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浩芹
摘 要:隨著科技和經濟的持續進步,高中教育已經逐漸變成目前我們國家十分重視的對象之一。現如今教育部提出了課程改革政策,要求高中英語對于學生核心素養進行相應的培養。為此,教師便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將整個班級的學生按照當前學習狀況分成多個層次,為其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以此提升課堂學習的質量。闡述高中英語素養的主要概述,并對于具體分層的方法提出一些合理的見解。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英語;學習方式;轉變策略
從現階段發展而言,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其綜合素質的提高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在開展高中英語課程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變和創新。這其中最為有效的便是分層學習法。以此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促使其能夠成為一名綜合性社會人才。
一、高中英語素養的基本概述
英語是高中教學中十分重要的一門科目,學習英語知識,并能夠將其靈活應用,對于學生未來的就業影響極大。然而在當前普遍高校教育活動中,英語教學變得十分功利,教師將注意力全部放在了學生的考試成績方面,而與之沒有太大關聯的素質教育往往很少提及。盡管這種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學生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卻在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方面沒有任何意義,從而導致學生的綜合素養較差,無法滿足課程標準提出的要求。為此,教師必須轉變原有的教學模式,促使英語教學方式逐漸朝分層教學的方向發展,促使學生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綜合性人才。
二、采取分層學習的主要方法
1.對學生進行優化分層
為了能夠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必須促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夠獲得應有的教育,得到成功的體驗,因此需要將班級的學生進行分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當注意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學生實際的學習情況進行科學合理的層次分配,從而使得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中掌握到相應的英語學習技巧。在高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通過每個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英語水平的不同,結合當前教學目標進行層次劃分,從而進行有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可以通過測試將學生分成1、2、3三個不同的層次[1]。
例如,當教師在課堂中提問“Whats the biggest animal in the world?”第3層次的學生由于英語水平較差,不能理解句子的意思而回答不出教師的提問,并且這個層次的學生學習習慣并不夠好,上課不能夠主動參與到教學過程中。而第2層次的學生,學習水平一般,英語基礎知識較為扎實,但是在學習過程中因為一些問題導致英語學習存在困難,教師應當更加關注該層次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困難,使其學習更進一步。對于第1層次的學生,他們的英語基礎更為扎實,學習能力更加優秀,能夠積極主動進行英語自主學習。
2.逐層設計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時候,處理需要對全班學生進行分層,還要將教學目標分成多層,以此適應不同學生的個人需要,促使其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對于第3層次的學生而言,主要以增強其學習自信為主,促使其逐漸對英語學習產生興趣。
例如,當教師在利用duck這個詞造句的時候,通過學習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盡快完成這一任務:“There is a duck in the lake.”而對于第2層次的學生而言,除了需要完成基礎知識之外,還需要對其語感進行一定的培養,并與教師完成鑒定單的對話。例如教師問:“Could you tell me how many students in the classroom?”“OK,let me see,fifty-five!”而對于第1層次的學生來說,在第2層學生的基礎上進一步挖掘教材的深度內容,從而能夠合理運用自己所學的知識進行觀點表達[2]。
3.在教學方法方面進行分層
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前提下進行教學分層的時候,教學方法的分層同樣非常重要。教師應當根據學生具體學習狀況對其合理劃分。英語講解時能夠做到由淺入深,盡可能讓所有學生都能夠學有所成。例如,在學習了一些轉折型語句的時候,教師可以安排學生自行造句,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而言,在句型的復雜程度上有著不同的要求。對于第3層學生而言,只要能夠完成簡答造句即可。對于第二層學生而言,需要盡可能將此次所學的全部詞語應用其中,提升語句本身的復雜程度。而對于第1層學生來說,除了需要運用相關詞匯,還需要做到融會貫通,將前幾課學習的語法概念滲透在里面,然后完成片段描述。
綜上所述,為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積極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促使學生的積極性得到提升,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進而促使學生能夠成為一名綜合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馬研.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7(17):298.
[2]鄧旭.基于數學核心素養的數學課程目標下的教學方式轉變探究[J].教育科學(全文版),2016(12):191-192.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