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虹
摘 要:初中生物是初步研究并認識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一門學科,認識的是自然界千變萬化的規律,其對初中生了解簡單生物現象及規律具有重要意義。在素質教育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創新教學方法、改變教學理念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是時下迫在眉睫的任務。就如何構建高效生物課堂提出以下幾點淺見。
關鍵詞:初中生物;高效課堂;構建策略
課堂效率取決于教師和學生雙方,只有雙方通力合作,才能保證實現高質高效的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有一定的效率意識,摒棄那些枯燥無味、簡單重復的教學方法,在課堂講解時由單一到復雜,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幫助學生將生物知識的學習不僅僅簡單地停留在書本上,而是貫穿于生活,實踐于生活。
一、轉變教學理念
在課堂教學中,要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貫徹落實為學生服務的發展目標。在傳統的教育理念中,學生的成績和學生對知識的獲取量是教師最為關注的,片面要求學生死記硬背、生搬硬套,導致學生只會死讀書、讀死書,在面對問題時不會去轉化思維和變通,在課堂中對老師存在的問題也不會提出質疑,課堂氛圍死氣沉沉,效率嚴重降低。
所以教師應該做到以下兩點:首先,學生的成績只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班級實力,要考量綜合能力。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方面地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做到知識的有層次、分內容,采用重點突出、難點有突破的講解方式,并且針對不同的班級制定出不同的講解方針,不能一套方針年年用、班班用,要讓學生在45分鐘的課堂里,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從而提高課堂效率。其次,知識講解有拓展、有拔高,有些老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任務,課堂上從來不會給學生拓展課外知識,只是給學生灌輸課本知識,只會導致學生在課堂上昏昏欲睡,同樣的知識一遍又一遍地重復,導致課堂枯燥無味,而那些比較有深意且有趣的知識卻從未涉及。學生在課堂上沒有樂趣,當然也提不起興趣去認真聽講,長此以往形成了老師難教、學生難學的局面。
二、創新改革教學方法
(一)創設趣味課堂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只有當學生提起興趣去學習某樣東西時,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趣味課堂的創設可以從以下幾點著手:
1.利用多媒體技術
利用圖片、PPT、表格、幾何畫板等更加直觀并且豐富地展示所要表達的內容。比如在講解細胞結構時,利用動畫的模式將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一層層地剖開,由外到內觀察細胞結構,并且讓學生認真觀察動植物細胞的不同之處,做出比較。在觀看動畫時學生對細胞有了初步的認識,對細胞的外觀也有了一定的記憶,當老師二次講解時,記憶會更加深刻,注意力也會相應提高。
2.開展實踐活動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有些內容不通過實際操作很難理解,學校在安排課程時不能為了節約課時就把實驗課給省去,在初中課本中有利用顯微鏡觀察洋蔥、口腔上皮細胞的實驗課,老師一般會在理論課上講解顯微鏡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只有真正地實際操作顯微鏡,才能明白使用方法和所面臨的現場問題。比如在觀察細胞分裂時,在一個視野內可能沒辦法找到每一個時期的細胞分裂狀態,要求學生轉換位置從而找到
目標。
(二)課前、課上、課后三點一線
教師對學生的監督不能只是停留在課堂,要課前、課后一手抓,從而保證課堂高效進行。一般在課前,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一般老師在課堂上簡單地回顧上節課知識之后就會直接進入新課,但是如果兩節新課之間沒有聯系,學生也沒有進行課前預習,在進入新課時教師會存在很大的困難,所以教師在課前要對學生的預習情況進行簡單的調查。找出學生預習中所遇到的問題,在講解時重難點突出。在課上,教師要精簡地導入新課,避免重復啰嗦,大做文章,做到課堂組織靈活有序,在講課中穿插提問、生活科學常識應用等環節,使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與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有利于老師在第一時間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存在的錯誤,從而幫助學生快速改正。課后要定期檢查學生的復習情況,督促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提高。
總之,生物課是有生命的,它的知識不僅僅存在于課堂,大千世界才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教師要教授學生的是方法,是提出問題并尋找答案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應該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自身修養,讓學生由“學會”轉變為“會學”,從而達到構建高效課堂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孫麗麗.關于初中生物教學現狀的分析及策略研究[J].黑龍江科學,2017(9).
[2]楊冬青.實驗教學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J].西部素質教育,2017(12).
[3]陜雪麗.淺析多媒體和板書在生物教學中的有效銜接[J].才智,2017(5).
[4]宋靜.淺談當堂訓練在農村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4).
?誗編輯 高 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