命的橋梁。
參考文獻:
[1]谷輝.“翻轉課堂”下的生物學概念教學:以“染色體變異”為例[J].中學生物學,2014,30(1):33.
[2]王金英.翻轉課堂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實施對策[J].教學探索(高考),2015(12):75.
作者簡介:黃鈺,37歲,女,研究生,中學一級教師,就職于長春外國語學校。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