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
摘要:隨著社會和數學的不斷發展,數學幾乎己經擴展到人類生活的全部領域。人們對數學的認識已從單純的的工具上升到重要的思想層面。全世界范圍內各國數學教育一直存在著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就是數學教育與生活實際的脫離。課改前,數學課以應試為主要目的,數學成為所謂的選拔人才的單純的方式,與生活應用嚴重脫節。數學教育太過于重視學生理性和嚴謹性思維的培養,數學教育成為單純的知識灌輸,割裂了數學與生活的應有聯系。拋開生活學數學,數學教育走入了嚴重的誤區。所以,加強小學數學教學方面的改革顯得迫在眉睫。
關鍵詞: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開展研究
從本質上看,知識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因此,生活應用可謂教學的基本價值體現。但是長期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小學數學教學與學生生活嚴重脫離,既弱化了學生學習效果,又限制了學生全面發展。新課程改革要求下,推進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已然成為小學數學教育發展的重點內容,其有關方面的研究備受關注。本文基于對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現狀的簡述與解讀,就其相關修繕策略進行了探究。
一、深入挖掘生活中的數學資源
小學生的年齡都偏小,他們的思維與接受能力都還在形成、發展的階段,因此,老師利用生活化的知識、場景做為教學的方法,從而將抽象、復雜的數學知識更好地呈現給學生,積極地挖掘教育資源,達到教材的知識結構和學生的認知結構同步優化。教師要在日常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去觀察生活,發現并學習數學知識,嘗試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從而更加真實地體會數學知識的存在及作用,這樣就會激發出強烈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數一數”時,教師就可以從教室或者校園中尋找素材,并用數字形式表達出來,如教室有幾面墻,墻上有幾幅畫,校園內有幾棵樹等,這樣就把數學知識引入到了學生的實際生活中,從而帶領學生走出課本,拓展思維。通過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科學的整理再加工、補充,將教學內容呈現生活化,積極地捕捉生活中涉及數學的現象,,將書本中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變的更加生動、具體,有效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二、創建生活情境
教師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在于為學生提供體驗數學的機會,通過數學活動促進學生不斷增強自信心,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享受成功的喜悅,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在實踐活動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生活情景的創設,改變了傳統教學的“單一模式”色彩,使得數學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如:在教學《克和千克》時,讓學生到生活中觀察幾件物品的包裝,記下他們的重量,在交流時,同學們提出了許多現實的問題,如:方便面袋上印著總量:70克,面餅:65克,從而知道調料袋和包裝袋重5克。食用鹽包裝袋上印著凈含量:500克±10克等實際問題。如在教學完乘法后,我和學生進行了一節實踐活動課。當時我是這樣來創設情景的:在一個陽光明媚的早上,老師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賞春天的景色,大家想不想去游覽一下,去找一找春天?春游時得帶食物,下面是一些零食的單價:面包2元;飲料3元;梨子1元;話梅2元;餅干3元;瓜子2元……讓同學們用30元去買。這樣的情景創設,學生親身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要做一個有心人從生活中去發現數學。這樣既達到傳授數學知識的目的,又達到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生活中的數學之效果。
在體驗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生活中的數學問題,既可積累數學知識,更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最佳途徑。
三、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視角來看待生活
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能夠運用到數學的知識,但是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往往會把學習、生活分開,這樣并不利于數學生活化教學的開展,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數學的角度來看待生活。例如在每節課上課的前五分鐘,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發言,來說出自己在昨天的生活中運用了哪些數學知識。有的學生可能會說:“我和爸爸媽媽去超市買東西,找錢的過程運用到了數學的四則運算。”有的學生說:“我昨天和爸爸媽媽一起打掃衛生運用到了數學的分類匯總。”教師運用這種方式來讓學生說出自己生活中運用到的數學知識,能夠讓學生意識到數學的重要性,同時也能讓學生以數學的視角來看待生活,對于實現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有著重要的幫助作用。
四、在生活實踐活動中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俗話說:“百聞不如一見”。教師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生活中的實際情況有效地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也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分析綜合和判斷推理,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數學問題。因而,有目的地開展與生活實際聯系的課外活動既深化所學的課內知識,又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使學生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運用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在逼真的問題情境中展開自主探究的過程,充分展示學生的數學才華,促進學生的應用數學技能得以提高。比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操場進行“步測、目測”的教學,讓學生親自走一走、量一量。如在教學“比例應用題”時,可以讓學生運用比例知識測量出學校旗桿的高度。方法:將一根一米長的木棍立于旗桿旁,用卷尺分別量出木棍與旗桿的影長,再運用比例知識計算出旗桿的高度。用有趣的內容吸引學生,寓教于樂,增強學生數學學習欲望。我們還可以用實踐的形式鍛煉學生,寓教于動,培養學生數學應用的才能,用數學的思想熏陶學生,寓教于思,提高學生數學思維的水平。努力培養學生從小用數學的方法去實踐生活,感受生活的數學與數學的生活,溝通數學解決方法與生活問題解決策略之間的聯系點。
結語
數學離不開生活,因為它使數學變得更生動、更有活力;生活更離不開數學,因為它又使得實際問題解決起來更得法、更科學。教師應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數學現象,在數學教學中利用生活理念構建數學課堂,讓學生時常有成功的體驗,增強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從真正意義上減輕學生的負擔,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苗寶申.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 中國校外教育旬刊, 2016(26):119-120.
[2]王芷茹. 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研究[J]. 學周刊, 2015(28):73-73.
[3]馬克紅.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研究[J]. 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電子刊, 2016(7).endprint